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表情包到宋画,我们为何沉迷于猫的千年魅力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1-14 16:54 1

摘要:打开小红书,哈基咪的软萌BGM配着猫咪踩奶的视频能刷到停不下来;抖音上,铁头阿彪因“猫式剧情演绎”收获上亿点赞、骑行博主收养的野猫“悟空”受到全网喜爱,吸粉数百万;微信聊天框里,各种可爱的猫咪表情包成了大众的日常。

打开小红书,哈基咪的软萌BGM配着猫咪踩奶的视频能刷到停不下来;抖音上,铁头阿彪因“猫式剧情演绎”收获上亿点赞、骑行博主收养的野猫“悟空”受到全网喜爱,吸粉数百万;微信聊天框里,各种可爱的猫咪表情包成了大众的日常。

人们对猫的喜爱,早已从养宠延伸到社交的每个角落。我们用短视频定格猫的憨态,用表情包传递猫的情绪,连喊一声哈基咪都藏着满心欢喜,只是很少有人知道,千百年前,古人早就用更细腻的方式,把对猫的偏爱刻进了笔墨里。

猫与中国人的缘分,远比我们想象的更为悠久。

早在先秦,人们就已经驯服猫用于对抗鼠患,猫还被赋予祭祀的尊崇地位。从汉唐开始,猫就开始走进百姓的日常生活,人们对猫也从实用需求慢慢转向陪伴需求。

宋代则是这一转变的关键时期。宋代城市经济繁荣、精神内敛,人们注重感官享受和情感体验,而猫以其温柔轻巧、善解人意的特质,成为各阶层喜爱的伴侣动物。

在那个社会人文发展的朝代,猫不再只是捕鼠工具,更成为家庭中的重要成员。市井间有专门的猫食摊位,甚至出现为猫修毛的行当。文人墨客更以“狸奴”相称,陆游就用“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记录下与猫相依的温馨场景,足见宠爱之深。

宋人笔下的猫,不仅活在诗词里,更被定格在绢帛之上——宋代本就是国画发展的重要时期,花鸟画发展迅猛,于是猫也成为热门题材,宋朝更被称作 “画猫最鼎盛的朝代”。

比如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艺术家皇帝”宋徽宗赵佶,其创作的《耄耋图》堪称宋代画猫作品的典范。画中五只小猫在草地上玩耍嬉戏,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南宋画家李迪的《狸奴小影》同样值得一提。画中的白底斑纹小猫蹲坐在屏风前,回首张望,眼神中充满好奇与警觉,猫的天性被刻画得淋漓尽致。这幅作品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见证了中国人爱猫之情的源远流长。

宋人笔下的猫,常与蝴蝶、花卉为伴,形成“猫蝶”题材。因“猫蝶”与“耄耋”同音,这类画作被赋予了祝福长寿的吉祥寓意,宋徽宗的画就曾引领一时风尚。还有猫与花卉、婴孩组合的画作,既充满生活情趣,将艺术审美与世俗,传递出古人对生活的美好祝愿。

古今爱猫之情相似,但表达方式却各有千秋。在今天,我们有了更多记录和分享猫的媒介,从拍照、短视频到表情包,不一而足。

当猫形象在数字世界中以像素形式飞速传播时,有一位青年艺术家“一方”,却选择拿起毛笔,以最传统的宋画方法,描绘最现代的猫。

在中央美术学院的学习生涯,对一方而言是一场与传统国画的深度对话。

2015年,当她踏入这座艺术殿堂,却面临着所有国画学习者共同的困惑:自幼习画的她,早已习惯了西方绘画中的透视、光影等造型方法,直到开始尝试画禽鸟时,才发现这些方法在国画创作中难以适用。

为了找到属于国画的独特语言,一方把目光投向宋画。她反复拆解宋代的禽鸟画作品,分析宋人观察、表现动物的底层逻辑,经过多年研究实践,她不仅用传统观看方法完成了毕业创作,还把这段探索过程拍成短视频分享。

让她意想不到的是,这些关于国画创作的内容,竟然引发了大量网友的共鸣。在网友们的呼声中,一方将创作重心转向猫——这个古今中外都备受喜爱的题材。

让她意想不到的是,这些关于国画创作的内容,竟然引发了大量网友的共鸣。在网友们的呼声中,一方将创作重心转向猫咪——这个古今中外都备受喜爱的题材。

在一方的笔下,网友投稿的可爱小德文猫变身为《玄甲御守》中的神奇形象。这幅“猫生大事系列”之作耗时100小时完成,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细节,呈现出猫儿披上玄甲、驱邪纳福的威武模样,寓意着“畅通无阻祛晦纳福”。

还有那些祝你“能量满满,飞龙乘云”的小龙猫,“利市三倍,日渐肥善”的小荔猫,每一幅作品都融合了传统国画的精湛技法与当代网络的幽默语言。

如今,一方在全网上已收获超过40万粉丝,她用视频分享国画,把复杂的技法拆解成易懂的步骤,希望让更多人看懂、喜欢上国画。

03 当国画猫走进日常

当今中国,养猫已成为人们的新生活方式。数据显示,我国宠物猫数量已突破7300万只,各类猫咪表情包和热梗在社交媒体上层出不穷。

一方用宋画技法将网友的猫咪变成艺术作品,让传统国画与现代猫宠文化相融合。然而,尽管她通过短视频让国画走进了年轻人视野,但传统艺术与日常生活之间仍存有距离。如何让笔下的宋画猫不再仅仅停留在纸上,而是能像真实的猫咪一样,自然地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这个问题,在她遇到梅见时有了答案。在梅见看来,青梅酒不只是一款酒,而是浓缩了日常烟火中的风雅,是手作青梅酒的时刻,也是夜宴的风雅、千年非遗的传承。这与一方不谋而合。于是,一方把她的国画猫咪做成了艺术酒标,成为梅见艺术馆的展品。

在这场艺术联名中,一方笔下那些融合宋画技法与现代趣味的猫,被收藏到梅见艺术酒馆中。但这不是一个高悬于殿堂的艺术馆,人人都可通过云端展览、线下展览与实体联名酒,观赏艺术家的画作,它们一同化身为可饮用、可收藏的艺术载体,进入人们的烟火餐桌。

当我们品饮梅见,在一方的画作前,或许能想起自家小猫憨态可掬的模样,好像在同宋人一起感受笔墨与生活的共鸣。

这就是艺术与生活“共生” 的意义。

在每一个与猫相伴的日常里,我们都延续着这场跨越千年的对话——关于陪伴,关于温暖,关于生活中那些简单却珍贵的快乐。

来源:晓风造像i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