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双十一我早上醒来翻看手机,才意识到活动已经结束,没有热闹的倒计时画面,没有满屏的红包雨动画,连朋友圈里也没几个人分享购物截图,朋友说他完全没留意到这个日子,一觉睡醒发现购物车里的东西全被系统自动下单了,这不像购物节该有的样子,更像是场悄无声息的促销活动。
今年双十一我早上醒来翻看手机,才意识到活动已经结束,没有热闹的倒计时画面,没有满屏的红包雨动画,连朋友圈里也没几个人分享购物截图,朋友说他完全没留意到这个日子,一觉睡醒发现购物车里的东西全被系统自动下单了,这不像购物节该有的样子,更像是场悄无声息的促销活动。
商家从十月七号就开始搞活动,一直拖到双十一当天,总共持续了三十六天,销售额还是往上走了,达到一万六千多亿元,比去年还多,但大家没觉得热闹,人们不再熬夜抢优惠券,也不再为了前一百名半价去拼命刷新网页,消费数据在往上涨,可人的那股热情早就淡下去了。
现在大家买东西时,不太在意折扣有多大,先考虑自己是不是真的需要,比如大学生们开始琢磨军大衣能火起来的原因,发现它不只是因为便宜,更是因为它确实实用,有人专门算过账,三百块以下根本买不到真正的羽绒服,那就干脆不买了,大家对商家那种先涨价再打折的把戏早就摸透了,已经没什么感觉了,价格不能当作唯一标准,品牌的口碑和售后服务才更值得看重。
平台的做法改变了,以前它们拼命发优惠券搞满减和秒杀,现在用人工智能帮你挑选衣服列出清单,还能预测你可能想买的东西,京东PLUS会员可以看到专属价格,淘宝推荐的商品越来越准确,不像过去那样乱推很多,线下门店也没闲着,苏宁和国美推出线上同价加上线下体验的活动,很多人先去实体店试用,然后回到网上下单,这样反而让人更信任了。
河南焦作的桑坡村过去依靠电商生意火遍全国,每天能发出七万件快递,到了2024年,村里却有八成店铺关门歇业,这不是因为没人来买货,而是利润太薄了,直播带货越来越卷,平台还要抽走不少钱,大家实在撑不下去了,不过桑坡村并没有因此垮掉,他们转身做起了外贸生意,如今澳大利亚市场上八成左右的羊皮都来自这里,还卖到美国、俄罗斯和日本这些地方,双十一期间看似冷清,其实是把水分挤掉了,真正有实力的产业没有离开,只是换了一个地方继续干。
促销规则变得简单了,以前是买够两百块能减三十元,还能和其他店铺的优惠一起用,现在条件提高了,优惠券的限制也多,大家觉得不如以前合算,市场监管部门管得很严,专门盯着那些先涨价再降价的把戏,平台不敢乱来,所以宣传声音小了,但实际优惠反而多了一些。
大平台集中做家电、数码和美妆这类价格比较高的品类,中小商家只好转向内容电商和私域流量经营,抖音、小红书和微信小店变成新的竞争阵地,不是每个商家都适合参与大型促销活动,也不是所有人都必须参加。
有人说这是进步,消费回归理性,平台不用靠砸钱拉流量,也有人说这是妥协,小商家活不下去,选择变少了,我觉得双十一早就不是那个必须凑热闹的日子,它变成一个提醒,该买什么就买什么,不用等也不用抢。
今年双十一,我身边的朋友们没买多少东西,不是手头紧张,而是觉得没必要,以前总觉得不买就亏了,现在反而觉得买了才吃亏,平台热度在消退,大家花钱变得更清醒,消费这件事慢慢回到正轨,不再为了凑热闹,只图个实在。
这个日子已经没有人把它当作节日来过了,但它还是在那里,悄悄改变着人们的购物方式,这些变化不是一下子发生的,而是慢慢积累起来的,大家不再被广告带着走,开始自己做决定,这种安静的状态其实让人感到舒服。
来源:勤奋对标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