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山西省分行 普惠金融精准滴灌 赋能三晋高质量发展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1-14 18:09 1

摘要:在山西转型发展的关键棋局中,中国银行山西省分行(以下简称“中行山西分行”)以普惠金融为重要抓手,立足三晋资源禀赋与产业特色,将金融“活水”精准输送至乡村振兴、科技创新、文旅民生、绿色转型等关键领域。秉持“标准化、场景化、线上化、数字化”发展理念,通过产品创新、

在山西转型发展的关键棋局中,中国银行山西省分行(以下简称“中行山西分行”)以普惠金融为重要抓手,立足三晋资源禀赋与产业特色,将金融“活水”精准输送至乡村振兴、科技创新、文旅民生、绿色转型等关键领域。秉持“标准化、场景化、线上化、数字化”发展理念,通过产品创新、政企协同、科技赋能与“融资+融智”双轮驱动,该行破解了无数市场主体“融资难、融资慢、融资贵”的痛点,用一个个鲜活案例与扎实举措,书写着国有大行服务实体经济的责任与担当。

截至2025年10月末,该行普惠金融贷款余额突破600亿元,服务小型微型企业、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主近3.5万户,成为山西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金融引擎。

深耕乡村振兴:

“特优”产业结硕果政企协同强根基

“没有中行的500万元贷款,我们的核桃精深加工项目根本落不了地!”山西马一芳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马乙芳感慨道。这家位于汾阳市的省级农业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主营核桃、红枣深加工,拥有“马一芳”等多个注册商标,产品通过欧盟IFS认证,远销迪拜、德国等10余个国家。

2023年,该企业计划开发核桃肽、核桃饮品等高端产品,却因研发设备采购、生产线升级面临资金缺口,且因缺乏传统抵押物,跑了多家银行都无果。中行山西分行客户经理上门调研后发现,该企业拥有绿色认证、有机认证及稳定的销售渠道,随即为其定制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项贷”,无需抵押,仅凭企业信用与产业背书,依托标准化审批流程,仅用10个工作日就完成了500万元贷款投放。有了资金支持,企业不仅引进欧盟标准生产线,研发的“多味核桃”获评“吕梁好产品”,还拿下“汾阳市核桃进校园”项目,产品眼下还出口到迪拜、德国、英国、土耳其、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家。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马一芳的成长轨迹,正是中行山西分行深耕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立足山西农业“特优”禀赋,该行匠心搭建起覆盖全产业链的普惠服务生态:针对各地风土特色,量身打造芮城“花椒贷”、临猗“冬枣贷”、襄汾“粮食贷”等20余种特色产品,将审批流程标准化、规范化,最快实现“当日申请、当日放款”,让金融服务紧跟农时、贴合需求;线上依托“惠如愿”APP搭建“云端服务站”,植入数字化风控模型,整合农户征信、产业数据等多维信息,为偏远地区农户打通贷款申请、材料提交、进度查询的“绿色通道”,累计推广近15000户,让农户足不出户即可享受便捷融资;线下在85个县域支行设立“普惠金融服务专柜”,组建“田间地头服务队”,每周深入乡村院落、田间地头摸查需求、破解难题,将服务触角延伸至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同时,中行山西分行以政企银协同为纽带,主动对接襄汾县发改局、农业农村局获取农业企业与合作社清单,联合粮食协会、产业联盟开展批量服务,以超1.2亿元贷款通过“名单制+批量审批”模式,为360余家粮食企业注入活力,惠及3万名从业人员,保障了当地粮食收购、加工、销售全链条顺畅运转;在大同市,以“三利”农产品公司为龙头构建“链主+小微”模式,通过核心企业信用穿透,为上下游种植合作社、运输企业、加工作坊提供精准融资,让3.2亿元粮食领域贷款串起从种植到出口的完整产业链,其中为粮食类进出口小微企业叠加“出口融信达”业务,有效解决应收账款占用问题。此外,该行还将乡村振兴与绿色金融深度融合,支持绿色农业项目建设,对采用生态种植、循环养殖模式的农户和企业给予利率优惠,助力农业产业绿色转型。

赋能科技创新:

