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营养周丨科学减重,从“吃动平衡”开始!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5-19 12:06 1

摘要:2025年第十一届全民营养周的主题为“吃动平衡 健康体重 全民行动”,宣传口号为:“健康中国 营养先行”。营养周旨在传播营养健康知识、引导公众合理膳食,其核心目标是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减肥正当时,拒绝肥胖,

拥抱健康

图文/心肺康复科、睡眠医学科 段宇卿护士

2025年第十一届全民营养周的主题为“吃动平衡 健康体重 全民行动”,宣传口号为:“健康中国 营养先行”。营养周旨在传播营养健康知识、引导公众合理膳食,其核心目标是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在全民追求健康生活的当下,国家积极倡导减肥,拒绝肥胖,为国民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据统计,我国肥胖人群数量逐年攀升,肥胖已成为影响公众健康的重要问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肥胖的危害、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用药知识以及科学减肥的方法。

一、认识肥胖

1. 判断是否肥胖

医学上以体重指数(BMI)和腰围为关键指标:

► BMI(体重kg÷身高m²):18.5-23.9为正常,≥24需警惕超重。

► 腰围:男性≥85cm、女性≥80cm提示内脏脂肪超标,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风险直接相关。

2. 减脂≠减重

盲目追求体重下降可能导致肌肉流失、代谢降低。减脂的目标在于减少脂肪,同时保留甚至增加肌肉量——肌肉是“燃脂发动机”,每增加1kg肌肉,每天多消耗约13大卡。

二、肥胖 —— 健康的隐形杀手

肥胖对身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它如同一颗潜伏在体内的定时炸弹,悄悄侵蚀着我们的健康。

心血管系统危机四伏:肥胖会导致血脂异常,血液中甘油三酯、胆固醇等“坏血脂”水平升高,这些物质容易在血管壁沉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使血管变得狭窄、堵塞,进而引发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等严重心血管疾病。此外,肥胖还会增加心脏的负担,让心脏长期处于高负荷工作状态,心功能逐渐下降。

代谢紊乱接踵而至:肥胖与糖尿病密切相关,过多的脂肪细胞会分泌多种激素和细胞因子,干扰胰岛素的正常作用,导致胰岛素抵抗,使血糖难以控制,最终诱发 2 型糖尿病。同时,肥胖还可能引发脂肪肝,肝脏内脂肪堆积过多,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甚至可能发展为肝硬化、肝癌。

关节与骨骼不堪重负:体重过重会对膝关节、髋关节等负重关节造成巨大的压力,加速关节软骨的磨损和退化,引发骨关节炎,导致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此外,肥胖还可能影响骨骼的密度,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

呼吸系统功能受损:肥胖者颈部和腹部脂肪堆积较多,会压迫呼吸道,导致呼吸不畅,容易出现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在睡眠中会频繁出现呼吸暂停,造成身体缺氧,不仅会影响睡眠质量,还可能引发高血压、心律失常等并发症,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

三、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用药指南

对于已经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肥胖患者,合理用药是控制病情、降低风险的关键。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药物及注意事项:

调节血脂药物:如他汀类药物(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主要作用是降低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需要注意的是,服用他汀类药物期间,应定期监测肝功能和肌酸激酶水平,避免出现药物不良反应。贝特类药物(非诺贝特、苯扎贝特等)则主要用于降低甘油三酯水平,适用于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

降压药物:肥胖患者常伴有高血压,常用的降压药物包括钙离子拮抗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血管紧张素 Ⅱ 受体拮抗剂(ARB,如氯沙坦、缬沙坦等)。ACEI 和 ARB 类药物不仅能降低血压,还能改善心肌重构,对心脏有保护作用,尤其适用于伴有糖尿病、心力衰竭的患者。用药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从小剂量开始,逐渐调整剂量,避免血压波动过大。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主要用于预防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适用于冠心病、脑梗死等患者。需要注意的是,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可能会出现胃肠道出血等不良反应,应密切观察身体状况,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需要强调的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用药方案应根据个体情况制定,包括病情、年龄、肝肾功能等因素。因此,患者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不得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

四、科学减肥 —— 开启健康新篇章

科学减肥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饮食、运动、生活习惯等多个方面入手,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1. 合理饮食是基础:

遵循“均衡营养、控制热量”的原则。减少高脂肪、高糖、高盐食物的摄入,如油炸食品、糖果、腌制食品等。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豆类、瘦肉、鱼类等富含膳食纤维、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的比例。合理安排餐次,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可以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既能减少饥饿感,又能避免一次摄入过多热量。

✅ 早餐:

► 蛋白质(2个鸡蛋+200ml低脂/脱脂牛奶/无糖豆浆)+慢碳主食(如燕麦/红薯/玉米等)+膳食纤维(蔬菜/低糖水果)。

► 避免油条、煎饼等高脂高糖选择。

✅ 午餐/晚餐:

► 按“211法则”搭配——2拳蔬菜、1巴掌蛋白质(去皮禽肉/海鲜/低脂红肉(如牛腱子等)/豆腐)、1拳杂粮饭(糙米/藜麦)。

(注意酱料陷阱:沙拉酱、芝麻酱热量极高,可用油醋汁代替。)

✅ 限时进食法

将每日进食时间压缩至8小时(如10:00-18:00),其余时间只喝无热量的饮品。研究显示,此法可改善代谢、减少脂肪囤积。

(每天喝够8杯水(约2L),餐前1杯水可减少15%进食量。绿茶中的儿茶素还能促进脂肪氧化。)

2.适度运动是关键: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快走、慢跑、游泳、跳绳、瑜伽、太极拳等。

► 建议每周进行至少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

► 每周 2-3 次的力量训练,如举重、俯卧撑、仰卧起坐等,以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础代谢率。运动时应注意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和受伤。

3. 良好生活习惯是保障:

保持充足的睡眠,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 7 小时。睡眠不足会导致代谢紊乱,增加食欲,不利于减肥。减少久坐时间,每坐 1 小时应起身活动 10-15 分钟。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因减肥过程中的困难而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积极面对减肥挑战。

误区警示:

► 极端节食:每日热量低于600大卡可能损伤心脏,且会导致基础代谢率下降,反弹更严重。

► 盲目断碳:大脑需葡萄糖供能,完全断碳或极低碳水摄入可能引起头晕、脱发。建议在减肥期保证每日摄入碳水在100~120g。

► 依赖减肥药:药物减重有严格的适应证,并且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国家倡导减肥拒绝肥胖,是对国民健康的高度关注。希望大家能够重视肥胖问题,了解肥胖的危害,掌握科学的减肥方法和心血管疾病用药知识。生活化减脂的核心,是将健康习惯“润物细无声”地融入日常。减脂不是短期冲刺,而是终身的生活方式。从今天起,用一杯水代替饮料,用一段拉伸代替久坐,用医学智慧告别脂肪焦虑。健康,才是人们追求的幸福!

作者介绍

段宇卿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肺康复科、睡眠医学科护士

执行编辑 | 杨秋雨、杨凌、潘晓佳

责编 | 王爔晨、梁幸琳

审核 | 杨铭昊

审定 | 方熙茹

健康与你同路!

医院地址导航

关注|可预约挂号、缴费、代煎配送、查询检验(查)报告和住院日清单等

来源: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