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全球范围内,尤其是美国,年轻人患结肠癌和直肠癌的比例正在惊人地飙升,与此同时,超加工食品(Ultraprocessed Foods, UPFs)的消费量也同步暴增。这类食物如今已占到美国食品供应的约70%,并占据了美国成年人卡路里摄入的近60%。多项研究早已
在全球范围内,尤其是美国,年轻人患结肠癌和直肠癌的比例正在惊人地飙升,与此同时,超加工食品(Ultraprocessed Foods, UPFs)的消费量也同步暴增。这类食物如今已占到美国食品供应的约70%,并占据了美国成年人卡路里摄入的近60%。多项研究早已暗示,这种饮食趋势与癌症风险之间存在着危险的关联。
现在,一项史无前例的最新研究为这堆如山铁证添上了决定性的一块。它指出,大量摄入超加工食品,可能会显著提高50岁前患上非癌性结直肠腺瘤的几率——这些生长在结肠和直肠的息肉或增生,正是通往癌症的恶变前奏!
每天多吃7份,风险飙升45%!护士群体暴露惊人秘密
这项研究深入追踪了超过29,100名女性护士,中位追踪时间长达13年,成果于周四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肿瘤学》(JAMA Oncology)上。研究显示,超加工食品摄入量最高的参与者——平均每天摄入约10份——与摄入量最低的群体(每天仅略高于3份)相比,在50岁前患上这些增生息肉的风险足足高出了45%!
在这项研究中,超加工食品的主要来源包括:超加工面包和早餐食品、各种酱料/涂抹酱/调味品,以及那些含糖或人造甜味剂的饮料。
“我们的研究并非‘因果关系’的定论,所以我们不能断言这已成铁案,”该研究的资深作者、波士顿麻省总医院布里格姆癌症研究所(Mass General Brigham Cancer Institute)的胃肠病学家安德鲁·陈博士(Dr. Andrew Chan)谨慎地表示。“但这确实提供了关键的线索,表明我们的饮食可能正在扮演着危险的角色。因此,我认为现在是时候考虑我们可以在哪些方面限制摄入量,并为未来的研究奠定基础,从而更具体地找出其中的致病机制和特定的致癌食物。”
专家警告:你正在被“上瘾”机制掌控!
超加工食品早已被指控与多种疾病,包括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非营利组织“真正健康倡议”(True Health Initiative)的创始人大卫·卡茨博士(Dr. David Katz)虽然没有参与这项研究,但他通过邮件发出了强烈的警告:“你应该尽可能地避免UPFs,并将你的饮食建立在真正的、天然的、加工最少的全食基础上。”
卡茨博士补充说,最好的饮食结构——能够带来最佳健康结果的——应该主要由蔬菜、水果、全谷物、豆类/扁豆、坚果和种子以及纯净水组成。专家们曾警告,超加工食品之所以让人难以抗拒,正是因为它可能激活了让人**“想要更多”**的机制,而天然的全食则能提供真正的满足感。因此,学会阅读配料表,留意钠的摄入量,以及食物如何让你感到饥饿或饱足,是保护自己的第一步。
警惕:癌症前奏没有症状!一细节暗示肿瘤正在“恶变”
非癌性的结直肠肿瘤(息肉)通常在早期没有任何症状。但专家提醒,当它们长得足够大时,就会引发需要就医的问题。这些迹象包括黑便或血便、腹痛、不明原因的缺铁性贫血、伴随胃肠道症状的意外体重减轻,以及由梗阻引起的便秘。
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Memorial Sloan Kettering Cancer Center)结直肠和胃肠道癌症中心联合主任罗宾·门德尔松博士(Dr. Robin Mendelsohn)强调,如果你有结直肠癌家族史,或者已经年满45岁,务必进行筛查,因为诊断得越早,治疗就越及时、越有效。
超加工食品的定义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的标准,它们是通过工业技术制造的,含有一些**“厨房里从未或很少使用的”配料。这类食品普遍的特点是纤维含量低**,但含有高热量、高添加糖、高精制谷物和脂肪、高钠以及各种添加剂——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让食物更加诱人、更加难以拒绝。
添加剂往往包括用来保鲜、维持口感或抵抗霉菌和细菌的防腐剂,以及防止天然成分分离的乳化剂。其他常见的添加剂还包括香精、增味剂、消泡剂、漂白剂、膨松剂、胶凝剂和上光剂等,这些复杂的化学成分,使食物更像工业制品,而非天然食物。
追溯30年前的饮食:一项不可告人的秘密
这项研究的参与者均来自于“护士健康研究II”(Nurses’ Health Study II),这是一项自1989年开始的长期跟踪调查,旨在了解女性患慢性病的主要风险因素。这些护士在1991年回答了最初的饮食问卷,此后每四年被要求回忆过去12个月的饮食选择。
正如大多数营养学研究一样,这种**“靠回忆”的调查方式,准确性难免受到质疑。门德尔松博士坦言:“我都不记得我上周吃了什么,人们也可能不会说出全部真相。”此外,陈博士也指出,超加工食品的分类,以及判断哪些比其他更具危害性的工作,仍需进一步完善。不过,研究人员认为,鉴于这些参与者都拥有护士背景**,她们比普通人更可能准确地提供这些细节,这为研究增加了可信度。
值得注意的是,这项研究中的大部分结直肠肿瘤都是在2015年之前通过内窥镜发现的,当时初始筛查的年龄还没有下调到45岁。门德尔松博士指出:“所以如果她们接受了筛查,我们必须假设她们本身就属于结直肠癌的高风险人群,比如有家族史,因此才被提前筛查。当然,如果是因为出现症状而检查,发现息肉的几率也会更高。”至于这些肿瘤最终是否发展成癌症,目前仍然未知。
矛盾的发现:超加工食物可能只对某类息肉“下黑手”
尽管如此,陈博士指出,这项研究的强大之处在于其拥有“关于参与者其他结直肠癌风险因素的详细信息,如身体质量指数(BMI)、2型糖尿病和低纤维摄入量。”他强调:“即使在排除了所有这些风险因素之后,超加工食品与风险的关联仍然成立。”
不过,研究也出现了一个略带矛盾的发现:虽然超加工食品的摄入量越高,患经典腺瘤(一种癌前增生)的风险就越高,但患另一种癌前息肉——锯齿状病变(serrated lesions,结直肠癌的另一条主要发病路径)——的风险却并未增加。坦帕综合医院癌症研究所的甘尼什·哈拉德博士(Dr. Ganesh Halade)认为,这一发现暗示着超加工食品可能引发某种生物学过程,专门将经典的腺瘤转化为癌性肿瘤。
哈拉德博士同时提醒了一个关键点:上世纪90年代的超加工食品与“今天的产品并不完全相同”,因为配方、新型添加剂的引入以及UPFs在饮食中比例的改变。然而,横跨这几十年一个始终如一的特点是富含Omega-6的种子油被广泛使用,哈拉德博士推测:“这可能是一个导致早发性结直肠癌的关键饮食因素。”
门德尔松和陈博士都认为,超加工食品与结直肠肿瘤之间潜在的关系,可以用它可能改变肠道微生物组及其保护性内膜、引起慢性炎症,以及在代谢时产生有毒分子来解释。门德尔松博士进一步补充:“间接来说,超加工食品的消费与肥胖有关,而肥胖本身也是结直肠癌的风险因素。”
本文为深度编译,仅供交流学习,不代表本账号观点
来源:有谱财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