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不是爆冷,是集体掀桌。20岁的孙正把一队老大哥高杨送回家,21岁的袁励岑把陈俊菘磨到摔拍,两人一个反手像张继科,一个相持像牛皮糖,打法不同,却同样抓准了老将的“七寸”——节奏。高杨习惯前三板解决战斗,孙正偏偏把回合拖到第五板之后;陈俊菘靠正手爆冲,袁励岑就用
男单八强名单念完,种子选手只占一半,直播弹幕瞬间刷屏:国乒天花板被掀了。
这不是爆冷,是集体掀桌。20岁的孙正把一队老大哥高杨送回家,21岁的袁励岑把陈俊菘磨到摔拍,两人一个反手像张继科,一个相持像牛皮糖,打法不同,却同样抓准了老将的“七寸”——节奏。高杨习惯前三板解决战斗,孙正偏偏把回合拖到第五板之后;陈俊菘靠正手爆冲,袁励岑就用落点把他钉在中路,让冲力变成自我反噬。年轻选手想上位,最省力的捷径就是打乱老将的呼吸节拍,他们做到了。
种子选手掉链子,也怪不了别人。王楚钦、林高远、樊振东三人守住排位,靠的不是排名,而是主动把节奏提到“高铁档”。全运会赛场球速比国际赛快半拍,谁还在“巡航档”谁就被冲垮。老将们把外战经验当护身符,结果在国内被更快的“内卷”卷死。
女单这边,孙颖莎、陈梦、王曼昱三人闯关像打卡,唯一岔眼的是31岁削球手刘斐。国家队陪练身份一出,很多人才想起她给主力当了十年“磨刀石”。削球手想赢球,得先让对手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会打球。刘斐旋转强度每分钟4200转,比常规反胶高800转,年轻人一板打不透,心态先崩。下一轮她对孙颖莎,检验的是世界第一的耐心,也是教练组对“非主流打法”的容忍度。
上海队成了最大股东,男单八强里独占三席:樊振东、周恺、赵子豪。团体赛还没打,赔率已经把他们标成头号热门。樊振东负责稳定军心,周恺、赵子豪负责“清杂兵”,三人加起来国际胜场超过300场,厚度就是底气。别的队还在算排阵,上海队直接出牌:一单樊振东,二单周恺,三单赵子豪,对手得连赢两场超一流才能见第五盘,难度堪比连中两次彩票。
男单四分之一区,樊振东碰上孙正,一边是国家队一哥,一边是二队黑马。孙正想再进一步,只有一条路:把反手拧拉命中率提到七成以上,同时偷长球逼樊振东退台。樊振东不会给他太多机会,他会在第一局就用正手重炮打穿中路,让年轻人知道“一队门槛”有多高。
另一边,王楚钦对林高远,把“左手对决”直接拉满。两人国际交手七次,王楚钦五胜二负,但全运会只认当下状态。王楚钦如果想速胜,得在前三板把林高远绑在反手位;林高远想翻盘,必须把回合拖进多拍,用落点消耗王楚钦的爆发力。谁先到十板之后,谁就能掌握呼吸权。
女单焦点在陈梦对蒯曼。20岁的蒯曼身高1米72,护台面积比陈梦多半个手臂,她的套路是压反手调正手,再一板直线穿空档。陈梦的办法更简单:用高质量弧圈把蒯曼钉在远台,让她跑不起来。两边打的是“距离战”,谁先把对手固定在底线,谁就能把比赛拖进自己的节拍器。
刘斐对孙颖莎这场,官方票价已经翻三倍。孙颖莎如果拉吊结合,打高跳点,刘斐的削球就失去旋转空间;刘斐如果想制造冷门,得用“削中反攻”偷直线,让孙颖莎一边拉一边防,节奏一乱,削球手的春天就来了。国家队教练组坐在看台上,心里盘算的不只是输赢,而是要不要把削球重新请回主力武器库。
全运会就是国乒的“年终体检”,谁缺力量、谁缺耐心、谁缺杀板,一目了然。老将们发现,国际金牌在国内赛场换不来一分谦让;小将们明白,想上桌,得先掀桌子。马龙、许昕没打单打,观众以为缺了主角,其实主角换成了“时间”。时间把老将的膝盖磨出生锈声,也把年轻人的手磨出老茧,最终谁在球台前多喘一口气,谁就抓住交接棒的尾巴。
上海队已经提前把男团金牌写进计划书,剩下的只是走流程。别的省队想破局,得指望排阵魔术和超水平爆种,但概率比孙正连赢樊振东、王楚钦还低。女团那边,辽宁把刘斐放三单,逼对手前两场就得拼刺刀,算盘打得精,可陈梦、王曼昱不吃这一套,她们习惯把比赛打成三局打卡。
男单冠军奖杯
来源:敏锐暖阳ra2Q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