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企业,离“AI内化”还有多远?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4 11:14 1

摘要:“内生增长理论”的开创者、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罗默认为,长期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并非来自外部,而是源于经济系统内部对知识与技术的持续投入与积累。技术进步是“内生”的,是可以被主动塑造和积累的核心资本。

每一次经济飞跃,都始于生产力的彻底革新。

“内生增长理论”的开创者、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罗默认为,长期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并非来自外部,而是源于经济系统内部对知识与技术的持续投入与积累。技术进步是“内生”的,是可以被主动塑造和积累的核心资本。

这一经典理论,为理解当下的AI浪潮提供了关键视角。当你将AI视为可采购的外部工具,实质是将其外化。这种模式下,企业只能获得静态、同质化的效率提升,难以构筑持久的竞争优势。反之,将AI能力内化为企业的核心素质,才是驱动长期、内生性增长的根本路径。

在近期的百度世界大会上,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就率先指出:只有当AI被内化为一种原生的能力,才能真正在各行各业实现效果的涌现,进而引爆一场全面的生产力革命,推动经济增长,让“智能红利”转化成“社会红利”。

当AI真正内化,增长的逻辑将被重构。

从工具到本能

过去几年,当AI浪潮席卷各行各业,产业界的普遍思路都停留在“AI+”的初级阶段。这个时候,大家最常问的问题是:AI能帮我做什么?

在这种思路下,AI被当作提升效率的外部工具,如同给传统业务安装一个智能插件。虽然带来了一定效果,但AI技术与产业的结合始终停留在表层,未能触及核心业务逻辑。

但“工具”与“能力”,指向的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范式。

我们会发现,当前产业智能化的真正痛点,并非缺乏技术,而是普遍存在的能力悬浮,外部AI能力与企业内部业务流程、决策体系及数据生态严重脱节,导致“有AI,无智能”的困境。这正是AI赋能不充分、结合不深入的根源所在。

随着产业实践深入,2025年行业正形成新共识:简单将AI作为外挂工具的模式已触及瓶颈。真正的突破需要转向AI Native模式,即从组织架构、业务流程到产品设计进行全面重构,让AI从外挂工具转变为企业的内生本能。

这一趋势在技术演进中已现端倪。AI PC和AI手机的普及,标志着AI能力正从软件应用向硬件芯片深度集成。这种硬件层面的原生融合,让AI能够更高效地调度算力资源,实现实时、个性化的智能服务。同时,产业界也在探索更深入的内化路径。

而更深层次的融合正在发生,AI开始具备自主进化能力。在百度世界大会的现场,百度发布了能够“自我演化”的智能体伐谋。伐谋能够加速创新,自动化复杂的发现过程,并带来具有更广泛社会影响的重大工程和科学进步。这意味着,AI正从被动的工具,转变为能够参与核心业务演进的关键角色。

是时候打破传统思维了,产业认知亟需从“有没有AI”升级到“AI是否真正内化”。这种融合不是简单叠加,或许我们应该开始思考,AI如何才能成为企业运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易用”到“可靠”:百度铺就AI内生之路

这种将AI从外挂到内生的转变,正在重塑企业竞争的本质。

首先,AI内化的首要障碍是技术门槛。而那些易用的模块,正在让AI从高深技术变为企业的基础能力。

以百度千帆大模型平台为例,这个全球首个面向企业级生产场景的平台,提供了包括深度推理、视觉理解、视觉生成、语音等超过150个SOTA模型以及自研行业专精模型。在Agent服务方面,百度千帆Agent引擎拥有更灵活的编排架构,支持自主规划、工作流、多智能体协同等多种模式,且性能显著提升。企业无需从零开始构建AI能力,而是可以根据业务需求,像搭积木一样组合所需功能。

目前,该平台已服务超过46万企业客户,开发了130万个智能体,其中百度AI搜索组件的日均调用量突破千万次。这些数字背后,证明了百度AI技术正在从专家专属走向普惠应用的深刻变革。

模块化的价值,不止于提供现成的功能组件,更在于为无代码开发铺平了道路,让不同的人员能够直接参与应用构建,真正实现了AI能力的民主化。

比如百度秒哒2.0版本。用户只需一键操作,就可完成从应用开发、调试到上线托管等各个环节。甚至本次百度世界大会从邀请函、官网,到留资、参会、现场活动的整套系统都是由秒哒无代码生成的。

其次,解决了“易用”的问题后,AI更需要通过产业级考验来证明其“可靠”。在这方面,百度将AI深度应用于自身核心业务的实践,为行业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范本。

