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乳再次成为关注焦点!医生坦言:吃腐乳时,千万多留意这5点!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1-14 15:00 1

摘要:提起腐乳,很多人脑子里马上就浮现出那股熟悉的味道。小时候白粥里搁上一块,立马能吃下一大碗。餐桌上,它是调味小角,咸香浓郁。可就是这么个看起来“人畜无害”的发酵豆制品,如今又一次被推上了健康讨论的风口浪尖。

提起腐乳,很多人脑子里马上就浮现出那股熟悉的味道。小时候白粥里搁上一块,立马能吃下一大碗。餐桌上,它是调味小角,咸香浓郁。可就是这么个看起来“人畜无害”的发酵豆制品,如今又一次被推上了健康讨论的风口浪尖。

最近门诊上,有不少人来问:腐乳到底还能不能吃?是不是致癌?这玩意儿到底健康不健康?说实话,作为一个接触临床二十多年的医生,说腐乳“不能吃”太绝对,说“有害”也太片面。关键是,吃的时候你有没有注意那些容易被忽视的小细节。

腐乳其实是豆腐经过霉菌发酵,再加盐、酒、米粉等辅料腌制而成的食品。别小看这个制作工艺,它不仅保留了大豆的蛋白质,而且还在发酵过程中生成了氨基酸、维生素B群等有益物质。

尤其是维生素B12,这在植物性食物中非常稀缺,腐乳是少数例外之一。很多素食者吃腐乳,某种程度上是在补这个缺口。不过话说回来,这些营养是建立在“适量”的基础上,吃多了就另当别论了。

最常见的健康隐患之一,就是腐乳的高钠问题。一小块腐乳,含盐量能达到1到2克,有的品种甚至更多。别看它小,吃个两三块,钠就超标了。

长期高钠饮食会带来啥?高血压、心血管疾病、水肿……这些都不是危言耸听。尤其是老年人、肾功能不好的人、三高患者,吃腐乳真的得悠着点。

很多人说,我平时口味还挺清淡的,吃点腐乳不过分。但问题在于,日常饮食中的“隐形盐”已经不少,腐乳这种“显性高钠”的东西再加进去,就容易超过身体的承受范围了。

这几年,社交平台上流行起了“自己做腐乳”。看着确实有成就感,但从医生角度来说,真的不太建议。发酵食物对卫生条件要求极高,尤其是霉菌发酵,如果操作不当,很容易滋生杂菌和霉毒素。

黄曲霉素你听说过吧?这是一种强致癌物,在温湿不洁的环境下容易产生,尤其是在自制发酵食品中。如果控制不好温度、湿度、密封环境,腐乳就可能成为毒素的温床。

更别说一些小作坊生产的“三无腐乳”,连最基本的消毒流程都不规范。吃了几年没事不代表以后也没事,健康隐患是长期积累的,不是一次两次就能看出来的。

门诊上有位年轻妈妈问:“我孕期馋腐乳,能吃吗?”从营养学角度来说,孕妇确实需要蛋白质和维生素,但腐乳的高盐和可能残留的亚硝酸盐并不适合孕期大量摄入

儿童也一样。孩子肾脏发育不成熟,对盐分调节能力有限,吃多了腐乳容易加重肾负担。不夸张地说,有些家长给孩子天天稀饭配腐乳,是在慢慢“训练”孩子的高血压。

至于肾病患者,那更得小心。盐摄入过多会直接加重肾脏压力,导致病情恶化。很多肾病患者都以为“腐乳是豆制品,应该健康”,但实际恰恰相反。

说到底,腐乳不是“毒药”,也不是“保健品”。吃归吃,但必须记住几个关键点。控制量,每次别超过一小块。咸味够了就停,别图嘴上一时爽。

选正规品牌,尽量选那些有完整生产标识、保质期清晰的产品。别贪便宜买散装的,也别轻信“纯手工天然无添加”的噱头。发酵类食品,一旦菌种不规范,比添加剂还可怕。

还有一点很关键,不要把腐乳当调料放进热锅里炒。高温会分解腐乳中的氨基酸,可能生成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最好是吃的时候单独蘸,别加热。

有些人可能觉得“我吃了一辈子,也没见有啥问题”。这话听起来有点道理,但身体的代谢和承受能力不是一成不变的。年轻时扛得住,不代表年老后还能撑得住。而且现在食物的钠含量和加工方式早就跟过去不一样了,不能拿几十年前的经验往今天套。

中国人对腐乳的感情,真的很深。有些人甚至说,这是家的味道,小时候吃得最多的不是鱼肉,而是粥配腐乳。吃一口,能想起外婆家那张旧木桌。但感情归感情,身体不会陪你怀旧

健康饮食不是让人一刀切地戒掉所有“非健康食物”,而是要有选择、有节制地去吃。腐乳可以继续吃,但前提是你知道自己在吃什么,吃了多少,适不适合自己现在的身体状况。

说到底,吃得安心比吃得开心更重要。如果因为一块腐乳,导致血压失控、肾功能下降,那真的是得不偿失。

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李雪.腐乳的营养价值及其安全性分析[J].食品安全导刊,2021(19):112-115.

[2]王颖.高盐饮食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20,21(5):345-348.

[3]陈红.发酵食品中黄曲霉素污染风险及控制对策[J].食品工业科技,2022,43(2):206-210.

来源:马医师健康科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