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霜古道·长河日痕:那些镌刻在酒泉的历史痕迹③外交使节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1-14 14:37 1

摘要:汉唐至清代,酒泉因地处河西走廊咽喉、丝路孔道,凡中原王朝与西域、中亚、西亚乃至欧洲的外交使节,多须经肃州出入嘉峪关。现将史籍可考、确曾路过肃州(含驻节、接待或中转)的历代外交使节(团),按时代胪列如下:

汉唐至清代,酒泉因地处河西走廊咽喉、丝路孔道,凡中原王朝与西域、中亚、西亚乃至欧洲的外交使节,多须经肃州出入嘉峪关。现将史籍可考、确曾路过肃州(含驻节、接待或中转)的历代外交使节(团),按时代胪列如下:

1.张骞。汉朝使节。西汉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两度奉使西域,往返均经酒泉,出敦煌玉门关、阳关。副使甘父、堂邑父等随张骞西行。

2.冯嫽。汉朝使节。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解忧公主出嫁乌孙时为侍女。善文武,通史书。常持汉节为公主使,行赏赐于西域诸国,被敬称为“冯夫人”。甘露元年(公元前53年)乘锦车,持汉节,出使乌孙。元帝初,再次出使乌孙,辅佐元贵靡子星靡,治理乌孙。被誉为杰出女外交家。往返均途经酒泉。

3.常惠。西汉重要外交家、军事将领,以“长罗侯”爵位闻名。随苏武出使匈奴,被羁留19年。本始二年(公元前72年)出使乌孙,合击匈奴;智惩龟兹,扬汉国威;调解乌孙内争,任典属国之任。数次往返西域,均途经酒泉。

4.甘英。东汉著名外交家,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甘英作为“三十六勇士”之一,跟随班超出使西域,途经酒泉。他在鄯善国斩杀北匈奴使者,声震鄯善。助力班超重新收复统一西域。后出使大秦(罗马帝国)。

5.张骏,李暠。前凉张骏、西凉李暠多次接待于阗、鄯善、波斯使节,史载“皆经酒泉而东”。

6.韦节,杜行满。隋大业初(约公元605年),韦节以侍御史身份与司隶从事杜行满等,奉隋炀帝之命出使西域,访问康国、史国、挹怛、罽宾和王舍城,为隋朝统一中国后国家使节第一次出访。返回国后撰《西蕃记》。往返途经肃州。

7.裴矩。隋朝出色的外交家、战略家。采取安抚为主、远交近攻的策略治理西域。大业五年(公元609年)在今张掖市山丹县焉支山下成功组织召开二十七国西域国王和使节参加的“万国博览会”,隋炀帝亲自召见了西域各国国王和使节。仁寿四年至大业九年(公元604年—公元613年)裴矩以吏部侍郎授命管理张掖“交市”,他经常前往肃州、沙州等地大力招揽胡商。著《西域图记》三卷,介绍丝绸之路路网及西域沿线国家地理、人物、风物等情况。

8.高昌王、伊吾吐屯设等西域二十七国使者。大业五年(公元609年)隋炀帝在张掖郡山丹县焉支山下举行“万国博览会”,二十七国使者途经肃州应邀参加这次盛会。

9.西域突厥、新罗、靺鞨、毕大辞等二十五国使者。隋大业十年(公元614年)西域二十五国使者前往隋朝长安朝觐,途经肃州。

10.王玄策。唐初杰出外交家、军事策略家。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第一次出使中天竺。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第二次出使中天竺,创造“一人灭一国”传奇。显庆二年至显庆六年(公元657年—公元661年)第三次出使印度。著《中天竺国行记》十卷。往返途经肃州。

11.李义表。曾任唐朝散大夫、卫尉丞。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李义表作为正使,与副使王玄策率团出使中天竺(今印度)。途经肃州。

12.波斯王子卑路斯使团。卑路斯是波斯萨珊王朝末代君主伊嗣俟三世的儿子。唐永徽二年(公元651年)萨珊波斯被阿拉伯帝国(唐代称为“大食”)所灭。卑路斯在永徽五年(公元654年)和龙朔元年(公元661年)多次派使团向唐高宗求救。唐朝派使臣王名远在疾陵城(今伊朗扎博勒)设置了“波斯都督府”,任命卑路斯为都督,并册封其为波斯王。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卑路斯被迫入驻长安。使团及卑路斯均途经肃州。

13.大食(阿拉伯帝国)使团。唐永徽二年(公元651年)至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的148年间,大食使团进入长安共有41次;加上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的一次,共计42次。皆途经肃州。

14.粟特昭武九姓诸国贡使团。粟特人组成的昭武九姓诸国(康国、安国、曹国、石国、米国、何国、史国等)使团史不绝书。使团的主要目的是政治朝贡、获取商贸利益和承担外交使命。如康国在唐高宗永徽年间(公元650年—公元655年)其地被置为康居都督府;武周万岁通天元年(公元696年)武则天封其大首领笃娑钵提为康居国王。使团均途经肃州。

