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氏全运会营销刷屏:但从来都不只为“短视”转化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1-14 15:07 1

摘要:近日,亨氏的全运会主题海报彻底火了。没有花哨的特效,没有强行的煽情,简单清新的创意让网友直呼 “好久没有这种能让人停下来欣赏的广告了”,成功在全运会营销热潮中杀出重围。

近日,亨氏的全运会主题海报彻底火了。没有花哨的特效,没有强行的煽情,简单清新的创意让网友直呼 “好久没有这种能让人停下来欣赏的广告了”,成功在全运会营销热潮中杀出重围。

亨氏这次的核心创意,藏在 “想赢的番茄在亨氏里” 这句 slogan 里。海报以番茄的绿梗为灵感原点,将全运会 34 个竞技项目巧妙融入其中 —— 绿梗化作运动员的肢体,或奔跑、或跳跃、或投掷,既贴合了体育主题,又暗合 “优质番茄才配进入亨氏” 的核心卖点,让 “用料优质” 的品牌信息传递得自然又巧妙。

线下地广能出圈,更是踩准了所有爆款密码:鲜明却不吵闹的色彩对比、重复出现的番茄元素强化记忆、细节里藏着 “越看越有味道” 的惊喜感,整体设计简单有趣,完全没有广告的压迫感。

值得一提的是,乙方最初提议用红色底突出绿色绿梗,但亨氏最终选择了浅色底。这一决策堪称远见 —— 浅色背景既凸显了番茄本身的鲜活质感,又避免了红色的视觉疲劳,让绿梗的运动细节成为视觉焦点,也让广告在地铁、高铁站等嘈杂场景中更易被关注。

线上传播同样精彩,亨氏推出的创意短视频,动态展示 “会运动的番茄梗”,将静态海报里的巧思转化为生动画面,完美契合全运会的热闹氛围,进一步放大了传播声量。

面对这场刷屏,有网友提出质疑:“这波曝光有实际意义吗?能带来直接销售转化吗?” 其实,这种疑问恰恰忽略了顶级品牌的营销逻辑 —— 当亨氏早已在番茄酱赛道建立 “番茄酱=亨氏” 的绝对用户心智后,品牌营销的核心早已不是 “让用户知道”,而是 “让用户不忘”。

就像可口可乐,作为全球无人不知的品牌,每年依旧会推出大量围绕 “快乐” 主题的广告,本质都是通过重复加深用户的品牌印象。

对亨氏而言,每一次创意曝光,都是在给用户的记忆 “加固”:让用户看到番茄、想到体育竞技、提及优质食材时,第一时间联想到亨氏。这种影响看似潜移默化,却能转化为消费时的 “下意识选择”,远比单次促销带来的短期转化更稳定、更具长期价值。

事实上,亨氏的 “重复” 从来都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而是 “聚焦核心 + 多元表达” 的精准策略。海外亨氏早以 “It has to be HEINZ” 为核心主题,推出了一系列让人眼前一亮的创意,从不同角度强化 “亨氏 = 番茄酱代名词” 的认知:

大家眼中的番茄酱:随机邀请路人 “画一瓶番茄酱”,结果所有人画的都是亨氏经典瓶身。不自我标榜 “第一”,而是让用户用行动证明,说服力十足;

借助 AI 图像生成器 DALL・E2,让用户输入 “ketchup + 任意词汇” 生成图像,无论搭配什么元素,核心都是亨氏瓶身,用趣味化的 AIGC 玩法印证品牌的绝对心智;

创意聚焦消费场景,传递 “不管亨氏番茄酱掉在哪,都要第一时间舔干净” 的执念,塑造品牌的不可替代性;

描绘 “亨氏番茄酱不上桌,就不开动” 的场景,强化用户对品牌的极致认可;

针对餐厅用劣质番茄酱灌装亨氏包装的现象,亨氏没有严肃批判,而是用一组幽默讽刺的海报点破真相,进一步巩固 “番茄酱必须是亨氏” 的用户认知。

这些创意背后,是亨氏极具效率的 “伞形内容池” 模式:以 “It has to be HEINZ” 为核心伞柄,确保所有传播都围绕 “亨氏是番茄酱唯一选择” 的核心主题不跑偏;再以不同场景、不同角度的子主题为伞面 —— 既有全运会这样的本土化热点借势,也有海外的用户互动、技术创意、消费场景共鸣等。

这种模式的优势显而易见:核心不变,保证了品牌认知的统一性;子主题多元,让内容产出既能适配不同市场、不同热点,又能避免重复带来的审美疲劳,最终实现 “多、快、好、省” 的传播效果。

亨氏的案例证明,优秀品牌的营销从来都不止于 “刷存在感”,而是通过 “聚焦核心 + 重复强化 + 多元表达”,不断夯实用户心智,让品牌成为品类的代名词。

这种看似 “不追求短期转化” 的营销,恰恰是长期占领市场的关键。

来源:朴琢品牌设计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