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秦始皇之前,中国有一个朝代叫做“周朝”。周朝超级长,有八百多年,所以被人“咔嚓”成了两段。
想要知道“春秋五霸”,你得先知道“春秋”在哪里!
在秦始皇之前,中国有一个朝代叫做“周朝”。周朝超级长,有八百多年,所以被人“咔嚓”成了两段。
前半段都城在镐京,也就是现在的西安,所以叫“西周”;后半段都城在洛阳,所以叫“东周”。那个咔嚓周朝的人叫“犬戎”。
先不说犬戎,就说东周。这个时期又被后世人划分了两段,前二百年叫做“春秋”,后两百年叫做“战国”。
春秋五霸,就是在东周时期的前二百年,跳出来的那五个“带头大哥”。
大学问家孔子,也生活在这个时代。
他特别喜欢写日记,记录各个国家发生的故事,后来把这些日记整理了一下,做了一个合订本,取名字叫做《春秋》。
所以,这个时代就被后世史官叫做“春秋”。
在孔子的眼中,春秋时期是个礼崩乐坏的时代,君不像君臣不像臣,周天子作为唯一的王,在各诸侯国中没有一点儿威望。
周王管不住诸侯,诸侯瞧不上周王,上上下下没大没小,各国斗得鸡飞狗跳一团糟。
这局面不光孔子瞧着不顺眼,有些大点儿的诸侯也不满意,决定要好好整治一番。
作为一个山东人,在大局观方面,你可以永远相信姜小白。在他心里,长幼尊卑从来给安排得明明白白。
他要求大家都要尊敬周天子,谁敢不服就带头盘他,周边的蛮夷闹事,照样削它。这就形成了一个口号,叫做“尊王攘夷”。
他帮助周天子征缴楚国贡品,帮助燕国赶跑山戎入侵,帮助鲁国平底庆父之难,帮助江黄调解楚国矛盾…
齐桓公在位43年,九合诸侯,匡扶天下,齐国和他自己的威望均达到顶峰。他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和大多数威名显赫的君主一样,齐桓公晚年也变得昏庸,最后死在了宠臣手中。
他的几个儿子争位,却意外地放跑了一个大神。
姬重耳是晋国君的二儿子,年轻的时候并没有大志,受不了国内争斗,流浪列国一直在外面,最后在齐国安居下来。
齐桓公看好这位落魄公子,给予他生活上的照顾,还把公主嫁给他。
重耳十分感激齐桓公,也从心里敬佩他,但从来没有想过成为他那样伟大的人,只想在齐国安安稳稳地过小日子。
齐桓公死后,重耳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平静的生活即将受到影响,依旧吃喝玩乐。
是他的夫人,齐国公主把他灌醉,强行命令手下送他回晋国,去争取一片自己的天地。而她自己,则在齐国等待重耳的好消息。
重耳结束了客居他国的日子,在忠仆和大臣的里应外合之下,坐上了晋国的国君之位,这一年,他已经62岁了。
他虽然在位时间短,仅9年,却迅速接过齐桓公的大旗,继续“尊王攘夷”的口号。
他在城濮之战打败了不尊敬周天子的楚国,并在践土召开诸侯大会,重申规则。
他还一口气取了五个秦国公主,巩固了和秦国的关系,更巩固了了自己霸主的地位,也成就了“秦晋之好”的成语来历。
晋文公死后,晋国实力衰落,被他揍过的楚国人觉得机会来了,天天叫嚷着北上争霸。
两国打了一百年,中间换了好几茬话事人,谁也奈何不了谁,
楚国本身就是“攘夷”的对象,是南方的蛮夷。当年分封的时候,楚人的先祖只得到了一个“子爵”的封号,被人叫做“楚子”。
公侯伯子男,楚国排在倒数第二,比他级别低的只有许国(现在的许昌),气得半死。
怎么说楚国也是号称“战车千乘,带甲百万”的南方大国,怎么可能甘居人下?
于是在第三代国君时就自立为王了。这就是为什么其他的诸侯都叫做“公”,而楚国的国君叫做“王”的原因了。
据说楚庄王刚刚即位的时候,整整躺平了三年啥也不干。
有个小弟忍不住问他,“老大,外面有一只鸟三年不飞也不叫,你知道它是啥鸟吗?”
楚庄王说:“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得!又创造了一个成语。
不过后来楚庄王带人打败了世仇晋国,还亲自去了趟洛阳,贱兮兮地询问人家周天子的九鼎有多重?
这问的是鼎吗?这满脸的野心藏都藏不住了吧?!周天子很有礼貌地把他送了出去,还宣布他成为春秋的第三位霸主啦!
其实在楚庄王之前,
他比楚庄王早一百年,紧跟在晋文公的后面,送给晋文公五位美女的就是他。
严格意义来说,秦国比楚国更算蛮夷。人家楚国好歹在周朝成立时就是正儿八经的诸侯了,哪怕只是个区区子爵。
秦国呢?连当小弟的机会都不给,只是个养马的附庸。直到三百年后,周天子丢了镐京,才把西岐的土地分封给了秦国。
土地是有了,不过都被犬戎占着呢!秦国和犬戎打了一百多年,终于在秦穆公的时候打服了西戎,成为西部霸主。
但是这个实力在中原还不够看,哪怕是没有晋文公的晋国,也不是秦国敢冒犯的,所以,秦穆公只算是“西霸”,半个霸主。
比秦国还不如就是吴国,国君也是个自大敢称王的家伙,叫做夫差。
吴国在这之前默默无闻,中原几乎没有人知道它的存在,直到一个楚国人的来到。
这个楚国人就是伍子胥,他的父亲兄弟都被楚王杀害了,他为了报仇,投奔了楚国的敌人吴国,还叫来了好友孙武。
这个孙武可不简单,兵圣是也。
在他俩的帮助下,吴国一飞冲天,三战打败楚国,不仅报了伍子胥的家仇,还把吴王夫差推上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位。
正巧此时中原诸侯在黄池会盟,夫差携胜利之威,带上全部精锐北上中原,在会盟中迫使晋国服软,如愿以偿当上了盟主。
不料想越国勾践趁虚而入,攻破吴国都城,夫差匆忙回师,被勾践围困,最终羞愤自杀,霸业昙花一现。
还给勾践留下了一个“卧薪尝胆”的成语,让人家成为励志的代表,而他自己沦为笑柄。
当他在中原耀武扬威的时候,可曾想过,晋国和楚国的使者,已经给越国送去了情报和装备?真是要灭亡先疯狂啊!
他这个霸主,充其量算三分之一,因为还有两个和他差不多的,一个叫越王勾践,一个叫宋襄公。
他三个合起来,勉强算一霸吧!
来源:大历史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