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8.4%! 这是西班牙最新的青年失业率。 我第一次在新闻上看到这个数字的时候,脑子是懵的。 这意味着,每四个25岁以下的年轻人里,就有一个找不到工作。 这可是西班牙啊! 那个阳光、海滩、弗拉明戈,那个永远在开派对、永远在享受生活的国度。 我脑子里全是各种电影
28.4%! 这是西班牙最新的青年失业率。 我第一次在新闻上看到这个数字的时候,脑子是懵的。 这意味着,每四个25岁以下的年轻人里,就有一个找不到工作。 这可是西班牙啊! 那个阳光、海滩、弗拉明戈,那个永远在开派对、永远在享受生活的国度。 我脑子里全是各种电影里的画面:人们在街边喝着桑格利亚,懒洋洋的午后,整个国家都像在度假。 一个巨大的问号在我心里升起: 在这么一个看起来如此“快活”的地方,年轻人到底在愁什么?
带着这个疑问,我飞到了马德里。 我以为我会看到一个充满忧愁的城市,结果,我错了。 错的离谱。
一、阳光下的“幻觉”,每个人看起来都无所事事
第一天下午,我走在马德里的格兰维亚大道上。 阳光好的不像话,晒在皮肤上暖洋洋的。 街道两旁的古典建筑被映照的金碧辉煌,商店橱窗精致的像艺术品,游客和本地人混在一起,每个人脸上都挂着轻松的表情。 我拐进一个街角的小广场,几乎所有的露天咖啡馆都坐满了人。 我仔细观察了一下,坐着的很多都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 他们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一杯咖啡,或者一杯啤酒,就能聊上一个下午。 没有人行色匆匆,没有人低头刷着手机焦虑的回复工作消息。 时间在这里,仿佛被按下了慢放键。
我心里犯嘀咕:说好的高失业率呢? 这些人难道都不用上班吗?今天是工作日啊! 我找了个空位坐下,点了一杯咖啡,学着他们的样子,开始“浪费”时间。 旁边的桌子,一个帅气的小哥正在用笔记本电脑,我以为他是在办公。 结果凑近一看,屏幕上是足球比赛的集锦。 他注意到我的目光,冲我笑了笑,举起手里的啤酒杯,用蹩脚的英语说:“阳光,足球,啤酒,这就是生活!” 我当时的感觉,就像一拳打在了棉花上。 我准备好的一肚子同情和疑问,在这样的氛围里,显得特别不合时宜。 这里的一切,都指向一个结论:生活美好,无需工作。 这是一种让人沉醉的幻觉。 直到我认识了哈维尔,这个幻觉才被一盆冷水彻底浇醒。
二、一个“新穷人”的自白:我的月薪,付不起一个单间
哈维尔是我在语言交换活动上认识的。 他26岁,马德里康普顿斯大学的硕士,学的市场营销,英语流利,长相干净,是那种放在任何一个国家都应该前途无量的“精英预备役”。 结果呢? 他毕业两年,换了四份工作,全都是短期合同。 “短期合同工,在西班牙我们叫‘Temporal’,”他一边用叉子戳着盘子里的土豆饼,一边跟我解释,“就是那种只签你三个月或六个月的合同,到期就让你走人,公司不用付高额的遣散费,也不用给你什么长期保障。”
我问他现在在做什么。 他苦笑了一下:“在一个小广告公司做实习生,每个月拿800欧元的实习补助。” 800欧元,在马德里是什么概念? 我帮他算了一笔账。 在马德里市区,哪怕是合租一个房间,最便宜的也要400到500欧元。 剩下的300多欧元,要支付交通、吃饭、水电网和所有日常开销。 “所以,我到现在还和爸妈住在一起。”哈维尔耸耸肩,语气里没有羞愧,更多的是无奈,“我的很多朋友都这样,三十岁了还住在家里,我们被称为‘新穷人’(Nuevos Pobres),有高学历,但没有稳定的收入,生活完全无法独立。”
