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拉尼掌权近一年根基仍弱,内外隐患重重,叙利亚恐再陷引爆危机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1-14 11:29 1

摘要:当地时间11月10日,白宫那场看似普通的会谈,把叙利亚新政权领导人朱拉尼又推到了中东变局的聚光灯下。一年前,他带着HTS武装一路打进大马士革,把统治叙利亚53年的阿萨德家族赶下了台。

文 | 金锐点

编辑 | 金锐点

当地时间11月10日,白宫那场看似普通的会谈,把叙利亚新政权领导人朱拉尼又推到了中东变局的聚光灯下。一年前,他带着HTS武装一路打进大马士革,把统治叙利亚53年的阿萨德家族赶下了台。

如今他从曾经被美国悬赏1000万美元的“头号目标”,摇身变成能和美国总统对等谈话的政要,这种过山车似的身份反转,实在让人眼花缭乱,可仔细扒一扒就会发现,军阀握枪占地、恐怖组织藏在暗处、各国在背后算着自己的小账,这些烂摊子一个都没解决。

这个掌权快一年的新政权,真能把叙利亚从战火里拉出来吗?答案恐怕没那么乐观,这片土地的平静,更像是暴风雨前的假象。

朱拉尼这趟白宫之行,说穿了就是一场明码标价的利益交换,没什么虚头巴脑的外交辞令。会谈当天,特朗普就松了口,把《凯撒法案》的强制性制裁豁免期又延长了180天,这已经是在原有180天基础上的第二次延长。

对朱拉尼来说,这可不是简单的政策调整,而是实打实的“救命钱”。这份法案是2019年12月特朗普签的字,2020年6月正式生效,原本是套在阿萨德政权脖子上的“绞索”,靠着威胁制裁跟叙政府做生意的个人和企业,差点就把叙利亚彻底踢出国际金融体系。

现在阿萨德早就倒台了,法案本来就没了针对的对象,特朗普顺水推舟,干脆敦促国会把这份自己当年签的法案彻底废掉,算盘打得噼啪响,美国需要一个听话的叙利亚政权,帮着在中东牵制俄罗斯和伊朗。

朱拉尼则需要美国的背书,帮自己的新政权摆脱孤立无援的处境。所以会谈前,叙利亚方面就主动放话,说过去几个月里,朱拉尼已经两次躲过“伊斯兰国”的暗杀,言外之意很明确,我有反极端组织的能力。作为回报,他的政权也正式加入了美国主导的反“伊斯兰国”国际联盟。

这种“你给我松绑,我帮你出力”的路子,在美国的对外打交道史上太常见了。就像当年为了拉拢阿富汗北方联盟打塔利班,美国能立刻把之前的“援助限制”换成一船船的武器,如今对朱拉尼的态度转变,本质上都是霸权逻辑下的实用主义。

有用就拉过来,没用就踢开,只不过美国的“善意”从来都没什么保质期,朱拉尼想靠着这层关系稳住政权,得先想明白自己到底是美国的“合作伙伴”,还是随时能扔的“棋子”。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对朱拉尼的“特殊照顾”早有铺垫,去年12月HTS刚打下大马士革,华盛顿就火速撤销了那1000万美元的悬赏令,生怕动作慢了错失机会。今年7月,又把朱拉尼一手建起来的HTS从“恐怖组织”名单里除名,彻底给这个武装组织“洗白”。

到了11月6日,由美国牵头起草的联合国安理会第2799号决议更是顺利落地,把朱拉尼和叙政权内政负责人阿纳斯·哈塔卜,从“伊斯兰国”和“基地”组织的制裁名单里彻底移除。

朱拉尼能走到今天这一步,绝不是靠运气,这个以“朱拉尼”为代号比真名艾哈迈德·沙拉更出名的男人,最擅长的就是在乱局里“看风向”,早年间他是“基地”组织叙利亚分支“努斯拉阵线”的头目,在反阿萨德的浪潮里崭露头角,手里攥着枪杆子很有话语权。

2016年他嗅到风向要变,果断宣布脱离“基地”组织,把自己的武装改名叫“征服阵线”,先摘了一部分极端标签,2017年又联合其他几个小派别武装,组建了“沙姆解放组织”(HTS),一步步把自己的势力从“极端武装”往“政治力量”上靠。

HTS刚成立的时候,朱拉尼故意放低姿态,在伊德利卜地区埋头“搞建设”,这片住着400万人口的土地,成了他的“试验田”,他不光让自己的武装和阿萨德的部队保持着脆弱的平衡,不主动挑事,还琢磨着搞“招商引资”,甚至出台了一些简单的民生政策。

那时候外界都觉得,这个只想在地方当“土皇帝”的武装头目,根本没胆子去碰大马士革的权力核心,可没人想到,这种“小富即安”的样子,全是他“韬光养晦”的伪装。

朱拉尼的机会,其实是阿萨德政权自己一点点“让”出来的,这个曾经在“阿拉伯之春”浪潮里硬扛住反政府武装、“伊斯兰国”等一波波冲击的政权,最后还是栽在了内外交困的绝境里。连年的战乱逼得大批难民出逃,国家的税基和劳动力家底被彻底掏空,根本收不上钱也招不到兵。

美军和背后支持的库尔德武装,还占着东部的油气资源,那可是大马士革最主要的收入来源,等于直接掐断了政权的“钱袋子”,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输入性通胀像最后一根稻草,彻底压垮了叙利亚的经济,民生凋敝到连军队的军饷都发不出来,士兵们饭都吃不饱,自然没心思打仗。

