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容忍!网警重拳围剿公共领域谣言,这些典型案例敲响警钟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1-14 13:27 1

摘要:“广东湛江台风天全市停水”“南昌中考取消选择题”“成都艾滋病患者达十万”——这些看似耸人听闻的信息,最终都被证实是蓄意编造的网络谣言。如今,网络谣言已渗透自然灾害、民生政策、社会热点等多个公共领域,不仅误导公众认知,更扰乱社会秩序、侵害他人权益。针对这一乱象,

零容忍!网警重拳围剿公共领域谣言,这些典型案例敲响警钟

“广东湛江台风天全市停水”“南昌中考取消选择题”“成都艾滋病患者达十万”——这些看似耸人听闻的信息,最终都被证实是蓄意编造的网络谣言。如今,网络谣言已渗透自然灾害、民生政策、社会热点等多个公共领域,不仅误导公众认知,更扰乱社会秩序、侵害他人权益。针对这一乱象,全国公安机关网安部门以“净网2025”专项行动为抓手,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全链条打击编造、散布公共领域谣言的违法行为,用铁腕整治守护清朗网络空间。

网络谣言的危害远比想象中严重。台风“麦德姆”登陆期间,个别网民故意传播“茂名外卖员遭树木砸死”等不实信息,直接干扰防汛救灾工作的有序推进,引发群众不必要的恐慌。云南、山西等地发生地震后,“鲁甸地震致4人死亡”等虚假灾情信息在网络蔓延,既消费了社会同情,也给应急抢险带来额外压力。在民生领域,“灵活就业人员可改职工社保”“打折代缴采暖费”等谣言,要么误导市民办理政务服务,要么暗藏诈骗陷阱,导致群众财产损失。更有甚者,将感情纠纷轻生事件编造为“学生被导师压榨自杀”,刻意挑动社会情绪,严重扭曲公众舆论导向 。

值得警惕的是,网络谣言的炮制手段正不断升级,给治理工作带来新挑战。AI工具已成为部分造谣者的“得力助手”,西安某MCN机构运营人潘某乐,利用AI洗稿批量生成虚假信息,操控100个账号高频发布,引发大规模传播。河南网民覃某、刘某则通过AI工具编造“郑州公交司机无证驾驶”等谣言,直接影响相关企业正常运营。除了技术造假,“移花接木”“自导自演”仍是造谣常用套路:四川网民张某凌摆拍“钓鱼钓到手雷”短视频博眼球,河南网民顾某庆拼接火车事故视频编造“山西火车与汽车相撞”谣言,均引发大量不实关注。更有不法分子组建“网络水军”链条,通过批量转发、刷量炒作等方式放大谣言影响,从中牟取非法利益 。

面对网络谣言的复杂态势,全国网警部门构建起“技术监测+线索核查+全链条打击”的治理体系,让造谣传谣者无处遁形。公安部部署的“净网2025”专项行动,明确将网络谣言列为重点打击对象,要求“加大打的力度、提升打的能力、形成打的合力”。各地警方依托“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模式,实现对谣言的快速发现、精准溯源和严厉查处:山西公安开展集中收网行动,一次抓获近百名涉网络谣言等违法犯罪嫌疑人;合肥公安成立专项领导小组,统筹11个警种力量,今年已侦办谣言案件78起、查处84人;内蒙古公安机关通过多警种协同作战,2024年以来查处造谣传谣网民1324名,关停违法账号840余个 。

从法律层面看,编造散布网络谣言绝非“法外之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散布谣言扰乱公共秩序的,可处5至10日拘留,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将依据《刑法》追究刑事责任,安徽网民陶某某编造超市“蔬菜肉类有问题”的谣言,造成企业重大经济损失,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在近期公布的典型案例中,福建网民林某发布“人贩子买卖儿童器官”谣言,被依法行政处罚;浙江网民韩某伟编造“钱塘江围起来收费”不实信息,承担相应法律责任,这些案例都印证了“造谣必被查、违法必受惩”的铁律[[__LINK_ICON]][[__LINK_ICON] ](https://m.gmw.cn/2025-06/07/content_1304053895.htm?flow_extra=eyJpbmxpbmVfZGlzcGxheV9wb3NpdGlvbiI6MCwiZG9jX3Bvc2l0aW9uIjoxNCwiZG9jX2lkIjoiYWMwZWZmZjAxZWZiZWYzNy03YTZjNDcxYTc4MGMzNjhlIn0=&inline_doc_id=null)(https://m.baike.com/wiki/“净网2025”专项行动/7520459525217665024?baike_source=doubao&flow_extra=eyJpbmxpbmVfZGlzcGxheV9wb3NpdGlvbiI6MCwiZG9jX3Bvc2l0aW9uIjoxMywiZG9jX2lkIjoiMmEyOTYwNDRkZDNjMWU4YS1kZWMyZjcyNWI2NjFlYjM1In0=&inline_doc_id=null)。

压实平台主体责任是遏制谣言传播的关键一环。各地网警部门通过执法检查、责令整改、约谈警示等方式,督促互联网平台履行审核义务。北京网信办督导属地网站处置违法违规信息174.2万余条、账号5.7万余个;合肥公安开展平台执法检查179次,推动建立谣言快速处置机制 。目前,主流网络平台已逐步完善谣言识别模型,对涉公共领域的敏感信息加强审核,对确认的谣言及时下架、屏蔽,并向用户推送辟谣提示,从传播环节切断谣言扩散路径。

守护清朗网络空间,既需要网警部门的重拳出击,也离不开每一位网民的自觉参与。公众要提高谣言辨别能力,遇到涉自然灾害、民生政策等重大信息时,主动通过政府官网、权威媒体等渠道核实,不轻易相信“小道消息”“内部爆料”;对未经证实的信息,做到不转发、不评论、不扩散,避免成为谣言传播的“帮凶”。一旦发现网络谣言,可通过12377举报中心、网警巡查执法账号等渠道反映,为警方提供线索支持,共同构筑谣言治理的“全民防线”。

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公共领域更容不得谣言作祟。随着“净网2025”专项行动的持续推进,网警部门对网络谣言的打击力度只会越来越大,治理体系也将不断完善。在此提醒广大网民,切勿为了吸粉引流、博取关注而触碰法律红线,任何编造、散布谣言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严惩。唯有各方协同发力、标本兼治,才能让网络空间回归真实清朗,让公共领域的信息传播更加规范有序,为社会和谐稳定提供坚实保障。

需要我帮你整理文中提到的谣言辨别技巧+举报流程的精简图文版吗?方便你直接转发给亲友或在社交平台分享。

来源:厚德载物一点号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