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篇干货拆解了科技产品发布的底层逻辑:从直击用户痛点的产品定位、黄金结构的视频制作,到破解 Twitter 算法的互动技巧、借势争议的传播策略,再到掌控内容质量的 Influencer 合作模式。
这篇干货拆解了科技产品发布的底层逻辑:从直击用户痛点的产品定位、黄金结构的视频制作,到破解 Twitter 算法的互动技巧、借势争议的传播策略,再到掌控内容质量的 Influencer 合作模式。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些产品发布能在 Twitter 上获得千万级曝光,而你精心准备的产品发布却无人问津?最近我看了一个访谈,彻底改变了我对产品发布的认知。受访者是 Matt Epstein,一个 23 岁的创业者,他运营着一家专门帮助科技公司做 Twitter 发布的代理公司,今年预计营收将达到 100 万美元。他的客户包括 Slash、Triple Whale、Meridian 等知名科技公司,单次发布收费 7 万到 15 万美元,而他操盘的发布视频往往能获得数百万到上千万的曝光量。
在深入了解他的方法论后,我意识到大多数创业者在产品发布上犯了一个致命错误:他们以为只要做一个精美的视频,然后发布出去就够了。但实际上,视频只是冰山一角,真正决定发布成败的是背后精密设计的分发系统和对平台算法的深刻理解。更重要的是,Matt 揭示了一个被严重低估的事实:influencer(影响者)根本不会好好帮你卖产品。这听起来很反直觉,但当你理解了他的整套方法论后,你会发现这才是现实。我花了整整两个小时研究这个访谈的每一个细节,并结合我自己对内容营销和算法机制的理解,发现这套方法论背后蕴含着极其深刻的洞察。
产品定位比视频制作更重要Matt 说了一句让我印象深刻的话:”无论你在分发上投入多少资源,无论你的 influencer 活动有多大规模,如果发布视频本身不够出色、不够革命性、不够新颖和酷,发布就不会成功。” 这让我想起很多创业者陷入的误区:他们花大量时间打磨产品功能,却很少思考如何定位产品。
在我看来,定位(positioning)是整个发布战略中最被低估的环节。Matt 举了一个绝妙的例子:Meridian 是一款帮助品牌在 AI 搜索引擎中排名更高的工具。创始人最初想说”我们帮助你的品牌获得更多推荐”,但 Matt 把它改成了”全球首个 AI SEO 团队,让你的品牌在 ChatGPT、Perplexity 和 DeepSeek 中排名第一”。看到区别了吗?前者模糊、平淡,后者具体、大胆、充满新意(novelty)。
这让我深刻反思:为什么第二种表述更有力?因为它直接触及了用户的核心欲望。Matt 强调,文案写作的第一步是理解人们想要什么。不是你的产品有什么功能,而是用户能从中得到什么结果。就像人们买运动衫,男性购买的真正原因不是衣服本身,而是它能让他们看起来更酷,从而吸引更多异性。这是人性最底层的驱动力。
我认为这背后反映了一个更深层的问题:创始人往往太关注自己,而不是用户。他们想说”我们团队花了五年时间开发这个产品,我很自豪地宣布”,但用户根本不在乎你有多努力。用户只关心一件事:这对我有什么好处?Matt 说得很直白:”没人在乎你的团队有多辛苦。告诉我这东西能为我做什么,我能从中得到什么。” 这不是冷酷无情,这是现实。作为内容创作者,我们的职责就是服务受众,而不是满足自己的自我。
发布视频的黄金结构在深入研究 Matt 的方法后,我发现他的发布视频遵循一个经过验证的结构。这个结构看似简单,但每一个环节都经过精心设计,完美契合人类的注意力机制和心理学原理。
