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史前时代在黄河和长江流域孕育出许多文明,我们可以去浙江省博物馆看河姆渡文化的猪纹陶钵,良渚文化的玉琮王,也可以去国博看仰韶文化的鹳鱼石斧图陶缸,红山文化的玉龙,还可以去青海省博物馆看马家窑文化的舞蹈纹彩陶盆以及辛店文化的彩陶靴。
转自 白朴菇的博物馆
从史前到明清,中国有7个历史阶段被载进形形色色的博物馆里,哪个朝代该去哪儿看?如何理清它们的关系?
通过最近在读的《山河文物绘》,一本介绍了37家重点博物馆224件代表馆藏的书,让我有了些许思路。
史前时代在黄河和长江流域孕育出许多文明,我们可以去浙江省博物馆看河姆渡文化的猪纹陶钵,良渚文化的玉琮王,也可以去国博看仰韶文化的鹳鱼石斧图陶缸,红山文化的玉龙,还可以去青海省博物馆看马家窑文化的舞蹈纹彩陶盆以及辛店文化的彩陶靴。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证明了夏的存在,商朝建都河南,河南博物院的妇好鸮尊便来自都城殷墟,而在古蜀国,独特的文化体系在三星堆博物馆可以看到。
西周分封统治,陕历博的日己觥和山西博物院的晋侯鸟尊都见证着昔日王公贵族的荣光。
此后战国迎来了各地为政,比如河北博物院,有着燕国的龙凤纹铜辅首,中山国的虎噬鹿屏风座,湖北省博物馆有着曾国的曾侯乙尊盘,楚国的虎座鸟架鼓。
秦汉文化核心在陕西,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和汉景帝阳陵博物院都是很好的了解渠道。
此外,湖南博物院有着西汉长沙国丞相利苍家族的陪葬品,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有着极具西南民族特色的翔鹭纹铜鼓。
而在东汉,可以去甘肃省博物馆看铜奔马,去贵州省博物馆看铜车马,去四川博物院看说唱俑和摇钱树。
魏晋南北朝时的文物,显现出东西交流和地方特色,比如辽宁省博物馆的古罗马鸭形玻璃注,内蒙古博物院的马鹿头金步摇,福建博物院的青釉莲花灯架等。
到了大唐盛世,一定要去陕历博看看唐三彩和金银器,哦,还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那里的塑像和绢画,都见证着丝路上的文化流动。
宋代以瓷闻名,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能看到汝窑的青瓷和定窑的白瓷,在河南博物院也能看到汝窑的天蓝釉瓷。
此外,黑龙江省博物馆的铜坐龙为金代皇室御用,宁夏博物馆的鎏金铜牛代表着西夏最高工艺,内蒙古博物院的摩羯形提梁注壶展现了辽代的契丹特色。
而明清经历了都城从南京到北京的转换,我们也能从南京博物院金蝉玉叶、釉里红三友梅瓶到故宫博物院的金瓯永固杯、郎窑红釉穿带直口瓶看到上层的审美变化。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而我们的好奇心,都将成为它延续的一环,观展如此,阅读亦是如此。
图片来自网络
来源:笑容依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