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债权凭证平台排行榜!| 5万亿市场发展趋势如何?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19 12:04 1

摘要:自2015年中企云链推出应收账款电子凭证业务以来,经过10年,应收账款电子凭证已逐渐从一个供应链金融产品变成了一个“行业”,目前已形成了核心企业(及核心企业旗下各类机构)、金融机构、第三方机构及区域型四大类型供应链金融平台,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范围内已上线的应收

自2015年中企云链推出应收账款电子凭证业务以来,经过10年,应收账款电子凭证已逐渐从一个供应链金融产品变成了一个“行业”,目前已形成了核心企业(及核心企业旗下各类机构)、金融机构、第三方机构及区域型四大类型供应链金融平台,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范围内已上线的应收账款电子凭证平台或已超过600家(包括部分SaaS旗舰店模式),年服务规模或已突破5万亿元。

随着中国人民银行等《关于规范供应链金融业务引导供应链信息服务机构更好服务中小企业融资有关事宜的通知》(银发〔2025〕77号)(简称《77号通知》)及作为行业自律组织的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的一系列自律规则,应收账款电子凭证在迎来统一监管、规范发展的同时,相信电子债权凭证市场格局将会迎来大的变化,特别是自律备案、信息备案及运营成本的提升或将促使一部分自建平台逐步向第三方平台进行转换。

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应收账款电子凭证领域已涌现出多家万亿级平台、数十家千亿级平台和近百家百亿级平台。

01 万亿级平台:多家万亿级平台

中企云链-国内首家确权规模突破万亿的平台。数据显示,中企云链平台成为国内首个确权应收账款累计金额超过了1万亿元人民币的独立数字应收账款确权平台(于2023年5月)。而在不到20个月之后的2025年1月,平台确权规模已达2万亿元人民币。至此,中企云链已发展成为国内应收账款电子凭证领域发展规模最大、生态最为多元丰富的供应链金融平台之一:在资产侧,截至至2024年底,中企云链平台共连接6,601家核心企业、546,413家链属企业。在资金侧,平台已链接3,574家金融机构。依托生态建立的“高竞争壁垒”,云链不打“低维价格战”,坚守行业竞争底线,中企云链成为国内该类业务少有的盈利者:数据显示,2024年,中企云链营收达到9.91亿元,税前利润更是超1.8亿元。

金网络-央企背景的首个万亿级第三方平台。截止2024年4月,航信平台已累计服务产业链结算逾7000余亿元,提供融资服务逾2300余亿元,合作各行业链主企业2200余家,服务企业客户超过110,000 余家,已实现跨越式发展服务各行业领域。

简单汇-持续高速增长的南方第一平台。小供注意到,2024年年内,简单汇业务持续保持高增长:平台交易规模同比增长52%,促成融资规模突破4400亿元,供应链票据业务亦连续多年受到票交所表彰。

2024年12月,简单汇海外金单系统(越南金单)上线,年内,简单汇还成功落地天津自贸区支持下的首笔金单业务。2024年2月28日,简单汇成功落地首笔弱确权自营银单业务,通过银单即通过简单汇搭建的银单系统平台,实现购销双方在线贸易确真,企业全线上发起融资申请、签署相关合同。

建信融通-建行系平台,股东协同行业领先。建信融通有限责任公司是由中国建设银行联合中国铁路总公司、国家电网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中国五矿集团公司发起设立的互联网供应链信息服务公司。公司于2017年4月18日在北京市海淀区成立,注册资本人民币 2.4 亿元。

迪链-强大产业生态,规模节节攀升。2018年11月, “迪链”诞生,2022年01月,“迪链”开立规模破1000亿,2022年08月,“迪链”开立规模破2000亿,2023年01月,迪链”开立规模破3000亿,2023年05月,迪链”开立规模破4000亿。

02 千亿级平台:十余家千亿级平台

中铁建“铁建银信”:首家千亿央企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截至2021年9月1日,铁建银信平台自2017年9月1日上线以来,通过金融科技创新,不断为主业提供高效、便捷、安全的全线上供应链金融服务,累计为产业链上下游60000余家中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在近3000亿交易规模中,实现了零逾期和零不良。

