摘要:距离婚期只剩一个月,王女士预付的7.3万元婚庆费眼看难追回,门店闭店、负责人失联,个人信息疑似外泄,临时找场地还被酒店直言要加价
距离婚期只剩一个月,王女士预付的7.3万元婚庆费眼看难追回,门店闭店、负责人失联,个人信息疑似外泄,临时找场地还被酒店直言要加价
说白了,一切是从一次试妆开始露出破绽
11月1日午后,她拎着小包走到格乐利雅雨花台店,门口那台发电车嗡嗡作响,店里光线像傍晚,前台没人,洽谈区纸杯和样册摊着,空调停了,她站着不由自主地把口红盖拧紧
门口有警察值守,却没有任何人解释发生了什么,像是把疑问都留给了来客自己琢磨
她连着拨策划的电话,刚开始对方还轻松,说只是“临时线路检修”
再过几个小时,同一个人变成了另一副口气:“我十月底已经离职,不清楚后续”
电话就断了
从“正常运营”到“我已离职”,信息的反差让人心里直打鼓
试妆草草收尾,她离开时特意看了一眼楼道的指示牌,竟还挂着当天宴会的引导贴
当晚,消息从其他新人处传来——雨花台店闭店,负责人找不到
这不是坏消息,这是对所有筹备步骤的“重启键”,而且没有保存
第二天,她的手机号像被挂牌:陌生婚庆公司的电话一个接一个,能准确报出她的名字、婚期、桌数、甚至偏好的婚礼风格
她说这些信息只留给了格乐利雅
关于信息泄露的具体源头尚无直接证据,但“只留给一家却被多家掌握”这件事,已经让她觉得自己被风吹着走
时间被压成一团,她开始“抢”酒店和司仪
年底是婚礼旺季,热门场地不是满就是贵
有酒店报价几乎翻倍,还明确表示临时调整场地要溢价,资源紧张就是理由
她跑了几天,肩带勒出印子,结果还是无处落地,只能报警
警方看了合同和转账,建议她保留所有材料走民事诉讼,说实话也提醒了一句:追回存在不确定性
这一句现实话,既是给路径,也是给心理预期降温
11月3日,记者到现场,门玻璃紧锁,上面贴着《暂停营业告知》,里面桌椅乱着,几份宣传册散在地上
更刺眼的是前台那张11月1日的《宴会厅安排表》,清楚写着当天3场婚礼、1场生日宴
这意味着门店在知道自己要停的时候还在接单、还在办场
我不想轻率评价,但这份安排表本身就值得解释
顺着《暂停营业告知》梳理,这家店最初由上海格乐利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运营
2021到2024年间,分公司长期拖欠餐饮供应商和员工薪资,累计超过750万元,这是一个实打实的“窟窿”
到2024年5月,运营方悄然变更,所有债务整体转给南京罗曼嘉丽会展有限公司,并推动相关方成立南京罗曼嘉丽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新公司一上来就背约1000万元债务,消费者并不知道
王女士今年3月签合同时,合同章仍是“上海格乐利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
换句话说,合同主体看起来没变,背后的主体却已经调整过,责任边界就被弄得模糊了
有人把南京门店的困境,与总部的风波放在一起看
2025年4月,格乐利雅总部在上海曝出严重欠薪,多名员工在网络平台维权,声誉急转直下
有业内人士提到,品牌信任一旦塌方,地方门店订单会骤减、团队会流失,这种传导比想象中快
到了南京,现有现金流断裂,供应商集中催款,摄影摄像团队有人完工后不愿交付影像,要求先结清款项再发照片视频
对新人来说,婚礼影像“迟迟不来”,是一种难以安抚的空白
11月初,店门口出现那张暂停营业的告示,宣布停到11月30日
告示里写“协助已签约客户对接”,但没有明确具体方案、时限和责任人,这就让“协助”落不到实处
记者多次拨负责人电话,无人接听
雨花台区市场监管部门说,截至11月3日收到约5起投诉,现场无人办公、负责人失联,调查推进慢
他们明确表示,暂时无法认定是否恶意欺诈,消费者若要追回损失,最终仍得走司法途径
更扎心的是,这不是一地的孤例
常州格乐利雅艺术中心在2025年1月宣布停业,约30对新人受影响,有人付了十几万;
杭州、无锡也有人在网上反映遭遇闭店或负责人失联
在无奈里,受害者开始自救
大家建起维权群,共享合同、转账流水、聊天记录,试图走集体诉讼路线
这一步,既是把散碎的信息拢起来,也是让每个人不至于独自承担不确定的黑暗
法律层面的路不复杂,但需要耐心
律师提醒,依据民法典
一方不履行合同,另一方可以要求继续履行、解除合同或赔偿损失;
运营方变更不影响消费者按原合同主体追责
要紧的是证据:合同文本、付款凭证、沟通记录、通话录音,都要留齐
还有一个不那么好听却很重要的建议——尽量分阶段付款,别一次性把钱都付出去,预付式消费要守住“控制风险”的底线
我也想补一句生活化的经验感受:把“好看”交给婚庆,把“可靠”留给自己
核实合同主体、问清违约责任、确认退款机制,这些看似“扫兴”的提问,往往是最实际的保护
当你在选一束花、一张桌卡的时候,也别忘了问一句:“万一出了事,钱怎么退、谁来负责?”
这不是不信任,这是把信任建立在可验证的基础上
回到王女士,她现在还在找场地,手机来电依旧不断
她生气的不只是一笔钱,更是时间被打乱、期待被挤压的那种窒息感
有人说,11月30日后门店可能恢复,但目前没有负责人说明,也没有清晰方案
对于这种承诺,理性的态度是:先看文件、再看执行,别把希望只寄托在一张告示上
从行业看,预付式模式的信任红线正在被重新画
或许接下来,分阶段付款会成为主流,连锁品牌也要更透明地披露运营主体和资金安排
当交易被拉回到“信息对称”这个基线,纠纷就会少一些,婚礼也能回到该有的温度
愿每一场婚礼都由“笃定”做底色,而不是被一纸告示改成“未知”
来源:幸福驿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