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染古镇添雅韵,歌飞江畔颂华章。11月11日下午,大通古镇内旌旗飘扬、乐声悠扬,“村歌嘹亮 非遗流芳”铜陵市“四季村歌”集中展演暨文旅非遗专场展示推介活动在此举行。
村歌嘹亮颂振兴 非遗流芳润铜都
——市“四季村歌”集中展演燃情开唱
声染古镇添雅韵,歌飞江畔颂华章。11月11日下午,大通古镇内旌旗飘扬、乐声悠扬,“村歌嘹亮 非遗流芳”铜陵市“四季村歌”集中展演暨文旅非遗专场展示推介活动在此举行。
本次活动由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市文化馆、各县(区)文化和旅游局承办,市文化馆联盟、大通古镇景区协办,以“文化惠民、文旅融合”为核心,创新设置分舞台巡礼与主舞台展演两大篇章,让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浸润人心。
沿着大通镇政府至古镇风景区亲水平台的景观线路,枞阳县、铜官区、义安区、郊区四大分舞台依次排开,各具地域特色的布景与文旅宣传口号相映成趣,构成一道流动的文化风景线。
在“文章甲天下 山水秀枞阳”展区,村歌《枞阳谣》婉转悠扬,汤沟茶干、项铺生腐等非遗美食的制作技艺现场展示,让观众在歌声与烟火气中感受枞阳的人文底蕴;铜官区展区内,《新铜官进行曲》唱响新时代昂扬旋律,青铜范铸、铜都古酿等传统技艺的匠心展示,彰显“礼乐诗仙,乐活铜官”的独特魅力;义安区以“青铜故里 凤丹之乡 ‘姜’来更美好”为主题,在村歌《乡泽》的歌声中,五松糖画、顺安酥糖香气四溢,白姜、凤丹等特色文创产品引得游客驻足选购;郊区展区的《侠之大者看东乡》激昂嘹亮,佘家贡姜、大通小磨麻油等非遗美食与剪纸、老秤制作技艺交相辉映,尽显“拥江筑梦,大美郊区”的奋进姿态。每个分舞台均同步开展文旅资源推介与非遗文创市集,让观众在沉浸式体验中读懂铜陵的文化根脉。
随着行进队伍汇聚至古镇亲水平台主舞台,整场活动迎来高潮。市文化馆潮声乐队带来的暖场音乐秀,以横跨经典与流行的多元曲风点燃现场气氛。随后,开场歌舞《幸福中国一起走》拉开集中展演序幕,舒展的舞姿与深情的演唱传递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来自一县三区文化馆的演员们轮番登场,《采茶调》勾勒出枞阳茶山的清新画卷,《凤丹花又开》诉说着义安大地的乡土深情,《桥畔风光好》展现郊区江畔的灵秀风光,《画里乡村入梦来》描绘铜官乡村的宜居美景。
10首精心遴选的村歌作品,或婉转悠扬、或激昂奋进,既保留了传统民谣的质朴韵味,又融入了现代音乐的时尚元素,用最真挚的嗓音唱出了家乡变迁与群众幸福感,生动诠释了“村歌是乡村的名片,非遗是文化的根脉”。游客周华说:“既能欣赏动听的村歌,又能亲手触摸非遗技艺、选购特色产品,这样的活动接地气、有温度,让我们感受到铜陵乡村的蓬勃生机。”尾声《艺起来》以青春的旋律,将现场气氛推向顶点,也为本次展演画上圆满句号。
作为落实省文化和旅游厅“唱村歌 游安徽”重要部署及2025铜陵青铜文化节的关键分项活动,这场以行进式演出为特色的文化盛宴,深度融合了乡村旋律、非遗瑰宝与古镇风光,为现场观众献上兼具乡土气息与艺术魅力的视听狂欢;而作为省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品牌,“四季村歌”活动自开展以来始终立足各地农文旅特色,成为传播乡村文化、展示乡村风貌的核心载体,此次铜陵专场更创新整合村歌展演、非遗展示、文旅推介与文创展销,既让群众在家门口畅享高质量文化盛宴,更推动了乡村文化与旅游、农业产业的深度融合。
市文化和旅游局文物和非遗科科长陶华表示,下一步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深化“四季村歌”品牌建设,深挖本土文化资源,推动村歌创作与非遗传承常态化、品牌化发展,让村歌成为传播铜陵形象的“活名片”,让非遗成为赋能乡村振兴的“新引擎”,为建设文化强市、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贡献更大力量。
编辑:陈淑静 审稿:卢璇洁 终审:季学明
来源:铜陵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