我震惊的问:“硕士毕业,为什么找不到一份正式工作?” “因为坑太少了,但人太多了。” 他告诉我,西班牙在2008年经济危机后,整个就业市场就垮了。大量的公司倒闭,能提供稳定长期岗位的企业越来越少。 一个稍微好点的职位,比如银行的管培生,或者大公司的正式员工,可能有几百上千个硕士博士去竞争。 “我的一个学姐,博士毕业,最后去了一家快时尚品牌做店员,因为店员是长期合同,比她能找到的所有办公室工作都稳定。” 哈维尔喝了一口啤酒,眼神有点迷茫。 “我们这一代人,被夹在了中间。父母那辈,只要有个大学文凭,就能轻松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买房买车,养活一家人。而我们,读了更多的书,掌握了更多的技能,却连租个属于自己的公寓都做不到。” 他说,最绝望的感觉,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你拼尽全力,最后发现只能在原地打转。 你接受了最好的教育,却发现社会上根本没有与你学历匹配的位置。 这种“大材小用”的无力感,才是最折磨人的。
那天晚上,我走在灯火辉煌的马德里街头,再次看到那些在酒吧门口谈笑风生的年轻人。 我突然明白了。 他们脸上的轻松,或许不是真的无忧无虑。 而是一种习以为常的“躺平”,一种在认清现实后,选择活在当下的无奈。 当未来遥不可及,那至少,要抓住眼前的阳光和啤酒。
三、经济账本的残酷:一杯咖啡3欧,一个月工资1300欧
为了更深入的了解情况,我开始像一个本地人一样生活。 我去了超市,仔细研究物价。 一升牛奶1.2欧元,一公斤牛肉12欧元,一个法棍面包0.8欧元。 看起来不算贵,对不对? 我又去看了租房网站。 在巴塞罗那或者马德里,一个30平米左右的单身公寓(Studio),月租金普遍在800到1200欧元。 一个房间的合租,价格也在450欧元以上。 然后是工资。 西班牙的法定最低工资,在2024年上调后,大约是每月1134欧元(支付14薪,折算到12个月约1323欧元)。 很多年轻人,尤其是刚入职场的,拿的就是这个水平的薪水。
现在,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数学题。 假设一个年轻人,叫卡门,她在巴塞罗那找到一份文员工作,月薪1300欧元。 她需要一个住的地方,为了省钱,她选择合租,房间租金500欧元。 剩下的800欧元,需要支付: 水电网煤气费,大约100欧元。 交通月票,大约40欧元。 手机话费,大约20欧元。 现在她还剩下640欧元,用来吃饭和所有其他开销。 平均每天21欧元。 在巴塞罗那,随便在外面吃一顿午餐套餐(Menú del Día),就要12到15欧元。 一杯咖啡3欧元,一杯啤酒3.5欧元。 这意味着,卡门如果每天都在外面吃饭,那她基本上月月光,没有任何存款,更别提买衣服、社交、旅行或者应对任何突发状况。
“所以,我们的生活技巧就是,永远自己做饭,去最便宜的超市,比如Mercadona或者Lidl,盯着打折商品买。” 一个在服装店打工的女孩告诉我。 “我们不买星巴克,只喝街角小店1.5欧的咖啡。我们很少去高级餐厅,社交活动就是去朋友家里,或者在公园里喝啤酒,因为那最便宜。” 我突然理解了,为什么西班牙的年轻人那么痴迷于“Tapas”。 Tapas是一种小吃文化,在很多酒吧,你点一杯酒,就会送一份免费的小吃,比如一小盘橄榄,或者一片面包加火腿。 对于预算有限的年轻人来说,花几欧元点两杯酒,就能凑合一顿晚饭。 这不只是文化,更是刻在骨子里的省钱基因。
这种精打细算的生活,和西班牙在大众心目中那种“随性、浪漫、不差钱”的形象,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他们不是不想上进,而是现实的经济账本,已经清清楚楚的告诉他们: 你的努力,很可能连体面的生活都换不来。
四、文化的双刃剑:“Mañana”与“Oposición”
