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于2025年11月6日发布了最新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临床实践指南Version1.2026》,相较于2025年第8版进行了多项重要更新。新版指南在生物标志物检测领域实现“颠覆性”更新——从术语定义到检测范围,从技术路径
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于2025年11月6日发布了最新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临床实践指南Version1.2026》,相较于2025年第8版进行了多项重要更新。新版指南在生物标志物检测领域实现“颠覆性”更新——从术语定义到检测范围,从技术路径到临床联动,全方位推动肺癌精准治疗进入“全谱检测”新纪元。
一、核心更新一:术语统一
1.术语变革的本质:从“单一基因”到“全景图谱”
新版指南首次在全文统一使用“生物标志物检测(biomarker testing)”,取代过往“分子检测”“基因检测”等混乱表述。这一变化绝非文字游戏,而是体现了NCCN的核心理念:肺癌检测已从“单个基因突变筛查”升级为“多维度生物标志物全景分析”。
传统“基因检测”:聚焦EGFR、ALK等常见驱动基因,易遗漏罕见靶点;新版“生物标志物检测”:涵盖DNA层面的基因突变/融合、RNA层面的基因融合、蛋白层面的检测,实现“DNA+RNA+蛋白”全维度覆盖。2.临床意义:避免“检测不全”导致的治疗延误
指南强调:“生物标志物检测应作为NSCLC患者的标准评估流程,无论病理类型(鳞癌/腺癌)、分期(早/中/晚),均需完成完整检测”。
3.检测介绍更详细:避免检测漏检导致治疗延误
新增的NRG1融合,明确推荐RNA-based NGS检测的优势,针对MET过表达也明确推荐了相应的抗体和判读标准。
二、核心更新二:全周期推荐检测指导治疗方案
01.根治性治疗结束后监测
新增脚注:高危因素示例包括但不限于:EGFR突变、ALK融合以及淋巴结阳性疾病。提示早期肺癌患者术后需关注分子靶点状态:若明确携带EGFR突变或ALK融合,意味着其属于复发高风险人群,建议提高随访频率,加强对病情的动态监测与管理。02.晚期/转移性患者系统治疗
NCCN指南推荐的生物标志物检测包括:EGFR,KRAS,ALK,ROS1,BRAF,NTRK1/2/3,MET,RET,ERBB2(HER2),NRG1以及PD-L1。推荐组织+血浆进行联合检测,用于结果相互验证,提示了目前基因检测在肺癌中的重要性。若需紧急系统治疗而检测结果未出,可考虑暂缓免疫治疗一个周期。在初次评估时,应优先进行PD-L1检测和多基因panel检测(MGPT);若组织样本量允许,可进行额外检测HER2和MET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对于出现疾病进展的情况,应考虑通过多基因panel检测(MGPT)进行血浆或组织检测,以明确基因组耐药机制。若血浆检测结果为阴性,则强烈建议使用再次活检获取的组织样本进行组织检测,也推荐组织和血浆共检。三、核心更新三:治疗方案更新,进一步细化人群
1.靶向治疗
EGFR敏感变异,一线治疗方案中奥希替尼联合化疗(非鳞癌)、兰泽替尼+埃万妥单抗治疗方案从“其他推荐方案”调整为“首选方案”。目前奥希替尼单药,奥希替尼联合化疗和兰泽替尼联合埃万妥单抗作为一线优先推荐。兰泽替尼单药新增为“特定情况下有用”。在后续治疗中,兰泽替尼±埃万妥单抗纳入推荐。EGFR罕见变异和20ins,新增deruxtecan-dlnk(非鳞癌)用于后续治疗。ROS1
在一线全身治疗期间发现ROS1融合,所有治疗方案中均移除了“首选方案”的标注。
ALK/KRAS/RET/MET/NTRK/BRAF/HER2/NRG1:
各自TKI方案均更新部分药物排序及优选级别。
2.免疫治疗
明确PD-1/PD-L1抑制剂在EGFR/ALK/RET/ROS1突变患者中疗效有限。
靶向免疫治疗版图愈加细分,肺癌精准治疗正走向“分子全谱时代”。
四、总结
2026版NCCN指南的更新,标志着肺癌基因检测正式进入“全谱、全周期、全技术”的精准时代。对于患者而言,基因检测不再是“可选的附加项”,而是决定治疗方向、生存时长的“关键第一步”;对于临床医生,指南提供了标准化的检测路径,避免因检测不全面、时机不当导致的治疗延误。
随着对肿瘤生物学理解的加深,未来基因检测将不仅仅识别单一突变,而是全面评估肿瘤的分子特征,包括共突变情况、肿瘤异质性和进化机制等。多学科协作在肺癌精准诊疗中显得尤为重要。面对肿瘤日益复杂多变的生物学特性,单一的治疗手段已难以应对其挑战。因此,未来的精准治疗将是跨学科的协同工作,形成一个更加全面和精确的治疗体系。
参考文献
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Version 1.2026.
声明:本文仅用于分享,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尽快联系我们,我们第一时间更正,谢谢!
来源:飞朔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