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新推的“场景培育”,具体要“培育”啥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1-14 18:12 1

摘要: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首次将“场景培育”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进行系统部署。这标志着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政策窗口期已经全面打开,科技企业即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首次将“场景培育”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进行系统部署。这标志着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政策窗口期已经全面打开,科技企业即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

场景培育可以理解为为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创造一个具体的应用情境技术的种子之所以能在产业的土壤中生根发芽,直至长成参天大树,靠的便是“应用场景”这一关键的养分。

举个例子。某公司开发出 一台能联网、能语音控制、非常省水的智能洗碗机。按照传统营销方法,推销员在商场里摆样机,发传单,说它多么智能、多么省水,结果是无人问津。有了场景培育政策,这台洗碗机与新楼盘的房地产开发商合作,把它直接装入精装修房的厨房里,打造一个“智慧厨房”体验间。购房者来参观时,可以直接对着音箱说“打开洗碗机”,或者用手机APP远程操控。收集用户反馈,发现很多人希望增加“洗小龙虾”模式。于是技术团队马上更新程序,推出了这个新功能,大受欢迎。因为这个楼盘的成功案例,其他开发商也纷纷来找你合作。洗碗机就从“一个产品”变成了“智慧厨房解决方案”的核心部件。

《实施意见》将场景明确定位为新技术的“试验场”、新兴产业的“加速器”和体制改革的“试金石”。这一定位揭示了场景培育的深层逻辑:

从“技术导向”到“需求导向”的转变:技术好不好,拉个“场景”试试就知道。引导企业不要一味闭门造车,而是深入真实的应用环境,解决具体问题。技术的价值不再由实验室指标决定,而是由市场应用的效果来验证。

政府角色的深刻转变:政府从过去的主导者、评审员,转变为场景的提供者、生态的维护者和规则的制定者。明确提出“允许试错、鼓励迭代”,为高风险、高潜力的创新提供了宝贵的容错空间。

全链条支撑体系的构建:政策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中试平台、概念验证、金融支持、企业梯度培育等形成协同体系,为先进技术提供从纸面创意到产业的完整支持。

《实施意见》聚焦重点领域,做出了一系列针对性部署。主要涉及打造一批新领域新赛道应用场景、建设一批产业转型升级的新业态应用场景、推出一批行业领域应用场景、创新社会治理服务综合性应用场景、丰富民生领域应用场景等5方面,提出22类场景培育和开放重点领域。而工信部则进一步划定了五大加速落地的具体赛道,为科技企业指明了主攻方向:

1. “5G+工业互联网”场景:聚焦智能制造、远程运维,推动全产业链升级。

2. “人工智能+”场景:中央企业已布局800多个AI应用场景,并发布首批40项高价值场景清单,需求明确。

3. “机器人+”应用场景:从工业生产到民生服务,机器人应用广度与深度将持续拓展。

4.“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打造5G+工业互联网升级版,推动钢铁/电力/船舶/航空等行业链网协同。

5. “北斗+”应用场景:在精准农业、智能交通、防灾减灾等领域深化应用。

我国拥有超大规模市场和丰富应用场景的优势,各地结合自身产业特色,探索出多样化的场景创新模式。地方实践已提供成功范本,场景正在从“单个点”的突破,向“城市级”、“产业级”的系统性开放演进,价值巨大。11月13日,江苏无锡推出第三个城市级超级场景。此次超级场景以“绿色转型、技术赋能、系统降碳”为引领,横跨了能源系统、工业制造、城市生活三大领域,涵盖先进光伏、新型储能、零碳园区、近零碳改造等15个独立场景方向,构建起全源协同、全链转型、全民共享的低碳发展新范式。河北搭建“概念验证—众筹科研—场景应用—引导基金”全链条服务体系。安徽成立城市场景创新促进中心,推动量子信息“千家场景”计划。

面对确定性机遇,科技企业应立刻调整策略,主动出击:

主动“揭榜”,对接国家需求:科技企业应密切关注工信部、国资委及地方政府发布的场景机会清单和“揭榜挂帅”项目。今年7月,国家层面已经打造了

16个行业共计40个央企人工智能战略性高价值场景,为科技企业搭建好舞台。

借力“中试”,跨越“死亡之谷”:主动利用政府支持建设的概念验证中心、中试验证平台(中央企业190个平台已开放400余项服务),将实验室技术进行熟化放大,大幅降低产业化风险。

对标“梯队”,争取精准扶持:对照“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科技领军企业”这一培育体系,明确自身定位,积极申报相关资质,以获取匹配其发展阶段的政策、资金与场景支持。

任何伟大的技术,在诞生之初都如同一粒沉睡的种子,蕴藏着改变世界的潜能,却不知该在何处生根发芽。场景培育,正是为这粒珍贵的种子,寻找并耕耘一片适宜的沃土。对于科技企业而言,行动的窗口已经打开,唯有从“埋头研发”转向“抬头看路”,积极融入国家场景创新大局,方能抢占到新质生产力制高点。

来源:科工洞洞拐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