很多人会把西班牙的问题归结于他们的“Mañana”文化。 “Mañana”在西班牙语里是“明天”的意思,引申为“不着急,明天再说”。 这确实是西班牙人生活态度的一部分。 银行下午两点就关门,政府部门效率低下,约个师傅修水管,他可能下周才来。 但把青年失业的锅全甩给文化,是不公平的。 我看到的,是硬币的另一面。 在“Mañana”的表象之下,是西班牙年轻人疯狂的“内卷”。
这种内卷,集中体现在一个词上:“Oposición”。 这指的是西班牙的公务员考试。 由于私营企业工作不稳定、待遇差,进入公共部门,成为一名公务员,成了无数年轻人眼中最理想、甚至是唯一的出路。 西班牙的公务员考试,难度极高,竞争极其惨烈。 一个邮局的岗位,可能有几万人报名。 我认识一个女孩,她大学毕业后,整整四年,没有工作,没有社交,每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12个小时,准备“Oposición”。 “这就像一场赌博,”她说,“你投入了所有的时间和精力,但可能什么都得不到。可如果不这么做,我又能做什么呢?出去打零工,然后被一次次的解雇吗?” 在西班牙,有几十万年轻人,像她一样,成为了全职“考生”。 他们不被计入失业人口,因为他们被定义为“非活跃人口”,但实际上,他们是就业市场最大的“堰塞湖”。
另一个现象,是“万物皆可实习生”(Becario)。 很多公司为了节省成本,常年只招实习生,干着和正式员工一样的活,却只付几百欧元的补助。 一个实习期结束,就换下一批。 年轻人为了给简历添上一笔经验,只能被迫接受这种剥削。 一个朋友开玩笑说:“在西班牙,你可能到30岁,还一直在不同的公司当‘资深实习生’。”
所以,你看,西班牙的年轻人一点也不懒。 他们要么在通往公务员的独木桥上挤的头破血流。 要么在无尽的短期合同和实习中消耗自己的青春。 那种阳光下的闲适,不过是暴风雨来临前,片刻的喘息。 或者,是暴风雨过后,废墟上开出的一朵无奈的小花。
五、两种人生的选择:留下,还是出走?
面对这样的困境,西班牙的年轻人分化成了两种。 第一种,是选择“留下”的人。 他们接受了现实,并试图在有限的条件下,把生活过的最好。 他们依赖家庭,和父母同住,节省了最大的开销。 他们珍视友谊和社交,因为这是他们对抗孤独和焦虑最重要的武器。 在马德里的丽池公园,或者巴塞罗那的海滩上,你总能看到成群的年轻人。 他们带着自制的食物和便宜的啤酒,弹着吉他,唱着歌,一待就是一下午。 阳光是免费的,快乐也是。 他们或许没有钱去米其林餐厅,但他们拥有全世界最长的晚餐时间。 西班牙人通常晚上九十点才吃晚饭,一顿饭可以吃到午夜。 这种缓慢的生活节奏,这种对“在一起”的执着,构成了一种强大的社会支持系统。 “我们可能没有未来,但我们拥有彼此。”哈维尔这样对我说。 这种生活,有一种破碎的美感。 它放弃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换取了另一种形式的“富足”——情感的富足。
第二种,是选择“出走”的人。 他们是那些不甘心的人,是那些还想闯一闯的人。 “我不想35岁了还和爸妈住在一起,我不想我的孩子也过这样的生活。” 一个在德国做护士的西班牙女孩在视频里告诉我。 从2008年到现在,有超过一百万的西班牙年轻人,其中大部分是高学历人才,选择了离开。 他们去了德国、英国、法国、甚至北美和澳大利亚。 他们去做工程师、医生、程序员、护士,去做那些在西班牙找不到的、体面的、稳定的工作。 这是西班牙版的“脑力流失”(Fuga de Cerebros)。 国家花费了巨大的资源培养出的人才,最后却在为别的国家做贡献。 每一次送别,对留下的人来说,都是一次打击。 “我的朋友圈,一半在马德里,一半在柏林。”哈维尔说。 “有时候我也会想,我是不是也该走。但这里有我的家人,有我的朋友,有我习惯的一切。离开,就像连根拔起。”