视频的开头必须是一个大胆的声明(bold claim)。Matt 的原则是:”我们能做出多大胆的声明,同时仍然可以为其辩护?” 对于 Slash 的发布,他们的开场白是”我们筹集了 6000 万美元,打造全球首个无需 LLC(有限责任公司)或 EIN(雇主识别号)即可开设的商业银行平台”。注意这里的几个关键元素:筹集金额、”全球首个”的新颖性、以及解决的具体痛点。
为什么要强调融资金额?因为这是”弹药”(ammo)。Matt 用”弹药”这个词来形容所有能引起关注的信息点:融资、估值、收购域名的价格、团队的平均年龄、创始人的背景等等。这些都是可以用来吸引眼球的武器。比如 Slash 花了 100 万美元买下 slash.com 这个域名,这本身就是一个话题点,证明他们认真对待这件事。
开场白之后,必须立即展示产品如何运作。Matt 反复强调一个原则:show don’t tell(展示而非讲述)。这是小学就学过的概念,但大多数产品发布都做不到。你不能说”我们的产品很棒”,你必须实时演示它如何解决问题。而且必须是现在时态,让观众沉浸其中,而不是过去时态地描述它能做什么。
我特别欣赏 Matt 对”wow moment”(惊艳时刻)的理解。他说,你需要找出产品中那些真正令人惊叹的功能,那些能解决人们每天都在 Reddit 或 Twitter 上抱怨的问题的功能。如果你的产品解决的问题没人在网上讨论,那你的产品本身可能就有问题。这是一个残酷但真实的检验标准。
在视频制作上,Matt 强调视觉和听觉必须完美同步。他以 MrBeast 为例:MrBeast 不会说”有一个房间,房间里有钱”,他会说”这个盒子里有 5000 美元,可以这样打开”。每一个词都对应一个画面,不可能误解。这种一对一的对应关系是优秀视频的标志。
我注意到 Matt 团队经常使用一个技巧:在展示 AI 扫描或分析时,他们会加上红色方框和视觉效果,模拟计算机视觉。这些效果实际上不是产品真实的工作方式,只是一个插件。但为了让视听同步,为了让观众理解”AI 正在分析”这个抽象概念,这种视觉化是必要的。这让我想到,有时候为了清晰传达,适度的艺术化处理是必要的,只要不损害信任。
社交证明的微妙艺术在展示完产品的核心功能后,是否需要加入社交证明(social proof)?Matt 的答案很有洞察力:取决于你是谁。
如果你是 Triple Whale 这样在电商领域深耕五年、人人皆知的品牌,你不需要社交证明。你的名字本身就是权威。但如果你是首次创业者,推出全新产品,那你就需要展示一些信任信号:有多少公司在使用、取得了什么成果、谁是你的投资人等等。
我认为这里体现了一个更深层的营销原则:不要机械地套用模板。不同的品牌处在不同的市场位置,需要不同的策略。成熟品牌的挑战是如何保持新鲜感,新品牌的挑战是如何建立信任。理解你所处的位置,然后采取相应的策略,这才是真正的策略思维。
但无论你是谁,有一个元素是每个发布都必须有的:lead magnet(引导磁铁)和 giveaway(赠品)。这不仅仅是营销噱头,而是基于对 Twitter 算法的深刻理解。
破解 Twitter 算法的秘密武器这部分内容让我大开眼界。Matt 透露,Twitter 的算法已经被开源了,任何人都可以在 GitHub 上查看它的工作原理。但大多数人要么不知道这件事,要么知道了也不去研究。
Twitter 算法分为两个层面:sourcing(来源)和 ranking(排名)。Sourcing 决定你的内容是否会被展示在”为你推荐”页面上,ranking 决定你会被排在多高的位置。Sourcing 最重要的指标是转发(retweet),ranking 最重要的指标是回复(reply),而且不仅仅是回复,还要看作者是否回复了回复者。
Matt 说这是”最重要的秘诀之一,没人意识到 Twitter 算法真的非常看重这一点”。如果有人回复了你的推文,而你回复了他们,算法会给予极高的权重。这背后的逻辑很简单:平台希望用户在平台上停留更长时间,因为这样可以展示更多广告。而作者与用户的互动表明这是一个有价值的对话,值得被推广。
