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市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曹春华介绍,崖柏,这种穿越上亿年时光的古老孑遗物种,被誉为“植物界大熊猫”,曾因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一度被宣布“野外灭绝”。1999年,它在重庆大巴山区被重新发现时,野生种群不足1万多株,生存环境危机迫在眉睫。二十余年来,重庆市林业局会
11月14日,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推动崖柏资源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
新闻发布会现场。
发布人
曹春华 市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
杨 宏 开州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
汪树祥 市林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廖雪林 开州区委常委、区政府副区长
主持人
何 涯 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
从“实验室培育”到“野外重生”
重庆突破崖柏繁育技术瓶颈
市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曹春华介绍,崖柏,这种穿越上亿年时光的古老孑遗物种,被誉为“植物界大熊猫”,曾因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一度被宣布“野外灭绝”。1999年,它在重庆大巴山区被重新发现时,野生种群不足1万多株,生存环境危机迫在眉睫。二十余年来,重庆市林业局会同属地政府,将崖柏保护拯救作为生态多样性保护和人类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推动其实现了从濒危到重生的跨越。
构建了全域守护网络,让崖柏从“濒危消失”到“扎根繁衍”。2019年,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上划为市林业局直属管理,形成“市级统筹、专业管护”的高效机制。市林业局加强顶层设计,将崖柏保护纳入全市林业发展规划和重点工作持续推动,建立市区两级信息共享、资源共管、宣传共鸣、合作共商等联动机制,系统推进崖柏原生境保护。
重庆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正在悬崖绝壁上采摘野生崖柏果实。
同时,创新技术手段,主导构建“空天地一体化”智能监测体系:运用无人机、RTK、GIS等技术为7000余株野生崖柏建立“电子档案”,动态监控生长状态和环境变化。
此外,联合中国林科院建成全国首个崖柏资源数据库,精准记录野生崖柏分布和生长参数。2022年,帮助开州区成功申报崖柏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系统收录崖柏属种质资源,让崖柏的“遗传密码”永续留存。
突破了繁育技术瓶颈,让崖柏从“实验室培育”到“野外重生”。面对崖柏繁育难题,市林业局创建了西南地区首个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主体的科研平台,汇聚中国林科院、西南大学等国内崖柏研究团队合力,建设20余个智能化育苗大棚、专业实验室及生产车间,年育苗能力达200万株,为崖柏的进一步保护和发展利用奠定基础。雪宝山崖柏科研团队攻克规模化扦插繁育技术,将扦插生根率从不足20%提升至90%以上,解决了“种苗不足”的关键问题。
在位于开州的重庆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崖柏繁育科研基地,科研人员正在温室大棚扦插崖柏。开州融媒体供图
同时,划定野外回归区域,积极开展崖柏回归种植,从60亩起步,逐步扩大到超4500亩,有效扩大崖柏野外种群规模。近年来,科研团队在云南、宁夏、内蒙古等17个省市建立了52个迁地保护试验基地,平均成活率超过85%,既为崖柏拓展生存空间,也为生态脆弱地区的生态修复提供了新的树种选择,成功逆转了崖柏的濒危命运。
激活了价值转化动力,让崖柏从“保护对象”到“富民资源”。市林业局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契机,推动崖柏保护与区域发展深度融合。指导开州探索“群众出地+政府出苗+企业运营”和“村集体入股+农户务工分红”等利益联结机制,让保护成果惠及百姓。
目前,已带动500余名村民参与管护、育苗,周边农户劳务增收200余万元,村集体经济组织增收15万元/年。以崖柏为主题的自然教育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带动旅游发展。同时,还前瞻性探索碳汇经济路径,开展崖柏林碳汇计量方法学研究,通过固碳量反哺崖柏的保护与发展。
凝聚了社会发展合力,让崖柏从“政府主导”到“全民守护”。市林业局与开州区政府携手,共同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围绕“生态保护、科技创新、品牌培育、利益共享、产业融合”五大领域,系统构建崖柏保护利用工作框架。
2024年起,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与蚂蚁森林开展合作,吸引超过500万人次的社会公众用绿色能量支持崖柏保护工作。目前已获得蚂蚁森林基金会等公益组织捐赠公益资金超1400万元,这些资金将专项用于崖柏野外回归繁衍。
重庆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位置。开州区林业局供图
下一步,重庆将重点做好三项工作:一是以崖柏保护发展为样板,拓展保护发展路径,努力筑牢大巴山生态保护屏障;二是发挥崖柏基因资源的独特优势,做长做优崖柏产业链,促进崖柏产业高质量发展;三是在此基础上,以崖柏产业带动林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到2030年