留下,意味着接受一种没有太多希望但足够温暖的生活。 离开,意味着拥抱一种充满机遇但无比孤独的未来。 这是一个残酷的选择题,每天都在西班牙的年轻人面前上演。
六、告别前的一杯酒
离开西班牙的前一晚,哈维尔约我在他家附近的一个小酒馆喝酒。 酒馆很小,只有几张桌子,老板是个胖胖的大叔,认识每一个客人。 我们点了一杯红酒,老板送了两串烤蘑菇。 酒馆里很吵,人们用西班牙语大声的交谈、欢笑,空气中弥漫着酒精和食物的香气。 电视里放着足球,每当有精彩射门,整个酒馆都会爆发出欢呼和咒骂。
我看着眼前的哈维尔,他白天还在为一份800欧元的工作发愁,此刻却和朋友们勾肩搭背,笑的无比开心。 我突然觉得,我可能永远无法完全理解西班牙。 这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国家。 它衰落,但又充满活力。 它让人绝望,但又处处是希望。 它的年轻人在哭泣,但同时也在放声大笑。
哈维尔好像看穿了我的心思。 他举起酒杯,对我说:“别为我们担心。我们西班牙人,就像打不死的小强。只要还有阳光,还有朋友,还有一杯酒,我们就饿不死,也垮不掉。” 他顿了顿,笑着补充道: “最坏的情况,不就是回家吃饭嘛!” 我笑了,和他碰了一下杯,把杯里的红酒一饮而尽。 酒很便宜,但味道很好。 就像这个国家一样。
飞机起飞时,我俯瞰着马德里璀璨的夜景。 我带走的,不再是那个“28.4%”的冰冷数字。 而是一张张鲜活的面孔,和那句“最坏的情况,不就是回家吃饭嘛”的黑色幽默。 也许,真正的西班牙,不在于它能不能解决青年失业问题。 而在于,它教会了它的年轻人们,如何在没有答案的生活里,继续又哭又笑的,活下去。
西班牙旅行Tips:
学会享受“慢”:不要用国内的效率来要求西班牙。餐厅上菜慢、商店开门晚、公共服务预约难都是常态。放慢你的脚步,学着像本地人一样,享受等待和无所事事的乐趣。
现金依然重要:虽然大城市刷卡和移动支付很方便,但在很多小城镇、跳蚤市场或者小酒吧,现金依然是王道。准备一些欧元现金,尤其是在你点一杯酒或咖啡的时候。
午餐是正餐(Menú del Día):西班牙人最重视午餐。工作日的中午,几乎所有餐厅都会提供“Menú del Día”(今日套餐),通常包括前菜、主菜、甜点或咖啡,以及一杯饮料,价格在12-18欧元之间,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晚餐通常很晚(晚上9点以后),而且价格更贵。
支持本地小店:当你看到那些在阳光下喝着咖啡的年轻人,他们可能就是某个小店的老板或者店员。多光顾那些家庭经营的小酒馆、小商店,而不是全球连锁品牌。你的每一次消费,都是对当地经济最直接的支持。
注意小偷:在巴塞罗那、马德里等大城市的游客密集区,小偷非常猖獗。请一定看管好你的随身物品,背包最好背在胸前,手机不要放在裤子后袋。
尝试Tapas文化:走进一家看起来很热闹的Tapas Bar,站在吧台边,点一杯酒(una caña是小杯生啤,un vino tinto是红酒),看看老板会送你什么小吃。这是体验西班牙市井生活最好的方式,也是最省钱的晚餐解决方案。
学几句简单的西班牙语:一句“Hola”(你好)、“Gracias”(谢谢)、“Por favor”(请)、“La cuenta, por favor”(买单),会让你的旅程顺畅很多,本地人也会对你更友好。
理解他们的生活状态:当你看到咖啡馆里坐满了年轻人,不要简单的认为他们“懒惰”。他们可能正在经历你无法想象的挣扎。多一份理解,少一份评判,你会看到一个更真实、也更值得尊敬的西班牙。
来源:星河漫步一点号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