“知产+信用”双轮驱动科技型企业添动能

阳泉阀门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拥有百年历史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出口额占全年产值三分之一,近年来计划新建泵阀研发检验检测中心,却因研发投入大、固定资产少陷入资金困境。“我们有16项专利,但以前这些‘纸片子’换不来贷款。”该公司负责人无奈地说。中行山西分行得知情况后,立即联合第三方评估机构对专利价值进行测算,依托该行与山西省知识产权局的战略合作及线上知识产权评估系统,为企业定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方案,通过数字化审批流程压缩办理时间,最终让企业凭借专利成功获得贷款,有力保障了项目后续建设和技术创新不断突破。

科技为翼,金融为媒。与阳泉阀门一样,一家从事电池负极材料生产的科技企业——祁县精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也在中行山西分行的信贷支持下实现了转型突破。这家企业从柴油、沥青贸易跨界新能源领域,2022年底投资1000万元建设电池负极材料生产线,产品供应贝特瑞、宁德时代等行业龙头,却因核心设备损耗与原材料采购陷入流动资金困境,且缺乏传统抵押物导致融资屡屡碰壁。中行山西分行通过行业客户推荐捕捉需求后,历经一个多月贷前调查,核实企业行业资质、技术实力及合作稳定性,最终以纯信用方式发放3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有了资金支持,该企业顺利满产运营,每月毛利达45万元,年增收200万元,带动40余名员工就业,目前正计划追加投资完善生产线,向成品加工延伸。

而在“股改贷”的助力下,山西某小型科技企业更是实现了质的飞跃。这家专注于5G通信零部件研发的企业,因治理结构不完善、财务制度不规范,多次融资受挫。中行山西分行得知情况后,联合省民营发展局为其提供“股改贷”专项支持,不仅投放150万元信用贷款缓解资金压力,还邀请专业机构为企业提供股份制改造指导,帮助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成股改后,企业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成功中标大型通信项目,2024年销售额同比增长120%,成为“股改贷”赋能中小微企业规范发展的典型样本。

从专利质押“点石成金”到信用贷款“雪中送炭”,再到股改贷“强基固本”,中行山西分行围绕科技型企业融资痛点,构建起全周期、多层次的金融服务链条。该行早在2021年便与省知识产权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2022年落地全省首笔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2025年全程参与省政府知识产权宣传活动,推出“专利贷”“商标贷”等线上线下配套产品,3月26日更联合省知识产权局在全省推广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专项贷款,让3亿元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余额为近40家企业的创新之路护航;创新推出全国首创的“股改贷”,累计为419户民营股改企业投放21.5亿元。

此外,该行还发挥集团化经营优势,协同中银资产、中银证券等机构,为制造业企业提供“股权+债权+保险”多元化支持,依托太重集团、宁德时代等核心企业推出“供应链普惠贷”,通过订单融资、应收账款质押等方式延伸服务触角,建立行业筛选机制,重点支持新能源、高端制造等领域,让796亿元贷款覆盖全省近四分之一的科技企业,为“山西智造”注入强劲动能。

激活文旅民生:

“烟火气”里的普惠温度稳岗增收强保障

“疫情4年,我们的国际包机业务全停了,员工从143人缩减到不足30人,每月固定开销就要57万元。”山西华泰商旅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说。这家专注于景区运营、旅游包机的企业,曾策划尧都祭拜尧帝大典、普救寺爱情文化节等活动,2024年计划重启国际航线,却因缺乏抵押物难以筹集履约保证金。

2025年5月,该企业向中行山西分行提出融资需求,该行调研后发现企业经营稳定、行业前景良好,创新推出纯信用“文旅普惠贷”,无需任何抵押,仅用30天就完成150万元贷款投放。贷款资金批下来后,该企业用于支付韩国、日本航线履约保证金,重启太原至韩国青州直航,并开通太原至名古屋新航线。2024年,该企业接待韩国游客2000余人,占全省入境韩国游客总量的40%,2025年预计营收将从1000万元增至3000万元,带动景区周边20余家餐饮、民宿增收,新增就业岗位50余个。