崖柏人工繁育将超500万株
开州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杨宏介绍,开州,地处渝东北,位于重庆、成都、武汉、西安四个超大城市的几何中心,是刘伯承的家乡,是全国重要生态功能区,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区,更是植物界的“活化石”崖柏在地球上最后的天然家园和生命方舟。近三十年来,在市林业局的指导和高位推动下,开州一起就崖柏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作为市局和地方的共同责任,一直在孜孜以求、全力以赴推动这一物种的重焕生机。
这些年来的努力也没有白费,陆陆续续都有好的消息传来,就是雪宝山崖柏拯救行动的感人故事,这些年在全球、全国以及市级各大媒体相应得以刊发和传播。同时,市局和开州扎根一线的科研团队荣获了“感动重庆十大人物”,崖柏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也入选了全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近日,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的第20届全球人居环境论坛年会上,“崖柏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项目”荣获“全球生态修复与保护范例奖”。这份沉甸甸的荣誉来之不易,这是对26年来这份坚守和执着的一个有力印证和回报。
万物共生,和美永续。下一步,开州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紧扣“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要求,会同市林业局一道,以《以崖柏保护利用促产业融合发展战略合作协议》为起点,以《开州区“崖柏保护利用”林权改革试点促产业融合发展五年行动方案》为抓手,全力推动崖柏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擦亮“中国崖柏之乡”金字招牌。
到2030年,开州将构建以“崖柏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崖柏保护繁育种苗基地、崖柏产业融合发展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示范基地”为核心的“一中心、两基地”发展和开发利用的格局,实现崖柏种植面积超20万亩、人工繁育超500万株,使其成为长江上游生态修复与生态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为全球濒危植物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供可复制的“开州方案”和“中国智慧”!
着力织牢织密“全周期守护网”,让崖柏规模化繁育与保护生生不息。崖柏的珍贵在于稀有,崖柏保护的难点在于脆弱。开州将像守护眼睛一样守护好它们:一方面,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网络,打造崖柏种质资源“智能守护盾”;另一方面,高标准建设“1+5+N”种苗基地,推进异地适应性栽培和迁地保护实验林建设。到2028年,年供优质苗木100万株以上,为崖柏“回归野外、开枝散叶”奠定最坚实的基础。
着力做实做强“生态产业链”,让崖柏生态资源守护国人健康。崖柏的价值,不仅在于生态,更在于服务人的健康。开州将高标准建设崖柏重点实验室,深入研究其香用、医用价值,开发护肤品、药品等系列产品,打造崖柏文化IP,培育“崖柏+”新业态。到2028年,崖柏产业初具规模,实现10种以上产品量产,全面打通实验室—生产线—大市场这一转化链条,让生态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鸟瞰重庆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崖柏繁育科研基地。开州融媒体供图
着力拓展打通“惠民共富路”,让崖柏生态红利惠及一方百姓。崖柏保护绝不是把它们“锁在深闺”,而是要让老百姓共享“绿色红利”。开州坚持“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引导村集体、种植大户等共同参与崖柏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建设商品林基地,实现崖柏保护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到2028年,带动2000余名群众在家门口端起“生态饭碗”,户均年增收超1万元,村集体经济年均增收超50万元,让生态红利实实在在地让老百姓的钱袋子和腰包鼓起来。
着力汇聚凝聚“全民守护力”,让崖柏保护共识“飞入寻常百姓家”。保护崖柏从来不是政府“独角戏”,需要全社会“大合唱”。开州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构建“政府主导、市场参与、媒体助力、公众行动”的保护共同体。
政府主导上,落实市区联动机制,打表推进37项重点工作任务;市场参与上,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种源保护、技术研发等关键环节;媒体助力上,通过专题宣传片、“崖柏文化周”等平台载体,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讲好崖柏重生故事;公众行动上,强化与公益组织合作,开州也推出崖柏“云认养”,通过互联网大数据,让全社会都来参与崖柏的保护与开发利用,让每个中国人都成为崖柏的守护者、传承者、保护者。
何涯主持新闻发布会。
来源:重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