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光启技术(002625.SZ)最新业绩报告显示,公司正迎来订单爆发式增长期。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96亿元,同比增长25.76%,已超去年全年水平;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6.06亿元,同比增长12.81%,达到去年全年的93%。
一家手握近28亿元订单的公司,正以领先的超材料技术撬动万亿级产业链,成为资本市场瞩目的焦点。
光启技术(002625.SZ)最新业绩报告显示,公司正迎来订单爆发式增长期。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96亿元,同比增长25.76%,已超去年全年水平;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6.06亿元,同比增长12.81%,达到去年全年的93%。
更值得关注的是,公司第三季度单季营收6.53亿元,同比增长56.50%,净利润2.20亿元,同比增长25.28%,均创下历史新高。
在尖端装备升级换代与超材料技术应用拓展的双重驱动下,光启技术凭借其全球领先的超材料技术实力和全产业链布局,正走出一条陡峭的增长曲线。
01 订单爆发:年内斩获近28亿元,锁定未来增长
光启技术的订单增长势头令人瞩目。据公司公告显示,从年初至今已发布了四份批产合同公告,累计金额达27.89亿元,刷新往年历史纪录。
这一数据相比往年呈现爆发式增长。尤其是在下半年,公司从9月至今,连续签订三份超材料批产订单合同,合计金额超过20亿元,且均需在2026年完成交付,为明年业绩高增长夯实基础。
订单充沛的直接反映是存货大幅增加。截至三季度末,公司存货达4.73亿元,同比增长119.44%,主要系超材料业务为交付任务备产备料所致。
经营现金流同步改善,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4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48.27%,显示销售回款能力显著增强。
02 产能扩张:三大基地陆续投产,突破产能瓶颈
面对旺盛的市场需求,光启技术正通过大规模产能扩张满足交付要求。
顺德基地二期于2024年10月投产,2025年5月中旬启动交付。今年上半年,公司生产规模已达去年同期的1.5倍,顺德基地二期扩产初见成效。
株洲基地一期于2025年8月完成设备调测并试生产,预计10月中下旬大规模投产。
天津基地正积极推进基建,计划于2025年11月下旬投产。
随着这三大基地陆续投产,公司产能压力将得到显著缓解,并可满足未来两三年的需求。公司还通过量产技术2.0升级,在控制资本开支的前提下实现产能柔性扩张,预计年底基本完成第一阶段升级目标。
03 技术壁垒:超材料全球龙头,构建完整生态链
光启技术已建立起令人瞩目的技术护城河。公司作为我国新一代尖端装备的核心供应商,在我国超材料产业化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知识产权的积累极为雄厚。公司累计申请专利超6000余件,获得授权专利4000余件,超材料领域专利申请总量稳居全球第一。
技术资料库的规模同样惊人:累计完成11.72万张设计图纸绘制,搭建54.5万个数字仿真模型,撰写超材料设计技术文档7.74亿字、工艺制造大纲38.28亿字。
生产体系高度定制化,开发定制化超材料专用设备4641套、特种工装8646套,研发定制化基础材料161款。
公司构建了 “1总部+5基地+7大能力平台+8大专业公司” 的超材料全产业链生态,协同整合1919家上下游企业,形成完整闭环生态系统。
04 财务质量:盈利能力强劲,负债率保持低位
光启技术的财务质量持续改善,展现出健康的经营态势。
公司的盈利能力保持较高水平。2024年全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5,776.39万元,同比增长4.2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5,196.78万元,同比增长11.77%。
更值得关注的是,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4,288.40万元,同比增长18.47%,显示主营业务盈利能力增强。
资产负债结构保持稳健。截至2025年9月30日,公司资产负债率仅为16.12%,处于行业较低水平,财务风险可控。
公司的资产实力较为雄厚,期末货币资金达44.14亿元,为业务拓展提供了充足资金保障。
05 行业前景:万亿市场空间,步入高速成长期
超材料行业正迎来黄金发展期。作为新一代装备结构功能一体化的主流技术,超材料对我国在前沿技术领域尤其是新材料、尖端装备领域抢占科技制高点具有重要意义。
市场规模增长迅猛。据QYResearch研究,全球超材料市场2025-2031年复合增长率将达60.3%。据《Metamaterials-Global Market Share and Ranking,Overall Demand Forecast 2024-2030》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超材料市场规模已达14.29亿美元(约合102亿元人民币),其中光启技术以12.38% 的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前五大厂商首位。
国内需求尤为旺盛。随着我国“十四五”规划对新一代尖端装备需求量的大幅增加,装备升级换代频率加快,公司各类超材料产品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市场需求持续增加,超材料尖端装备行业步入高速成长期。
根据相关公司报告,美国先进飞机制造商洛克希德•马丁、诺斯罗普•格鲁曼和波音公司国防部分2024年收入合计达1万亿元,当年累计积压订单价值3.31万亿元。当前中国航空航天产业每年发展增速约为15%-20%,这对应着万亿元级别的产业长期规模。
06 应用拓展:从军工到民用,打开成长新空间
光启技术在深耕尖端装备领域的同时,正积极拓展民用市场,开辟成长第二曲线。
在低空经济领域,公司与乐山市人民政府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拟在四川省乐山市设立光启技术国际总部、建设先进低空无人机产业链总部项目、打造低空经济产业集聚区。
公司还联合行业头部企业成立“深圳超材料产业联盟--无人机蜂群创新分会”,推动无人机制造效率与性能双提升。目前,光启技术赋能的无人机已经小批量试产并进入测试开发阶段,计划2025年完成产品定型和销售模式确定,2026年正式启动量产。
在智能汽车检测领域,公司全资子公司与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自主研发了全球首套汽车紧缩场测试系统,相关测试系统于2024年5月24日正式安装上线,全球首创将紧缩场测试技术应用到汽车检测领域。
近期,华为鸿蒙智行旗下享界S9T斩获的首个“整车通信性能S级认证”,正是应用了光启技术的这一检测方案。
07 机构观点:业绩预测乐观,目标价具上行空间
多家机构对光启技术的未来增长持乐观态度,纷纷给出积极评级和目标价。
西部证券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9.58/18.83/23.49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47.0%/96.6%/24.7%。该机构给予公司2026年1.1x PEG,对应62.25xPE估值,对应目标价为54.40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山西证券预计公司2025-2027年EPS分别为0.34/0.44/0.55元,对应2025-2027年PE分别为135.1/105.3/84.0,维持“增持-A”评级。
机构普遍认为,随着公司产品在尖端装备中渗透率持续提升,以及五大基地逐步建成投产,公司将持续打开收入及利润端高速成长空间。
纵观光启技术的发展战略,公司已从一家超材料技术研发企业,成长为全球超材料产业的领军者。在尖端装备升级与民用市场拓展的双轮驱动下,公司凭借其技术壁垒、全产业链布局和充沛订单,有望开启新一轮成长周期。
对于投资者而言,光启技术不仅仅是一只超材料股票,更是参与中国尖端装备升级与前沿技术产业化的重要载体。其强劲的订单表现、领先的技术实力以及广阔的行业空间,共同构筑了其独特的投资价值。
来源:爱生活的奶茶a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