文旅复苏的画卷徐徐展开,民生保障的根基愈发坚实。华泰商旅的涅槃重生,背后是中行山西分行对民生消费领域的精准滴灌与温情守护。针对文旅企业,该行推出最高额度150万元的纯信用贷款,将审批时间压缩至30天内,为出口型文旅企业减免国际运费、汇款手续费50%,单据处理手续费30%,让28亿元文旅领域普惠贷款滋养超500家企业,助力古城民宿升级、非遗文创焕彩;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旅游融合发展中,该行作为首家为壶口瀑布景区开发提供信贷资金的国有银行,累计投放1.3亿元用于生态修复与旅游设施建设,同时带动周边小微文旅企业发展,为农家乐、土特产商店等提供小额信用贷款,让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相得益彰。

在民生领域,该行聚焦“稳岗就业”核心,加大对“名特优新”工商户、烟商、创业者的支持力度,以信用贷款+经营指导的组合拳,让创业之路少些坎坷、多些底气。太原某烟商李女士,疫情后想扩大经营规模却缺乏资金,中行山西分行客户经理上门了解情况后,为其办理了50万元信用贷款,还指导其通过“惠如愿”APP管理资金,如今其店铺营业额较之前增长80%,带动3名失业人员就业。

针对外贸出口中小微企业面临的国际关税战、贸易战冲击,该行还依托集团全球化优势,创新推出“惠链速贷・出口E贷”,通过海关数据直连实现全线上授信,依托大数据模型实现“快速审批”“随借随还”,为出口型小微企业提供500万元以内的便捷融资服务。同时,通过发送调查问卷的形式及时了解企业最新情况,随时跟踪对美业务影响,给予企业支付国际运费、汇款手续费均减免50%的优惠,单据处理手续费减免30%,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截至2025年4月末,该产品已累计为240家出口型小微企业融资超12亿元,助力企业“出海抢单”、应对外部环境挑战。此外,“企业家办公室”品牌也为民生领域企业家提供家族治理、慈善公益等多元化服务,让普惠金融的温度渗透到民生消费的每一个角落。

聚力绿色转型:

金融赋能“双碳”生态与经济共发展

“中行助力发行的‘碳中和’绿色债券,让我们的风光电基地建设有了充足资金!”某电力集团负责人表示。该集团是山西省最大的发电企业,也是最早开发风光发电的能源企业,近年来致力于传统煤电清洁转型与清洁能源扩张,但面临投资周期长、资金需求量大的难题。中行山西分行依托“中银绿色+”全球品牌优势,为企业量身定制绿色债券发行方案,成功助力其发行山西省首单“碳中和”绿色债券,这笔资金用于2个风电场、1个光伏电站建设,年减排二氧化碳超百万吨,推动企业清洁能源占比提升至35%。

此外,该行还为民营铁路专用线丰矿安然项目提供5.7亿元专项信贷。该项目引入5G、物联网技术实现智能调度,年运量达600万吨,成为“公转铁”示范工程,每年减少碳排放超10万吨。近两年,累计为交通领域民企投放贷款近50亿元,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优化交通物流体系方面迈出坚实步伐。

绿色是转型发展的底色,金融是生态赋能的“活水”。在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中行山西分行以多元化绿色金融产品为支撑,绘就生态与经济共生共荣的画卷。该行创新推出碳排放权抵质押融资、可再生能源补贴确权融资等特色产品,有效解决节能环保行业抵押物不足、投资周期长的痛点,建立绿色信贷快速审批通道,让“降碳”“减污”“扩绿”项目获得优先支持;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建立专项项目库,重点服务风光电、氢能、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覆盖绿色能源、绿色制造、绿色循环、绿色农业、绿色治理五大场景。

该行将绿色转型与普惠金融深度融合,针对中小微绿色企业推出“绿色普惠贷”,简化审批流程、降低融资门槛,截至2025年4月末,已为300余家中小微绿色企业投放贷款超25亿元,带动一批小微企业投身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领域。晋中某小型环保科技企业,凭借污水处理技术获得中行100万元“绿色普惠贷”,用于升级设备、扩大服务范围,如今已为周边10余家企业提供污水处理服务,年处理污水量超50万吨,助力区域生态环境改善。

从吕梁山区的核桃种植园到太原综改示范区的科技车间,从平遥古城的文创工作室到黄河岸边的生态景区,中行山西分行的普惠金融服务如春风化雨,浸润着三晋大地的每个发展细胞。未来,该行将继续立足区域特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覆盖更广、质量更优、效率更高的金融服务,助力山西在推动经济转型发展上迈出坚实步伐,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展现更大作为。

来源:视听山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