阿萨德依赖的“外援团”也集体掉了链子,到了2024年底,曾经帮他撑场面的势力一个个自身难保,黎巴嫩真主党被以色列打得元气大伤,俄罗斯深陷俄乌冲突根本抽不出兵力支援,伊朗的注意力全被加沙地带的局势绊住,伊拉克什叶派民兵和胡塞武装更是远水救不了近火。

就在这个所有人都顾不上阿萨德的空档,朱拉尼抓住了千载难逢的机会,指挥HTS从阿勒颇突然发难,一路势如破竹就攻进了大马士革。阿萨德家族在众叛亲离中仓皇出逃,53年的统治就此落幕。这不是因为阿萨德不够坚韧,而是中东的权力天平,早就被各方的博弈彻底掀翻了。

叙利亚这一变天,就像一颗石头扔进了中东的水池,激起的涟漪扩散到了每个角落。不同国家对着朱拉尼的新政权,打出了完全不一样的牌,每一张牌背后都藏着自己的利益算计,没有谁是真的为叙利亚民众着想。

在所有关注叙利亚的国家里,俄罗斯的心情最复杂。阿萨德倒台,意味着莫斯科在中东经营了几十年的地缘利益栽了大跟头。冷战时期就建在叙利亚海岸的军事基地,曾经是俄罗斯撬动地区军火和能源市场的重要支点,如今却前途未卜,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

尽管普京在今年10月特意在克里姆林宫接见了朱拉尼,还在联合国层面帮他解除了制裁,但这种“向现实低头”的举动,更像是一种无奈的止损。俄罗斯心里很清楚,想回到过去那种在叙利亚说一不二的日子,基本是不可能了。

最冷静的还要数以色列,这个被加沙局势牵制了两年的国家,暂时没精力顾及叙利亚的新政权,但警惕从来没放松过。朱拉尼夺权后主动示好,说愿意和以色列发展关系,可以色列根本不接这个话茬。

从阿萨德政权崩溃的时候,以军就火速出手,把叙军残存的重型武器全给摧毁了,就怕这些家伙落到朱拉尼手里,从这个举动就能看出来,以色列对这个“前恐怖组织头目”的鄙视和警惕是刻在骨子里的。

对朱拉尼来说,能和以色列维持住“不打不闹”的冷和平就已经是万幸,想收回自己祖籍所在地戈兰高地,简直是与虎谋皮,毕竟以色列向来信奉“先发制人”,一旦觉得朱拉尼有反以的苗头,大概率会像除掉伊朗和真主党高层那样,果断出手。

不可否认,朱拉尼的政权确实握着两张“好牌”,这也是它能站稳脚跟快一年的原因,第一张是人口优势,叙利亚70%的人口都是逊尼派,朱拉尼的政权至少在名义上代表了多数人的意志,比阿萨德那个只占13%的阿拉维派统治要“名正言顺”一些。

阿萨德当年只能靠暴力机器和外国势力压制多数派,这种统治注定难以长久,朱拉尼刚好避开了这个坑。

第二张是外部环境优势,西方本来就想借着逊尼派势力,把俄罗斯和伊朗在叙利亚的影响力彻底铲除,朱拉尼主动示好合作,自然不会被西方刻意针对,也就避免了阿萨德政权那样的极限制裁。

可这两张牌,撑不起一个国家的稳定,表面上看,叙利亚没陷入外界预期的军阀混战,好像挺平静的,但这平静之下,是各路武装“各占山头”的割据现实。

朱拉尼更像是个“诸侯共主”,那些名义上臣服他的武装派别,个个都手握兵权和地盘,之前因为有阿萨德这个共同的敌人,才暂时团结在他麾下。如今旧的敌人消失了,一旦新政权要收权缴枪,触及到这些军阀的利益,他们大概率会立刻翻脸。

更危险的是,朱拉尼的麾下还藏着好几股外国恐怖组织势力,这些人劣迹斑斑,既不受叙利亚民众信任,又对欧亚大陆的安全构成了巨大威胁。之前为了夺权,朱拉尼对这些势力采取的是“拉拢”策略,现在掌权了,想清理又投鼠忌器。

一旦处理不当,这些人随时可能在境内制造恐怖袭击,甚至勾结外部势力挑起战乱,到时候叙利亚又会回到战火纷飞的日子。

经济问题则是另一个“定时炸弹”,尽管朱拉尼当年在伊德利卜搞过招商引资,但叙利亚经过这么多年的战乱,基础设施早就被炸成了废墟,油气资源又被美军和库尔德武装控制着,根本没什么经济支柱。

仅凭海湾国家的有限援助,根本填不上经济的大窟窿,民生得不到改善,民众的耐心就会一点点耗尽,而失去民心的政权,再强的武装也难以支撑。老百姓要的是能吃饱饭、孩子能上学的安稳日子,不是什么派别斗争,要是这些基本需求都满足不了,再“名正言顺”的政权也会失去支持。

朱拉尼或许也清楚这些隐患,所以才急于抱美国的大腿,想靠外部援助先稳住局面,但中东的政治逻辑从来都是“靠人不如靠己”,美国的支持随时可能因为自身利益调整而收回,海湾国家的援助也带着附加条件,不会白给。

这个掌权快一年的新政权,看着好像挺稳,其实就像站在流沙上,脚下的根基正在一点点松动,从阿萨德家族的倒台,到朱拉尼的崛起,叙利亚的故事再次证明,中东从来没有“稳定”的终局,只有利益的不断重组。

来源:沧海旅行家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