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和明朝谁的疆域面积大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4 11:00 1

摘要:清朝的疆域面积大于明朝,鼎盛时期清朝疆域约1316万平方公里,明朝鼎盛时期约997万平方公里(不含羁縻地区实际控制范围)。

清朝的疆域面积大于明朝,鼎盛时期清朝疆域约1316万平方公里,明朝鼎盛时期约997万平方公里(不含羁縻地区实际控制范围)。

清朝对边疆的控制更稳固,将蒙古、新疆、西藏、台湾等地区纳入直接行政管辖,形成明确疆域边界。

明朝疆域以“两京十三省”为核心,边疆多为羁縻统治,实际控制范围集中在中原及周边,对西域、漠北的掌控力较弱。

清朝通过军事征服、盟旗制度、驻藏大臣等制度,实现了对边疆地区的长期有效治理,疆域稳定性更强。

清朝:北至外兴安岭,西达葱岭,南抵南海诸岛,东括库页岛,覆盖今日中国绝大部分疆域及周边部分地区。

明朝:北至长城,西到哈密,南至南海,东到辽东半岛,西域、漠北等地区多为间接管辖,未形成持续稳定的统治。

羁縻统治是古代中原王朝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采取的一种间接统治方式,核心是 “以夷制夷”,在承认王朝主权的前提下保留当地原有社会组织和首领权力。

核心特点

保留当地首领的统治地位,朝廷仅通过册封、赐印等方式确认其合法性。

不改变当地的生产方式、习俗和管理体制,行政事务多由本土势力自主处理。

边疆地区需向朝廷称臣纳贡(贡物多为本地特产,无固定赋税标准),必要时配合朝廷军事行动。

朝廷不派大量官吏直接治理,仅设少量机构或官员进行监督协调,统治强度较弱。

典型例子

明朝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设 “土司”,由当地部族首领担任,世袭统治,朝廷仅对其进行名义上的管辖。

唐朝在西域设都护府,册封当地部落首领为都督、刺史,允许其自行管理内部事务,都护府主要负责军事镇守和协调。

这种制度的目的是在中央王朝实力有限的情况下,低成本实现对边疆地区的名义管辖,避免因直接统治引发冲突,但也存在管辖松散、边疆稳定性不足的问题

来源:寒武纪养花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