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智库发布解放军反制B-21分析报告,威胁中国只有“死路一条”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4 13:21 1

摘要:近日,一份美国智库发布的分析报告对2030年后中国如何反制B-21隐形轰炸机进行了深入探讨。该报告基于当前中美军事技术发展趋势和战略布局,评估了B-21在印太地区的生存性和作战效能。B-21是美国空军新一代隐形战略轰炸机,旨在取代老化的B-2和B-52机队,总

近日,一份美国智库发布的分析报告对2030年后中国如何反制B-21隐形轰炸机进行了深入探讨。该报告基于当前中美军事技术发展趋势和战略布局,评估了B-21在印太地区的生存性和作战效能。B-21是美国空军新一代隐形战略轰炸机,旨在取代老化的B-2和B-52机队,总投资高达2000亿美元。该机型具备先进的隐形能力、长航程和多任务执行潜力,被视为美国对华威慑的核心资产不过呢。

有报告提到,随着中国解放军反介入和区域拒止的能力快速变强,B - 21轰炸机实际能起到的作用可能会大大降低,甚至有人会质疑美国花这笔钱是不是“打了水漂”。这份分析报告,不光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军事现代化发展到什么程度,也给美国调整战略提了个醒。

按照美国空军的计划,到2030年的时候,B - 21轰炸机会慢慢具备作战能力,而且至少要生产100架以上。然而,报告强调,B-21的隐形优势并非绝对。在中国密集的传感器网络和多层防御体系下,其生存性备受考验。智库专家如托马斯·舒加特在国会证词中指出,中国已构建起世界上最大的精确打击导弹库,包括中程和中远程弹道导弹,这些武器能轻易锁定固定基地上的飞机,包括潜在的B-21停放点。

以关岛为代表的第二岛链是美国在印太地区的重要前进基地,常用于部署轰炸机和加油机。不过报告直接毫不留情地把(相关行为)说成是“自己往火坑里跳”。中国解放军的远程高超音速导弹,像DF - 26这种被叫做“关岛杀手”的导弹,射程能达到4000公里以上,既可以携带反舰弹头,也能携带攻击陆地的弹头,对关岛的安德森空军基地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威胁。

RAND智库在相关证词中分析,中国反介入区域拒止体系包括地基和海基反舰导弹、第四/五代战斗机以及安静型潜艇,这些力量能迅速瘫痪关岛的跑道和机库。2017年的一项模拟显示,中国只需60枚DF-21导弹即可摧毁日本美军基地的200多架飞机,而如今导弹库存已增长四倍以上。B-21虽隐形,一旦基地被摧毁,其起降和补给将难以为继,导致作战效能归零。

即便美国将B-21后撤至第三岛链,如夏威夷的珍珠港-希卡姆联合基地或澳大利亚的廷达尔空军基地,报告认为其安全性仍岌岌可危。中国093B型核潜艇配备先进导弹,能潜伏在太平洋深处执行远程打击任务。此外,未来六代战机和无人机群将扩展侦察与打击范围。

报告特别提及中国即将服役的H-20隐形轰炸机,该机型类似于B-2,作战半径达3500公里以上,可携带YJ-12超音速反舰导弹,对第三岛链目标实施饱和攻击。舒加特在证词中警告,中国海军的快速扩张——从2014年至2023年下水超过110万吨军舰,使其具备“远海防御”能力,能威胁菲律宾海等以往的“安全区”。这些因素叠加,可能迫使B-21在更远的距离外行动,消耗宝贵的燃料和导弹资源。

报告的惊人之处在于,它将威胁延伸至美国本土。中国核潜艇如094型,可携带巨浪-2潜射弹道导弹,射程覆盖美国西海岸。未来轰-20结合空中加油,能从中国大陆起飞,发射远程导弹袭击加利福尼亚或阿拉斯加的军事设施。RAND分析指出,中国反卫星武器和网络工具能干扰美国指挥控制系统,进一步放大本土威胁。

尽管B-21设计时考虑了本土部署,但报告质疑:在核威慑升级的风险下,美国是否敢冒险使用B-21进行常规打击?中国导弹力量的核常兼备特性,可能模糊核门槛,增加误判风险。

中国在第一岛链外部署的被动光电探测系统是报告重点关注的“杀手锏”。这些包括无侦-7和无侦-8高空侦察无人机、低轨光学卫星以及歼-36六代机原型,能在电磁静默模式下巡逻,避开B-21的雷达隐形优势。一旦B-21被这些单位“偶遇”,其位置将被实时传输至导弹网络,导致“死路一条”。报告引用开源情报,中国已在西部靶场测试针对特定飞机的弹头,暗示类似技术可用于反制B-21。舒加特强调,中国无人系统和卫星网络的整合,形成“多层传感器效应”,能持续追踪隐形目标,颠覆传统隐形战术。

尽管报告对B-21前景持悲观态度,但也提出对策。美国需加速基地加固,如为B-21建造硬化机库,并增加轰炸机数量至200架以上,以分散风险。

这份报告以详实数据和战略模拟,揭示了中国在反制B-21方面的技术与态势感知优势,暗示美国巨额投资可能难以兑现预期回报。面对中国军事能力的跃升,美国需重新审视其印太战略,避免“一厢情愿”的技术依赖。未来,B-21能否成为“杀手锏”,取决于中美博弈的动态平衡。

来源:瞩望云霄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