国家电投-融和E链突破2700亿元:自电投云链平台运营五年来,有效盘活了产业链资金流转,已链接金融机构20余家,业务规模突破2700亿元

电建融信-规模突破1200亿元:中国电建供应链金融共享服务平台于2018年11月16日正式上线,2024年运营已满六年。六年间,平台注册用户累计3万余家,电建融信累计开具规模超过1200亿元,应收账款保理业务累计超过700亿元,各类ABS业务规模累计超800亿元。

南网E链-突破1100亿元。截至目前,南网e链供应链金融平台已累计交易规模突破1181亿元,融资规模突破640亿元。

欧冶通宝-突破6000亿元。截至2021年1月底,交易规模超1051亿元,累计向2600多家中小企业签发通宝逾695亿元,融资成本最低可至3.25%,最小单笔融资仅3800元。

中电惠融-突破1000亿元。截至2024年11月,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旗下由中电惠融商业保理(深圳)有限公司 (简称“中电惠融”)牵头并建设的供应链金融平台交易规模达到942亿元,达到千亿级交易规模体量

美的全链融:规模突破4000亿。2023年1月13日,中国农业银行顺德分行应邀入驻美的金融旗下全链融平台。2023年1月28日,全链融平台成功促成某制造企业与农行在线达成首笔电子债券凭证(美易单)项下融资业务。全链融平台的核心产品之一美易单即数字债权凭证,据了解,截至到2023年12月,全链融平台用户突破10万家,交易金额超过3800亿元,融资金额超过2000亿元。

徐工融票-突破1000亿元截至2023年四季度,徐工集团旗下徐工融票供应链金融平台,交易规模已突破1400亿元,融票流转层级突破10级。与此同时,平台持续致力于构建“开放、共享”平台,平台已接入包括徐工保理、徐工财司、建行、交行、农行、邮储银行、招商银行、华夏银行、江苏银行等9家资金方,累计融资规模突破200亿元。

此外,包括格力融单、河钢铁信、宁德时代、奇瑞瑞轩等多个平台或也已突破千亿规模体量。

03 百亿级平台:数十家百亿级平台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包括山东钢铁舜信、山东港口港e单、金风云信、上汽赛克、中交e信、华发供应链金融平台、中化保理供应链金融平台、河北交投融信、南京钢铁鑫现通、顺丰汇才链、三一金票、陕汽卡信、中国中铁、华能能信、安徽建工安信、中建融筑星券、云建投保理供应链金融平台、湖北联投“联链通”、三一金票、湖南建投“湘票”、广西交投e信、湖北交投“楚道E信”、首钢集团“京票”、中国兵器中兵保兑单、中交疏浚供应链金融平台、华电供应链金融平台等数十家平台突破百亿级规模。

小供认为,随着监管趋严,应收账款电子凭证将呈现出“减量提质”“开放化”等发展趋势。

一是,减量提质,第三方平台或收益。这几年的竞争已将这类产品的价格打到极低,多数平台本来就存在“独立生存难”的问题。同时,平台的规范、合规要求提升的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各类平台的运营成本:平台规模小、运行边际成本高的平台不仅难以满足协会的自律备案要求,更难以满足持续高质量运营的需要。

在未来市场格局上,或有部分本地化平台将主动退出市场。特别是对于核心企业而言,如果没有足够的业务支撑或丰富的其他业务场景进行平衡,选择包括中企云链、金网络、简单汇、建信融通(凭证领域的四大龙头)等独立供应链金融平台的SAAS定制模式(也称“旗舰店模式”“贴牌模式”)或将成为上上之选(电子债权凭证市场大变局!| 千万不要选这类机构!)。

二是,开放共享,生态化发展。在资金端、资产端开放能力决定生态能力,生态能力决定竞争优势,同时,在产品侧,以应收账款电子凭证平台为基础,加载供应链票据、脱核供应链金融产品,丰富供应链金融发展模式,提供直达供应链企业的供应链金融产品也将成为重要发展趋势。

附表:应收账款电子凭证汇总表

来源:供应链行业观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