以服务数亿用户的搜索业务为例,AI已经完成了对其产品内核的重构。这是百度十年来的最大改版。从搜索框、搜索结果页到搜索生态全面革新,百度搜索框升级为「智能框」。

针对此次升级,李彦宏表示,百度用AI重构搜索结果页,并不是简单地在搜索结果中插入个AI摘要,而是把搜索从一个以文字内容和链接为主的互联网应用,转化为一个以图片视频等富媒体内容为主的AI应用。

百度创始人李彦宏表示,百度搜索绝大部分的搜索结果由AI生成,首条结果的富媒体覆盖率已达70%。百度还通过AI API开放其AI搜索能力,已和三星、荣耀、vivo等主流厂商展开合作。目前,已有625家厂商通过百度智能云接入了百度的搜索API,百度搜索的AI API正成为行业技术底座。其核心业务AI重构的实践成果,为产业智能化提供了一个高度可信的范本。

在更为关键的云基础设施和算力层面,百度智能云成为65%央企、100%系统重要性银行及800+金融机构、超半数主流游戏厂商、TOP 10手机厂商、中国市场销量TOP15汽车品牌、TOP10新能源车企等的共同选择,并同时获得具身智能行业渗透率第一。

与此同时,百度成功点亮了昆仑芯三万卡集群,可同时承载多个千亿参数大模型全量训练,支持1000个企业同时做百亿参数的大模型精调。这标志着昆仑芯的算力具备了支撑产业级AI应用的能力,为企业规模化应用AI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

产业实践表明,AI内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既需要模块化的技术路径降低门槛,更需要产业级的可靠性保障建立信任。当AI能力从外部工具转变为企业内生能力时,其价值创造逻辑也将发生根本改变,从被动优化现有业务,到主动重构业务模式。

效果涌现:AI内化的价值证明

可以确定的是,我们正处在从“使用AI”到“成为AI”的历史转折点上。能够率先完成AI内化的企业,不仅将获得效率提升,更将赢得定义未来产业格局的能力。

这一转变也推动着技术供应商的角色进化:从工具提供者转变为能力赋能者,这或许正是产业智能化进入深水区的重要标志。在百度世界大会中,百度一直强调“效果涌现”,这清晰地标志着AI产业化的下一阶段:从技术验证转向价值创造,通过可衡量的商业成果展现AI内化突破性变革。

百度在大会上公布了2025十大前沿发明,为大家剖析了AI应用涌现背后的技术密码和创新实力。

比如在电商直播这一充分竞争的领域,百度慧播星数字人展现了AI内化后的价值跃迁。数据显示,本次双11,慧播星数字人GMV同比提升91%,开播直播间数同比增长了119%,预计到今年年底,数字人开播规模同步提升202%,数字人收入同比增长228%,充分证明了数字人技术的可靠性与商业价值。

当数字人能够自主完成从商品讲解到促单成交的全流程,并持续优化表现时,它已从辅助工具进化为可规模化复制的高产员工,这正是AI能力深度融入业务核心后带来的效果涌现。

更重要的是,AI内化的效果已经演进为支撑产业核心决策系统的关键力量,并展现了巨大的商业潜力。

以百度伐谋为例,伐谋可以助力产业链的提效,需要找到更优的解决方案。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院与百度合作,将伐谋智能体应用于电缆桥架设计,不仅快速生成高质量方案、适应动态调整需求,还能将能力迁移到其他管道布置场景。这一实践不仅节省了大量成本和工期,更重要的是解放了工程师,让他们专注于更具创造性的工作。

要知道,目前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41个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的产业格局,为AI内化提供了广阔舞台。从排产调度到资源优化,从路径规划到交易决策,伐谋智能体正在成为提升产业链效率的关键工具。当AI能力深度融入业务内核,才能真正催生“效果涌现”,推动产业实现质的飞跃。

同样,在自动驾驶领域,萝卜快跑累计提供的超1700万次出行服务,以及全无人驾驶里程突破1.4亿公里的实践,不仅验证了技术的成熟度,更重要的是建立了AI系统在安全攸关场景中的可靠性标准,平均行驶1014万公里出现一次气囊弹出事故的纪录,为整个行业树立了安全基准。

这些数据证明了AI系统在复杂城市环境中承担核心运输任务的可靠性。可以预见的是,当自动驾驶从演示技术进化为可盈利的出行服务时,AI内化带来的不仅是技术突破,更是商业模式的重构。

写在最后

产业智能化的未来,正取决于这种从“能力建设”到“价值涌现”的范式转变。企业需要思考的不仅是如何应用AI技术,更是如何让AI成为重构业务、创造价值的内生动力。在这个过程中,那些能够率先实现AI内化并催生“效果涌现”的企业,将在新一轮产业变革中赢得先机。

王今 | 文

投稿、广告、内容和商务合作

newmedia@hbrchina.org

来源:哈佛商业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