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
本文2270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最近,一则“3种蔬菜被列入致癌名单”的传言在网络上热传。很多人看到后都吓了一跳,心想:连蔬菜也不能吃了吗?不是说多吃蔬菜有益健康吗?怎么反而成了“致癌食物”?
那么,事情的真相到底如何?我们不妨从一个真实的案例讲起。
小张是一位素食主义者,平时几乎不吃肉,每天的餐桌上几乎清一色是各种蔬菜。尤其是泡菜、酸菜和咸菜,他觉得既下饭又健康,几乎顿顿不离。
可谁也没想到,就在一次例行体检中,小张被检查出患有食管癌早期。医生在详细了解他的饮食习惯后,明确指出:长期大量摄入高盐腌制蔬菜,是导致癌症的重要诱因之一。
这让一向自诩健康饮食的小张十分震惊。他没想到,自己每天吃的“菜”,竟然成了健康的隐患。
那么,网络上流传的“致癌蔬菜”,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今天就来科学还原真相。
在流传最广的说法中,所谓“致癌蔬菜”通常指的是:
酸菜
泡菜
咸菜
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属于腌制类食品。
这里必须澄清一个误区:这些食物的原材料是蔬菜,但致癌风险并非来自蔬菜本身,而是腌制过程中的有害物质。
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中国式腌制蔬菜列为2A类致癌物。这类致癌物的含义是:“对人类很可能致癌”,证据主要来自流行病学调查和动物实验。
也就是说,不是所有蔬菜致癌,不是所有泡菜致癌,而是特定制作方式下的腌制品存在健康隐患。
那么,这些腌制蔬菜究竟是怎么“变坏”的?
1. 亚硝酸盐超标
在传统腌制过程中,蔬菜在高盐环境下发酵,容易产生亚硝酸盐。这种物质进入人体后,在特定条件下会转化为亚硝胺类化合物,而亚硝胺正是目前已知的一类致癌物,对胃癌、食管癌、肝癌等都有明确的致癌作用。
2. 高盐损伤黏膜
腌制蔬菜的含盐量极高,长期摄入高盐食物会损伤胃肠道黏膜屏障,增加炎症反应。这种慢性损伤为癌细胞的发生提供了土壤。
3. 卫生控制不严
自制或路边摊贩售的泡菜、酸菜,制作环境不规范,容易滋生霉菌,产生黄曲霉毒素等其他致癌物。这些毒素对肝脏的破坏尤其严重。
在一项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主持的大规模研究中,研究团队对我国多个高发胃癌地区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发现:
腌制蔬菜的摄入频率与胃癌发病风险呈正相关,尤其是每日食用者,胃癌风险显著升高。
不仅如此,《柳叶刀》子刊的一项研究还指出,东亚地区胃癌高发与高盐腌制饮食习惯密切相关,这也是为什么我国、韩国、日本等国家的胃癌发病率普遍较高的原因之一。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要问了:“那是不是以后酸菜鱼、泡菜火锅都不能吃了?”
其实不必谈“腌”色变。关键在于摄入的频率和方式。
科学建议如下:
偶尔食用无妨,但不建议长期、大量食用腌制蔬菜。
尽量选择工业标准化生产的正规泡菜产品,这类产品亚硝酸盐含量更易控制。
食用前可用水冲洗或焯水,有助于减少盐分与亚硝酸盐。
搭配丰富蔬果、摄入足够抗氧化物质(如维生素C、胡萝卜素)可一定程度上降低亚硝胺形成风险。
我们常说“病从口入”,很多癌症的发生其实都与长期不良的饮食结构密切相关。
除了腌制菜,以下几类饮食习惯也被证实与癌症风险增加有关:
高盐、高油、高糖饮食
喜吃烧烤、油炸、烟熏类食物
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
蔬果摄入不足、膳食纤维缺乏
相比之下,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优质蛋白才是被反复验证的“抗癌饮食”。
值得强调的是:
蔬菜本身并不致癌,恰恰相反,蔬菜是癌症预防的重要武器。
国家癌症中心明确指出:高蔬果摄入可降低多种癌症风险,包括结直肠癌、食管癌、肺癌等。
蔬菜含有丰富的:
膳食纤维:促进肠道蠕动,减少有害物质滞留
维生素与矿物质:参与抗氧化、防炎反应
植物化合物(如多酚类、类胡萝卜素):具有抗癌、免疫调节等多种益处
所以,与其纠结“哪些蔬菜致癌”,不如把注意力放在:“怎么吃得更安全、更科学”上。
1. 新鲜为主,五色搭配
多选应季蔬菜,搭配不同颜色,获取多样化营养。例如深绿(菠菜)、红色(番茄)、紫色(紫甘蓝)、橙黄(胡萝卜)等。
2. 熟吃为主,适当生吃
部分蔬菜如西兰花、生菜可适量生吃,但切记清洗干净;大多数蔬菜建议蒸、煮、炒等熟吃方式,更利消化吸收。
3. 控制油盐,远离重口味
避免重油、重盐、重辣处理蔬菜,少做干锅、油炸、咸菜等。清蒸、凉拌、快炒是更健康的选择。
4. 每天摄入300~500克蔬菜
这是一项被多项权威指南推荐的摄入量。建议每餐都要有蔬菜,做到“餐餐有菜,天天不同”。
网络上传播的“致癌蔬菜”并不等于“不能吃蔬菜”。
真正有风险的,是那些经过高盐腌制、长期大量摄入的腌菜,而不是蔬菜本身。
我们应理性看待食品安全问题,不被夸张标题吓住,也不能无视科学证据。
蔬菜依然是我们饮食结构中不可替代的健康基石,只要正确选择、合理搭配,蔬菜不是致癌源,而是抗癌盾。
参考资料:
[1]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致癌物分类表,第114号报告,2015年
[2] 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3]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腌制食品与胃癌关系的流行病学分析》,2020年
[4] 《柳叶刀-胃肠病与肝病学》子刊. East Asian Diet and Gastric Cancer Risk, 2021
[5]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亚硝酸盐风险评估报告》
来源:护师健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