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脑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显示,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约300万人,其中80%以上是脑梗塞。
中国人脑梗塞的发生率,是美国人的两倍。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脑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显示,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约300万人,其中80%以上是脑梗塞。
换句话说,每12秒钟,就有一位中国人倒下。而这背后,并不是基因的问题,而是生活方式在作祟。
中国人吃得重口,向来不是新闻。高盐饮食几乎成了家常便饭。
酱油、腊肉、咸菜、各种火锅底料,稍不留神,一顿饭的钠摄入量就能翻倍。长期高盐摄入,直接诱发高血压,而高血压又是脑梗塞最强的推手之一。
问题不止在于盐多,而在于“隐形盐”太多。很多人以为不吃咸菜就安全了,结果一碗泡面、一包牛肉干,钠含量早已超标。
更糟的是,很多中老年人已经习惯了“口重”,哪怕医生千叮咛万嘱咐,嘴上的快感还是更有吸引力。血管就这么一点点被“泡发”,直到哪天,一块血栓卡住脑血管,彻底堵死。
烟和酒,是中国社交文化的一部分。饭桌上的敬酒,牌桌上的抽烟,都是“人情往来”的道具。
但脑血管不讲情面,尤其是对长期吸烟的人来说,血管内皮早已被尼古丁和焦油反复刺激,变得脆弱易裂。
酒精则让血压忽高忽低,血小板变得活跃,更容易形成血栓。
每一次饮酒过量,都是对血管的一次“剧烈摇晃”。几年的放纵,换来的可能是一辈子的偏瘫、失语,甚至卧床不起。
很多人还自以为“喝点红酒有益心脑血管”。在中国的饮酒现实里,这种说法就像是“吃糖有助于减肥”一样荒谬。
喝酒的方式不健康,量也远超过所谓“适量”的定义。脑梗塞,从来不是喝醉那晚才开始,而是多年前第一口酒就已经埋下了种子。
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生活节奏变快,工作却越来越“静”。尤其是办公族,早上9点坐下,晚上9点还在椅子上。
中午点个外卖,连楼都懒得下。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血液循环变慢,下肢静脉血栓成了高发并发症之一。
这种血栓如果脱落,顺着血流上行,卡在脑部血管,就成了“脑梗”。很多人以为脑梗是老年病,其实30多岁就发病的不在少数,尤其是在长期久坐、饮水少、运动少的年轻人身上,发病率正悄悄上升。
而在医院里,不乏“996”程序员猝倒的病例。他们的身体,不是在加班那天崩溃的,而是日复一日坐着不动,把血管慢慢熬坏的。
每晚11点之后,大脑进入修复状态,清除白天积累的毒素与代谢废物。但如果总是熬夜,尤其是凌晨一两点还在刷手机或者加班,这套自我清理系统就会瘫痪。
长此以往,脑部微循环紊乱,血流速度减慢,血栓更容易形成。
而熬夜带来的不只是疲劳,更会刺激交感神经,让血压飙升。
高血压加上高凝状态,脑梗的风险大大增加。有些人凌晨三点还在玩游戏,第二天清晨就被送进急诊室——不是夸张,而是真实发生在很多年轻患者身上的场景。
中国人讲究“忍”,尤其是中老年男性,习惯把情绪压在心里。长期的精神紧张、情绪压抑,会让交感神经长期过度兴奋,导致血压波动、血管痉挛。
这种“静态高压”对脑血管的伤害,比一时的愤怒更严重。
更何况,抑郁和焦虑状态下,人的自律能力会下降,饮食、运动、睡眠都变得混乱。本来已经有高血压、糖尿病的基础,再加上情绪因素一催化,脑梗塞的风险几乎是成倍增长。
有研究发现,长期抑郁人群的脑卒中发生率,比一般人高出近40%。
而这些人,往往并不自觉自己“有病”,直到倒下为止。
美国人脑梗塞患病率低,并不是因为他们更健康,而是他们的“危险因子”控制得更早。美国的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高达70%以上,而中国只有不足40%。
这意味着,很多中国人即便知道自己血压高,也根本没有认真治疗。
美国社区医疗体系更完善,筛查更早、干预更及时。而在中国,很多人直到脑梗发生,才第一次测量血脂、血糖。
饮食结构的差异也不容忽视。
中餐的“重油重盐重糖”习惯,比起更注重烤炖清淡风格的西餐,对血管的负担更重。而中国人对保健品、偏方的依赖,也常常掩盖了真正该进行的医学干预。
脑梗塞不是一天形成的,它是身体长期“无声抗议”的结果。如果想要远离它,靠口号没有用,得从日常生活每个细节下手。
做饭时放盐别凭感觉,用量勺控制;抽烟喝酒不是“放松方式”,而是慢性自杀;每坐两小时就起来走走,哪怕只是到洗手间转一圈;晚上睡觉别拖到刷屏刷到眼睛酸才罢休;情绪压不住的时候,找朋友聊聊、写写日记、去公园走一圈,也比什么都不做强。
最关键的是,别再觉得“没事就是健康”。
很多脑梗患者发病前一晚还在喝酒、打牌,看起来好端端的。等到醒不过来的那一刻,那些没改掉的习惯,才让人追悔莫及。
声明:本文内容基于权威医学资料及临床常识,同时结合作者个人理解与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虚构或情境模拟,旨在帮助读者更好理解相关健康科普知识。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专业医疗诊断与治疗,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文献
[1]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心脑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R].北京: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23.
[2]王学廉,赵冬.中国脑卒中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中华神经科杂志,2021,54(8):725-729.
[3]杨弋,李国栋.中国居民高血压防控现状与对策[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3,51(6):492-498.
来源:刘医师科普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