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自食恶果后急转向!紧跟美国对华强硬遭反噬,现在盼重启中加经贸合作?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1-14 15:01 1

摘要:新华社北京11月11日电的一则简短消息,悄然透露出北美大陆政治风向的微妙变化。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应约与加拿大外长阿南德通电话,双方谈及“落实两国领导人共识”和“加快恢复各领域交流合作”。这番外交辞令背后,隐藏着加拿大对华政策经历七年跌宕后的艰难转向。

新华社北京11月11日电的一则简短消息,悄然透露出北美大陆政治风向的微妙变化。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应约与加拿大外长阿南德通电话,双方谈及“落实两国领导人共识”和“加快恢复各领域交流合作”。这番外交辞令背后,隐藏着加拿大对华政策经历七年跌宕后的艰难转向。

加拿大总理卡尼与中方领导人在APEC峰会上的握手被西方媒体称作“破冰之旅”。这个比喻恰如其分——过去七年里,中加关系始终冻结在2018年孟晚舟事件造成的冰点之下。当年加拿大应美国要求扣押中国公民,不仅践踏国际法基本准则,更将两国互信基石砸得粉碎。北京随后采取的反制措施让加拿大农业出口遭遇寒流,油菜籽等支柱产业对华贸易几近停摆。数据显示,2024年加拿大对华油菜籽销售额达49亿加元,但这个数字在政治风波中化为泡影,西部四万农户人均损失数万美元。

耐人寻味的是,推动加拿大转向的并非道德觉醒,而是冷酷的经济现实。当挪威、西班牙、泰国等国政要密集访华洽谈合作时,加拿大却因自身错误决策被排除在东亚经济圈之外。加拿大农业部长麦克唐纳的坦白道破天机:“现在早已不是2018年了,如今是2025年。”这句话的潜台词是——加拿大再也承受不起错过中国市场的代价。

特鲁多政府时期的对华政策堪称典型的两面派教材。一方面在孟晚舟事件中扮演美国打手,另一方面又指望中国继续敞开农产品市场。这种战略误判在2024年达到顶峰:加拿大紧随美国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100%关税,对钢铁铝材加征25%关税。这种政治投机的代价很快显现:中国随即对加拿大菜籽油、豌豆等农产品实施对等反制,更在八月祭出75.8%的油菜籽反倾销保证金。这些精准打击让加拿大意识到,经贸关系不是单方面施压的筹码,而是相互尊重的天平。

加拿大当前的政策调整暴露其战略困境的根源。这个号称“永久中立”的国家,实际上长期活在美国阴影之下。从孟晚舟事件到跟风加税,渥太华的外交自主性始终被华盛顿牵着鼻子走。直到特朗普政府重新上台后对加拿大同样举起关税大棒,渥太华才幡然醒悟:盲从美国不仅换不来特殊关系,反而可能沦为大国博弈的牺牲品。

中国驻加拿大大使王镝镝在社交媒体的发言值得玩味。他明确表示加拿大取消电动汽车关税将“迎来双边关系改善的春天”,这相当于给加拿大指明了实操路径。但渥太华目前的让步仍显吝啬——技术官员层面的接触、农业部长访华这类试探性动作,与当年全面对华强硬的架势形成鲜明对比。正如麦克唐纳坦言“中方尚未给出取消贸易限制的具体时间表”,北京显然在观察加拿大能否真正“知行合一”。

地缘政治的天平正在向东方倾斜。中国恢复加拿大团队旅游签证(ADS)的决定,预示着价值数十亿加元的旅游市场即将重启。加拿大旅游业协会主席本尼迪克特毫不掩饰喜悦之情,称中国游客是“最高价值群体”。这种经济理性与政治操弄的对比,恰好揭示加拿大当前困境的本质:当别国都在分享中国发展红利时,加拿大却因政治心结作茧自缚。

加拿大外长阿南德强调双方要“以务实和建设性方式重塑双边关系”,这个表态需要更多实际行动支撑。渥太华是否准备终止对中国企业的歧视性待遇?能否在五眼联盟内部保持独立判断?这些才是检验其诚意的试金石。历史经验表明,中国向来对真诚合作伙伴敞开大门,但对首鼠两端的行为也从不姑息。

北美大陆的枫叶之国正站在战略十字路口。七年的弯路教会它一个道理:在国际棋局中充当棋子终将付出代价,只有坚持战略自主才能维护根本利益。当中加外长通话的电波跨越太平洋时,加拿大或许该重温其建国先辈的智慧——真正的独立不是选边站队,而是在相互尊重基础上构建平等关系。这条路走得虽然辛苦,但总好过永远活在他人的阴影里。

来源:战马戈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