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山,从“革命红”到“发展红”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4 14:57 1

摘要:大别山下,红色血脉奔流不息;革命老区光山县,振兴画卷正徐徐铺展。近日,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调研采访组深入信阳市光山县,调研采访光山县在产业布局、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等领域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红色基因铸魂 产业创新筑路:

光山实现从“革命红”到“发展红”

大别山下,红色血脉奔流不息;革命老区光山县,振兴画卷正徐徐铺展。近日,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调研采访组深入信阳市光山县,调研采访光山县在产业布局、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等领域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作为第一批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光山县始终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在“十四五”期间以“找路敢为”的探索精神,推动红色基因与振兴实践深度融合,走出一条具有光山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光山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丁春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光山县始终牢记“两个更好”殷殷嘱托,坚持把红色基因传承融入发展实践,把产业振兴作为推动老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统筹推进超硬材料、铸造机床、羽绒和户外装备、循环经济等4个产业园区努力探索一条红色热土上的振兴之路。今年前三季度,光山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6.2%,上半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

产业是老区振兴的根基,更是驱动光山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河南平煤神马超硬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正筹备港股上市,铸造机床填补周边300公里产业空白,光山羽绒入选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在这些亮点纷呈的产业布局中,河南平煤神马超硬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无疑是一个缩影与标杆。在河南平煤神马超硬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副总经理彭献伟向记者介绍,公司扎根于官渡河工业园,将现代工业基因融入红色沃土。企业聚焦人造金刚石和培育钻石的研发与生产,建设年产12亿克拉人造金刚石和80万克拉培育钻石项目,以科技创新推动老区产业转型升级。采用先进的静压触媒法工艺,突破传统技术壁垒,实现了从原辅材料到金刚石单晶的全流程自主生产,成为国内该领域唯一具备完整产业链的企业。

“我们的工业单晶产品在硬度、热稳定性等关键指标上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广泛应用于精密加工、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培育钻石产品则兼具环保特性与优异性能,正逐步打开国际消费市场。”彭献伟介绍,在扎根光山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始终注重本土人才培养与社会责任践行,通过“引进来”与“本土化”相结合的方式,为当地培养了一批高素质产业技术人才,持续增强老区内生发展动力。目前,公司产品已建立起覆盖国内多个省份,并延伸至印度、德国、美国等国家的销售网络,不断提升“河南制造”在超硬材料领域的国际影响力。下一步,将继续依托技术优势与产业布局,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致力于建设世界一流的超硬材料研发与生产基地,为革命老区振兴和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与此同时,光山县还积极布局新兴产业,为县域经济发展开辟新空间。光山县科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胡煌展示了“数字引擎”的力量。

公司专注人工智能数据标注与内容审核,现有1300多人团队,解决了大量留守妇女、返乡青年就业问题。“我们让员工‘有家的地方就有工作’,既照顾家庭,又增加收入,”胡煌透露,“公司总投资近亿元的大别山人工智能数据产业基地,预计2026年初可正式入驻,届时将满足3000人以上同时办公,年纳税金额突破千万元。基地的建成将是光山县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建成后将充分发挥大别山区域的区位优势和人才优势,形成以数据标注为基础、多产业协同发展的数字经济集聚。”

文旅是流动的经济,光山县走出了一条以文化为魂、产业为体的特色路径。光山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徐刚介绍,光山创新实施了“文产特派员”制度,成功落地杭州余粮乡创、深圳聚橙集团合作项目及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等21个项目,有效激活文旅产业潜力。光山县与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合作,连续举办三届乡村儿童艺术嘉年华,打造司马光剧院作为乡村儿童友好型剧院,成功培育“追光而行 剧在光山”特色文旅品牌,形成群众“忙时在农田里,闲时在舞台上”的浓厚文化氛围。

与此同时,光山县持续推进文旅与研学、农业、生态、红色文化等深度融合,成效显著。“仅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共接待70.7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36亿元,有力助推了光山县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进程,”徐刚介绍,“下一步,光山县将围绕‘着力推动文化繁荣昌盛’主题,紧扣‘十五五’文旅规划,打造品牌文旅,持续探索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新模式、新路径,擦亮光山乡村儿童艺术嘉年华品牌,让光山文旅品牌更亮、业态更新、体验更好。”