所以 Matt 的策略是什么?在发布视频中加入一个 lead magnet:观众只需评论一个关键词并转发视频,就能获得免费赠品。这不仅能获取用户邮箱、建立销售漏斗,更重要的是能触发算法的推荐机制。对于 Meridian 的发布,他们提供了一个免费的 AI SEO 评分工具。用户输入自己的域名,工具会告诉他们在 ChatGPT 等平台上的排名如何。
这个设计太聪明了。它不仅是一个赠品,更是一个让用户意识到自己问题的工具。当用户看到自己的评分很低时,他们会意识到”我确实需要解决这个问题”,而 Meridian 恰好就是解决方案。这种”问题意识唤醒”比任何广告都有效。
我发现 Matt 团队甚至会主动为那些评论但没有使用关键词的大品牌创始人生成评分报告,然后公开回复他们”你在这方面需要做很多工作”。这不仅展示了赠品的价值,还制造了一种公开的问责感。虽然这需要大量人工劳动,但这些细节才是区分平庸和卓越的关键。
Influencer 营销的残酷真相Matt 说的最颠覆我认知的一句话是:”Influencer 不会好好帮你卖产品。这是最大的误解。”
为什么?因为 influencer 擅长为自己创作内容,但一旦你付钱让他们做事,他们就会给你一堆垃圾。他们不在乎你的产品,他们只是完成任务而已。所以 Matt 的解决方案是什么?他的团队会为每一个 influencer 量身定制内容。
在一次发布活动中,Matt 会合作 30 到 100 个 influencer。他的内容团队会研究每个 influencer 的主页,了解他们的风格和受众,然后为他们撰写内容、制作素材。所有内容都是基于已经验证过的病毒式传播模式,而不是让 influencer 自己发挥。
这让我想起一个更深层的问题:为什么委托给别人的内容总是不如自己做的?因为激励机制不同。Influencer 的激励是尽快完成任务、收取费用,而你的激励是让发布成功。这种激励不对齐导致了质量问题。Matt 的解决方案是把控制权拿回来,只是借用 influencer 的分发渠道和受众信任。
Matt 会为每个 influencer 设计不同类型的内容。有些是”五种我将如何使用这个产品”的实用指南,有些是”我们 vs 他们”的对比分析,有些是讲述创始人故事的 PR 软文,还有些是纯粹的 giveaway。关键是这些内容不是 influencer 随便写的,而是基于已经在该领域验证过的病毒内容模板。
我特别认同 Matt 的一个观点:你需要先去看看别人在这个领域做什么 giveaway,哪些 giveaway 表现好。然后直接复制那个概念。不要自己瞎创新,要基于已经验证的东西。这不是抄袭,这是智慧。为什么要从零开始,当你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在定价方面,Matt 透露一个 influencer 发布一个 thread 和 LinkedIn 帖子的费用在 500 到 3000 美元之间,平均约 1000 美元。所以一个 100 人的 influencer 活动就需要 10 万美元的预算。这还不包括他自己的服务费(7 到 15 万美元)。这是一笔不小的投资,但对于想要获得千万级曝光的产品发布来说,这个投资是值得的。
玩转算法的精密操作我发现 Matt 对算法的理解已经到了”把发布当电子游戏玩”的程度。他不是简单地发布视频、然后让 influencer 发帖,而是精确控制每个动作的时机。
发布后一到两小时,influencer 才开始发帖。为什么?因为算法的工作机制是:先把内容推送给核心粉丝,看他们的反应如何。如果核心粉丝的互动率高于平均水平,算法会把内容推送给更广泛的受众。如果第二层受众也表现良好,内容就会被推送给更大范围的人群。
所以如果你在发布后 10 分钟就让一个大型 theme page(主题页面)转发,你会把内容推送给错误的受众——那些不是你核心用户的人。他们的低互动率会让算法认为这个内容质量不高,从而限制后续的分发。
