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健康人群而言,长期过量摄入糖分可能显著增加多种健康风险,包括肥胖、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皮肤老化及口腔问题等。”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东院区内分泌主任,河南省糖尿病防治中心办公室主任赵艳艳说。
如今
“控糖”已成为社交媒体上
的热门健康话题
从低糖饮食分享
到控糖生活日记
各种内容刷屏社交平台
这股风潮的兴起
源于一个普遍共识
过量糖分摄入
早已不是“长胖、变老”的小事
而是诱发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重要因素
社交媒体截图
控糖绝非
“糖尿病患者的专属任务”
而是每个人都应践行的健康生活方式
11月14日
是“联合国糖尿病日”
打开这份抗“糖”指南
带你科学避开“甜蜜陷阱”
长期高糖生活,你离糖尿病有多近?
“对健康人群而言,长期过量摄入糖分可能显著增加多种健康风险,包括肥胖、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皮肤老化及口腔问题等。”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东院区内分泌主任,河南省糖尿病防治中心办公室主任赵艳艳说。
高糖生活有风险,一不小心可能导致糖尿病,那么如何判定是否患有糖尿病?
根据《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释义(2024年版)》第17条,典型的糖尿病症状表现为“三多一少”,即烦渴多饮、多尿、多食和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乏力。
出现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加上以下任何情况之一的,都可诊断为糖尿病:
·空腹血糖≥7.0mmol/L;
·随机血糖≥11.1mmol/L;
·口服75克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11.1mmol/L、糖化血红蛋白≥6.5%。
而6.1mmol/L≤空腹血糖<7.0mmol/L或7.8mmol/L≤糖负荷2小时血糖<11.1mmol/L为糖调节受损,也称糖尿病前期,是糖尿病的极高危人群。
需要注意的是,没有糖尿病典型“三多一少”症状者,体重却短期迅速增加或者出现餐前低血糖反应,也可能是糖尿病前期的征兆。但是,如果有两次以上的血糖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就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糖尿病入侵职场,该怎么防控?
2025年6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糖尿病患者数量2.33亿,相当于每6个人中就有1个糖尿病患者。其中,河南省2023年糖尿病年龄标准化患病率为14.33%,位居全国第15位。按河南省常住人口约9800万估算,糖尿病患者人数约为1400万。
所有糖尿病患者中18—49岁的中青年患者占比已达到22.6%,过去被认为是“老年病”的糖尿病正在向年轻群体发起“进攻”。
图片由AI生成
“在日常门诊中,越来越多的职场年轻人群来看糖尿病。”赵艳艳说,现代职场中,电子产品的广泛使用使得人们养成了长时间静坐的习惯,再加上工作压力大、饮食不规律,尤其是经常食用深加工食品,加之遗传因素的影响,导致职场年轻人逐渐成为糖尿病的高发人群。
糖尿病入侵职场,打工人该如何做好防控?河南省健康科普专家、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任医师田晨光给出四点建议:吃对饭、动起来、稳情绪、勤体检。
吃对饭:主食杂一点,用全麦面包、杂粮饭替代馒头、白米饭;膳食纤维多一点,多吃绿叶菜、豆腐等低GI食物;搭配适量瘦肉(如鸡胸肉、鱼虾)补充蛋白质。零食加餐选择坚果、无糖酸奶等,也不能超量。
动起来:每工作1小时就起身活动5~10分钟,可以在办公室走走,拉伸手臂和腰部,或爬两层楼梯。下班后再做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跳绳等帮身体“燃烧”多余热量。
稳情绪:保持规律作息,学会释放压力,对控制应激激素、稳定血糖有积极作用。
勤体检:每年至少体检一次,重点关注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小时血糖。尤其是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高血压人群,更应定期监测。
政策护航,全民抗“糖”有保障
个人控糖是健康的“第一道防线”,而政策保障则为全民筑牢了“坚实后盾”。
2024年8月,《健康河南行动——糖尿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4—2030年)》发布。其中明确提出,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河南省“体重管理年”等专项行动,开发推广健康适宜技术和支持工具,增强群众促进和维护自身健康的能力。
为了做好糖尿病的防治防控,河南省建立了省、市、县三级糖尿病防治网络。目前,河南每个省辖市(含济源示范区)均设立有市级糖尿病防治中心,56个县(市、区)设立有县级糖尿病防治中心。县级糖尿病防治中心能够24小时开展血糖、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血凝化验工作。
抗“糖”不是彻底告别甜食,而是学会与糖“和平共处”。
对健康人群而言,是养成“少糖、多动”的生活习惯;对前期人群而言,是抓住逆转机会,回归健康轨道;对患者而言,是科学管理,提高生活质量。
从今天起
不妨从
“吃一些绿叶菜、做30分钟运动”
开始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转自:河南省卫生健康委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