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民族精神。满洲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植于本土文化实际,在本地区历史文化的浇灌下形成,体现了传统音乐、美术、技艺、医药等方面成就,展现了鲜明的北疆文化风采。满洲里市人民检察院经调查核实发现,满洲里市9项具有北疆特色的市级非物质
满洲里市人民检察院办理的督促全面公开非物质文化档案行政公益诉讼案入选内蒙古自治区检察院《第二批服务北疆文化建设典型案例》。
案例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民族精神。满洲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植于本土文化实际,在本地区历史文化的浇灌下形成,体现了传统音乐、美术、技艺、医药等方面成就,展现了鲜明的北疆文化风采。满洲里市人民检察院经调查核实发现,满洲里市9项具有北疆特色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未有效公开展示且无其他便于公众查阅、了解的途径,制约了其传承、传播与创新发展。
满洲里市人民检察院采取实地走访群众艺术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座谈交流、开展政协委员提案与检察建议衔接转化工作推进会、“玛瑙雕刻技艺”传承场所设立知识产权检察保护联系点、调取非遗档案及影像资料等多种方式夯实案件调查基础与推进非遗保护工作。
满洲里市人民检察院向负有监管职责的行政机关制发检察建议,要求其对全市除涉密内容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数据材料,以便于公众获取的方式全面系统公开。
行政机关按期回复,对1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进行全面系统梳理,并完整、全面的在官方网站及公众号集中公开展示,推动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社区”、宣传展演、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推介售卖等活动。满洲里市人民检察院通过跟进监督发现,“线上”公开展示阅读与传播量已达数千次,玛瑙雕刻技艺非遗项目已实现常态化传承教学。
满洲里市人民检察院邀请人民监督员、政协委员、“益心为公”志愿者及行政机关代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参加终结案件公开听证会。听证员形成了全面整改措施、履职已到位、社会效果初步显现的意见,同意检察机关终结案件审查。满洲里市人民检察院将听证员意见作为重要办案参考,作出终结案件决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对检察机关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所做工作表达了感谢与认可,并提出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更好传承与发展的期望。
来源:满洲里市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