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针对政策宣传存在的“重传达轻反馈”的倾向,要加强对政策执行效果的持续跟踪和评估,通过村民代表会议、政策热线、线上平台等多种渠道,广泛收集政策执行中的问题和建议,形成“制定—宣传—落实—反馈—优化”的完整闭环,…
全文如下:
今年以来,全国各地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在基层工作推进过程中,仍存在一些本应助力乡村振兴、服务群众的好政策,在落实上陷入“上热下冷”的困境。笔者认为,好政策不仅要有高度,更要有温度、有准度。要让每一项政策都能走出“深闺”、浸润基层,必须推动政策从“文件语言”转化为“群众语言”,从“机关案头”送到“田间地头”,从“单向传达”转向“双向奔赴”,真正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要破解理解难题,让政策从“晦涩难懂”变为“通俗易懂”。部分政策文件难以避免存在表述专业化、条文复杂化的问题,与基层群众的认知水平和语言习惯存在较大差距,影响了政策的传播效果和执行效率。要组建熟悉基层、善用群众语言的政策解读队伍,采用短视频、图解、漫画、村头讲座等形式,将政策的核心内容、适用条件和办理流程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家常话”,让群众真正“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
要改进推送方式,使宣传由“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广撒网”式的政策宣传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可能导致政策信息与群众需求错位,降低了政策落地的实效性。要根据青年创业者、留守老人、种植大户等不同群体的特点,量身定制宣传内容,把创业扶持、农业补贴、养老医保等政策“送对门、找准人”,实现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转变。
要完善反馈机制,将落实从“单向传达”提升为“良性循环”。针对政策宣传存在的“重传达轻反馈”的倾向,要加强对政策执行效果的持续跟踪和评估,通过村民代表会议、政策热线、线上平台等多种渠道,广泛收集政策执行中的问题和建议,形成“制定—宣传—落实—反馈—优化”的完整闭环,让政策在互动中完善、在实践中提升,真正成为推动发展的“源头活水”。
编辑:刘艺 编审:杨抒忆 值班主任:周枫
监制:梁永明
萍乡发布粉丝专属福利
萍乡发布继续发布宠粉福利!本周奖品:价值60元的昌盛大药房消费券。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