15.洪辩弟子。敦煌高僧洪辩弟子,沙州归义军政权使者。唐大中五年(公元851年)奉张议潮之命,经肃州赴长安呈递《河西十一州收复图》,促成唐朝设立归义军节度使,标志着河西走廊重归中原王朝管辖。

16.于阗国太尉马继荣使团。后晋天福三年(公元938年)于阗国王李圣天派出马继荣带领的使团前往中原后晋王朝朝贡,表达归顺之意。后晋册封李圣天为“大宝于阗国王”。《册府元龟》有记载,途经肃州。

17.后晋使团访问于阗国。后晋天福五年(公元940年)派出供奉官张匡邺和彰武军节度判官高居诲等人组成的使团,访问西域于阗国。途经肃州。

18.常德,刘郁。元朝使臣,元宪宗九年(公元1259年)蒙古大汗蒙哥派常德、刘郁西行波斯。刘郁据此行著《西使记》,载肃州为“河西巨镇”。使团途经肃州。

19.列班·扫马。元代著名旅行家、外交家。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从元大都出发西行朝圣。至元二十四年(公元1287年)受伊利汗国阿鲁浑汗的派遣,出使欧洲各国,成功访问了君士坦丁堡、罗马、巴黎、波尔多等地,是已知最早访问欧洲的中国旅行家。往返途经肃州。

20.伊儿汗国使团。拖雷之子旭烈兀建立的伊儿汗国,与元朝是宗藩关系,尊元朝大汗为宗主。使臣往来十分频繁,涉及政治、册封、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元朝也曾遣使至伊儿汗国。往返途经肃州。

21.钦察汗国使团。由成吉思汗长子术赤建立的钦察汗国相对独立,早期与元朝有冲突,后期关系缓和并有册封。如元朝册封使团月鲁、铁连等至钦察汗国。往返途经肃州。

22.陈诚,李暹。明成祖特使。永乐十二年(公元1414年)奉旨从肃州出发,历时9个月抵哈烈(今阿富汗赫拉特)。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第二次出使哈烈。永乐十六年(公元1418年)第三次出使西域诸国。往返均驻肃州。

23.帖木儿帝国沙哈鲁使团。明永乐十七年(公元1419年)十一月使团500余人从哈烈出发一路东行,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夏季抵达肃州。使团在嘉峪关接受登记,抵肃州后由官方设宴接待。使团书记官盖耶速丁《沙哈鲁遣使中国记》一书记载了使团在肃州的相关情况。肃州城给使团留下整洁有序、商业繁荣的印象。

24.哈密使团。明永乐十七年(公元1419年)哈密向明朝进贡,派出的使者及商人有290人。途经肃州。

25.瓦剌也先太师派遣使团。明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瓦剌对明朝进贡遣使达2900余人,是瓦剌势力强盛期与明朝交往的一个典型事例。途经肃州。

26.明代哈密忠顺王脱脱。明永乐年间被明朝扶持继位,由明廷派使者护送经肃州返回哈密,并规定西域诸国贡使均须在哈密译表后经肃州入关。

27.明代哈密忠顺王陕巴。弘治初年被明朝护送袭封,路线为肃州—嘉峪关—哈密,并设官员在肃州协调护卫。

28.图理琛使团。清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图理琛、理藩院郎中纳颜等一行30余人,奉旨前往伏尔加河下游的土尔扈特部,抚慰土尔扈特部,商议阿喇布珠尔归属问题。图理琛所著《异域录》详细记录了沿途的地理风貌、民族习俗和物产气候等。使团途经肃州。

29.土尔扈特部东归使者。清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汗遣使经肃州向乾隆帝呈递归附意愿。清廷急调肃州的仓粮、马料,并征拨牛羊、皮裘、棉布等物资,分批运往哈密、巴里坤、伊犁等处,促成该部自伏尔加河迁回新疆。

30.清代哈密回王伯锡尔。清同治时期,多次遣使至肃州求援。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为镇压叛乱,数次派遣使者至肃州请求清提督成禄出兵,并尝试经肃州向蒙古地区转用物资。

31.清代哈密回王的定期贡使。清代哈密回王定期遣使经肃州入京朝贡。明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即已规定哈密使臣“岁一入朝,不得过二百人”,且需在肃州接受出入关检查。

32.林辅臣。清代肃州海关第一任税务官。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中俄伊犁条约》中规定“并准俄商前往肃州贸易,货帮至关而止,应得利益照天津一律办理”。在肃州北城门外设立“肃州海关”。海关第一任税务官是由北洋大臣李鸿章推荐的比利时人斯普林格尔德,其中文名为林辅臣。从光绪八至二十二年(公元1882年—公元1896年)林辅臣在肃州任职14年。(杨永生)

编辑:赵正玉

审核:裴菊萍

来源:云上酒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