Matt 说在发布期间,他会全神贯注地盯着屏幕,每三秒刷新一次,决定什么时候加大推广力度、什么时候收回。这就像玩实时策略游戏,需要根据实时反馈做出快速决策。我认为这种对细节的执着和对时机的敏感,正是普通营销人员和顶级营销人员的区别。
另一个被严重低估的策略是:发布视频后的回复。Matt 强调,你必须回复每一条评论,至少是大部分评论。因为”发推者回复”是算法排名的重要信号。但我看到很多发布活动,视频下面有成百上千条评论,但发布者一条都没回复。这是巨大的浪费。
我想起 Matt 提到的一个细节:为了最大化每个 influencer 帖子的表现,他们会确保每个帖子都有 giveaway,都鼓励 influencer 回复评论,甚至让不同 influencer 之间互相评论和互动。这种”互相唱和”能进一步放大算法效应。虽然这需要精心编排,但效果是显著的。
Rage Bait:争议的艺术在 Twitter 上,没有中间地带。你必须有明确的立场,必须极化,必须在争议的边缘游走而不被取消。Matt 把这称为”rage bait”(愤怒诱饵)。
对于 Slash 的发布,他们加了一句”提供 24/7 全天候客户支持,非孟买”。这简短的两个词引发了大量讨论。硅谷知名投资人 Levels 都转发评论了。很多人在评论区说”他刚才真的说了这个吗?” 这正是 Matt 想要的效果:让人停下来,重新思考他们刚才看到的内容。
对于 Meridian,Matt 知道 SEO 社区很容易被激怒。所以他故意在发布中使用了一些会让传统 SEO 从业者不爽的表述。结果呢?数百个 SEO 专业人士在评论区抨击、转发、引用。但他们没意识到的是,他们正在为 Meridian 疯狂地分发内容。
Matt 还透露了一个被 Slash 的合规团队砍掉的点子:他们想说”Slash 允许你开设无限数量的虚拟信用卡。如果你想给虚拟助理一张卡,但不想让他把钱花在 OnlyFans 上,可以屏蔽它”。这个玩笑虽然没能用上,但它展示了 Matt 愿意冒一点风险、打破常规的思维。
我认为这里有一个微妙的平衡。在科技行业,所有人都在说”改变世界”、”推动巨大影响”这类陈词滥调。Matt 用”阉割”(neutered)这个词来形容这种现象。如果你愿意稍微冒点险,稍微挑战一下边界,你就能脱颖而出。但关键是”稍微”——你不能真的冒犯人,你只是要引起注意。
我想起”非孟买”这个表述。它实际上只是在说”我们不外包客户支持”,但通过这种文化上敏感的表述方式,它传达的信息远不止这些。它让人联想到传统银行糟糕的客户服务体验,同时承诺了一个更好的选择。两个词,传达了十个词的信息,这就是文案的力量。
后续动作:榨干每一滴流量很多人以为发布结束就结束了,但 Matt 知道如何充分利用发布带来的动量。当你的视频获得数百万观点后,算法会对你的账号”变热”,下一条内容更有可能获得好的初始推送。
对于 Slash 的发布,第二天他们发布了一个用 AI 生成的视频,风格类似《华尔街之狼》中 Margot Robbie 在浴缸里解释次贷危机的场景。视频中,一个优雅的女性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重新解释了 Slash 是什么。这个视频又获得了数百万观点。
我认为这个策略的聪明之处在于:它用完全不同的风格和受众触达方式,重新讲述了同一个故事。那些可能没有看到或理解第一个发布视频的人,可能会被这个更轻松、更娱乐化的版本吸引。你在用不同的”钩子”捕捉不同的鱼。
Matt 提到一个概念:弹药(ammo)。他建议创始人坐下来,列出所有能引起关注的独特信息点。融资金额、估值、域名购买价格、团队的特殊之处等等。对于 Woop 来说,Matt 提到一个绝佳的弹药是”营销团队的每个人在加入之前都在 20 多岁时个人赚了 100 万美元”。这是一个大胆的声明,立即让人对这个团队产生兴趣。