文殊乡的实践是光山文旅深度融合的缩影,文殊乡党委书记朱新辉介绍,文殊乡坚持项目为王抓发展,2025年谋划实施重点项目17个,总投资额达1.76亿元。通过碧根果、早园笋、中药材等特色种植项目,进一步叫响“红绿古粉”四色旅游品牌。这些项目与传统村落保护、陈上寨农耕文化园、南王岗康养中心等联动,正推动形成环龙山湖、X006线精品旅游路线,打造东岳民俗文化村、南王岗乡村会客厅、猪山圈3A级旅游景区、花山寨红色文化传承馆等旅游经济圈。

在优化发展环境方面,文殊乡持续推动基础设施和民生改善,实施覆盖17个行政村的农村环境整治项目。同时,积极培育新型农业主体和本土工匠,力争2025年非遗产品产值突破千万元。通过办好文化合作社、开展健康文体活动、深化“一约四会”治理机制,让新风正气在农村深入人心,为文旅发展创造优良环境。

文旅融合的关键在于人。在余粮乡创,村理人崔红梅放弃城市事业返乡创业,是文旅融合的亲身实践者。她策划的“乡创研学之旅”三年吸引30余万人次,让余粮乡创成为推介光山的重要窗口;打造的“陈的心肝”红茶、“有盐在先”挂面等近百款文创农产品通过直播销往全国,进一步打响了光山品牌。

崔红梅介绍,如今他们正以城乡融合为主要路径,将展厅打造为共建、共创、共享的平台。“每到周末,许多城里孩子来到农户家,体验捡鸡蛋、挖红薯、做‘蜂蜜侦探’等活动,品尝土特产,感受花鼓戏韵味。”她感慨道,“随着人气越来越旺,村里的就业岗位增加了,乡亲们发展产业的信心也更足了。”

来自焦作的张女士的游览感受也印证了光山文旅的成效“感觉这附近风景都挺优美的,运营中心里面的文创产品结合了当地的特色,跟东岳村链接比较强,不仅风景优美,而且这个文化气息也特别浓厚。”游客的认可,正是光山文旅融合发展成效的最生动体现。

在光山县,一棵油茶树正在“链”动致富路。在槐店乡油茶产业园,油茶已从单一农产品,成长为惠及千家万户的支柱产业,成功实现了从“卖果子”到“卖产品”再到“卖品牌”的跨越。槐店乡党委书记丁友平介绍,“六年来,油茶树长得更壮了,产业链也更长了。”这条不断延伸的产业链,成为农民增收的坚实保障。

发展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在百姓的钱袋子里。槐店乡通过推广“公司+农户”模式,完善联农带农机制,让群众共享产业红利。丁友平介绍,该模式带动了茶园周边3000多名村民就近务工,去年发放劳务费就超过600万元。许多村民因此获得了务工工资、土地流转租金和入股合作分红等“三份收入”。这种多元化的增收模式,让农民切实感受到“家门口的幸福”。

在夯实一产、做强二产的基础上,光山进一步探索“农旅融合”的新路子,让绿水青山真正转化为金山银山。槐店乡在油茶园里种植了油松、桂花、银杏、红梅等36种观赏植物,修建观光栈道和驿站,通过健康徒步、采摘节等活动吸引大量游客,成功带动了民宿、餐饮等行业发展。“我们把昔日的荒山坡变成了能吸引游客的生态公园,”丁友平说,“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三丰收’。”

与此同时,槐店乡的“希望小镇”正在绘就共同富裕新画卷。全省唯一、全国第19座华润希望小镇正加快建设,为民生改善注入了新的强大动能。丁友平介绍,华润希望小镇将结合槐店的产业基础、小镇资源优势和市场发展需要,系统谋划“一心两厂三馆四业”的新格局,以小镇综合服务中心为核心,打造串联油茶园的中央生态活力环,融合旅游观光与茶田生态的发展轴,将直接带动145户551名村民,盘活晏岗、程弄、珠山、万河、槐店等周边村闲置房屋、土地实现集体创收,惠及更多群众,形成乡村振兴集聚效应。他说:“我们越干心里越有信心,就照着这条路子走,路一定越来越宽,群众的日子也会一天比一天更红火。”

光山县以“找路敢为”的精神,探索出一条红色热土上的振兴之路,实现了从贫困县到示范县的跨越。其以产业为基、文旅为翼、民生为本的发展模式,为老区振兴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光山样本”。

丁春雷表示,展望“十五五”,光山县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聚焦“两高四着力”重大要求,对标省委“1+2+4+N”目标任务体系,围绕市委工作部署,继续弘扬红色精神,拼搏进取、实干争先,奋力书写“两个更好”新篇章,为老区振兴贡献更多光山实践。

来源:老满说高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