我发现这个”弹药”思维模式非常有用。它迫使你从营销角度审视你的公司,而不仅仅是产品角度。什么让你的公司特别?什么会让人们停下来说”等等,真的吗?” 这些就是你的弹药,你应该在发布中充分利用它们。
新颖性是唯一重要的词如果你从这篇文章中只记住一个词,那应该是”novelty”(新颖性)。Matt 反复强调这个概念,我认为它是理解 Twitter 内容的关键。
人们来 Twitter 是为了发现新的、酷的、革命性的东西。如果你的产品或内容不具备新颖性,它就不会传播。这就是为什么 OpenAI 发布新功能时不需要任何营销支持——他们做的东西本身就是最前沿的,是新浪潮的代表。
但新颖性不仅仅是产品本身,也在于你如何定位产品。同样的工具,用不同的方式表述,新颖性会完全不同。Matt 在使用 AI 时有两个常用的 prompt(提示词):”让这听起来更新颖”和”加大强度”。
“加大强度”是什么意思?就是让你的表述更加生动、更加具体、更加强烈。不要说”我的腿疼”,要说”我的腿有灼烧感”。不要说”我们帮助你的品牌获得更多推荐”,要说”我们让你的品牌在 ChatGPT 上排名第一”。后者更强烈、更具体、更容易衡量,因此更有力量。
我认为这背后反映了一个现实:在信息过载的时代,平庸的表述会被完全忽视。你必须大胆,必须清晰,必须给人一个停下来的理由。如果你的文案中有任何一个词是观众不理解的,你就失去了他们。所以要像 MrBeast 那样,用五年级学生都能理解的语言写作。
Matt 提到一个检验标准:如果你的产品解决的问题,人们没有在 Reddit 或 Twitter 上讨论,那你可能根本没有一个好产品。这个标准很残酷,但很真实。真正的需求是人们已经在抱怨、已经在寻找解决方案的需求,而不是你想象出来的需求。
我的深度思考研究完 Matt 的整套方法论后,我有几个深刻的感悟。
市场营销已经变成了一门精密科学。过去,营销更多依赖直觉和创意。但现在,顶级营销人员像 Matt 这样,他们深刻理解算法机制,精确控制每一个时间节点,甚至把发布当作实时策略游戏来玩。这种科学化的方法论可以复制、可以优化、可以扩展。我认为这代表了营销行业的未来方向。
控制权是质量的前提。Matt 不信任 influencer 会做好内容,所以他把内容创作权拿回来。这个洞察可以延伸到很多领域:当你委托关键任务给激励不一致的人时,你就失去了质量控制。要么找到激励一致的合作伙伴,要么自己做。
细节决定成败。Matt 会让团队在发布期间手动给每个评论者发送赠品链接,而不是自动化,因为他担心自动化可能触发平台限制。他会为那些没用关键词但明显感兴趣的大品牌创始人主动生成报告。这些细节看起来很小,但累积起来就是平庸和卓越的差距。
算法不是敌人,而是可以理解和利用的系统。很多人把算法当作黑箱,抱怨它不公平。但 Matt 研究算法、理解算法、然后设计策略来最大化算法的推荐效果。这是一种积极的态度:与其抱怨规则,不如理解规则并在规则内获胜。
真正的创新在于组合,而非发明。Matt 没有发明什么新的营销形式,他只是把已经验证的元素——病毒视频结构、influencer 营销、lead magnet、算法优化——以一种精密的方式组合起来。这让我想起乔布斯说的:创新就是把不同的东西连接起来。你不需要从零创造,你需要聪明地组合。
我相信 Matt 的方法论会成为科技公司产品发布的标准操作流程。随着越来越多的创始人意识到精心策划的发布可以带来数千万美元的价值(通过用户获取、品牌认知、销售转化),他们会愿意投入相应的资源。而那些仍然认为”做个好产品,它会自己传播”的创始人,将在竞争中落后。
在注意力成为最稀缺资源的时代,知道如何获取注意力、引导注意力、转化注意力的人,将掌握巨大的权力和财富。Matt 在 23 岁时就建立了一个年收入百万美元的生意,不是因为运气,而是因为他深刻理解了这个时代的游戏规则。
来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