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篇故事为虚构内容,如有雷同纯属巧合,采用文学创作手法,融合历史传说与民间故事元素。
声明:本篇故事为虚构内容,如有雷同纯属巧合,采用文学创作手法,融合历史传说与民间故事元素。
故事中的人物对话、情节发展均为虚构创作,不代表真实历史事件。
凌霄宝殿此时没有了往日的庄严,只有一片混乱和无法掩饰的恐惧。
孙悟空,这只刚从八卦炉里逃出来的猴子,正打得兴起。他浑身金毛,却带着一股烧焦的火气,一双火眼金睛看透了天庭众仙的虚弱。他手中的金箍棒,此刻仿佛成了三界唯一的道理。
“玉帝老儿!快把位子让出来!俺老孙来坐坐!”
他的吼声震得宫殿都在发抖。天兵天将像潮水一样涌上来,又像潮水一样被打得粉碎。李靖的宝塔早就没了踪影,哪吒的火尖枪也断了半截。神仙们怕了,他们第一次见到这样不讲道理、也无法被道理管束的存在。
玉皇大帝躲在桌案后面,脸色惨白。他修行了一千七百五十劫,每一劫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他见过了无数风浪,却从未见过这样的场面。这不是仙魔大战,这是一个无赖在拆他的家。
“快!快去请人!快去!”玉帝的声音都变了调。
但请谁呢?三界之内,有头有脸的神仙,几乎都被这猴子打了个遍。
“陛下!”太白金星连滚带爬地跑过来,“这妖猴法力太强,又吃了仙丹,炼成了金刚不坏之身……再这样下去,天庭威严何在啊!”
“朕知道!”玉帝怒吼,“朕要你拿办法,不是要你废话!”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的太上老君开口了,他那张万年不变的脸上,也露出了一丝罕见的凝重。
“陛下,此猴……杀不得。”
“什么?”玉帝一愣。
“他已与天地同体,又得八卦炉锤炼,元神与金丹融为一体。若强行毁灭他,恐怕会引动天地气运,三界都会不安稳。”老君慢慢地说。
玉帝气得发抖:“杀不得?那怎么办!就让他这么闹下去?朕这凌霄宝殿,还要不要了?”
众仙面面相觑。他们心里都清楚,老君说的“杀不得”,不是“不能杀”,而是“杀的代价太大”。可这猴子显然也没打算和他们讲和。
01
孙悟空打得更疯了。他一棒子敲碎了南天门的牌匾,哈哈大笑:“痛快!痛快!你们这群神仙,中看不中用!”
他的笑声,刺痛了每一个神仙的耳朵。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造反了。这是对天庭秩序最彻底的蔑视。
一股真正的杀意,开始在凌霄宝殿里聚集。不是来自玉帝,而是来自那些平日里慈眉善目的仙卿。他们意识到,如果今天不彻底解决这只猴子,天庭将成为三界永远的笑柄。
“陛下,”一位平日里主管律法的天神,满脸杀气地出列,“臣有一法。既然不能强杀,不如将其元神抽出,打入九幽之下,用无尽业火焚烧。就算他金刚不坏,也熬不过元神俱灭!”
“对!让他永世不得超生!”
“必须严惩!”
杀气越来越浓。他们要的,已经不是降服,而是彻底的“抹杀”。
玉帝看着殿外的孙悟空,眼中闪过一丝决绝。他正要下令,不计一切代价将这妖猴的元神抽出,哪怕毁了这凌霄宝殿也在所不惜。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个平静的声音从西天传来。
“陛下,何须如此动怒。”
声音不大,却瞬间压过了所有的嘈杂和杀意。
众仙回头,只见一个金光闪闪的身影,正缓缓走进大殿。
是西天,如来佛祖。
02
如来佛祖的到来,让凌霄宝殿瞬间安静了下来。
玉帝仿佛看到了救星,赶紧从桌案后站直了身体,整理了一下龙袍:“佛祖,您可算来了!快看这妖猴,目无天法,罪该万死!还请佛祖出手,降服此獠!”
如来微微颔首,目光平静地看向殿外那个正扛着棒子、满脸不屑的猴子。
“你这猴头,”如来开口了,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了孙悟空的耳朵里,“为何在此喧哗,扰乱天庭清净?”
孙悟空用金箍棒掏了掏耳朵,斜眼看着他:“你是哪来的和尚?也敢管俺老孙的事?俺老孙是天生地养的齐天大圣,这玉帝的位子,他坐得,俺老孙也坐得!”
众仙一听,都倒吸一口冷气。这猴子,当着佛祖的面,还敢如此狂妄。
如来却笑了:“你这猴头,倒也有趣。你可知玉帝修行了多少岁月,才坐上这个位子?你不过一介妖仙,凭什么?”
“凭俺老孙的本事!”孙悟空把金箍棒往地上一顿,震得大殿又是一晃,“俺会七十二变,一个筋斗云十万八千里!”
“敢不敢赌一赌?”
“哦?赌什么?”孙悟空似乎来了兴趣。
“就赌,你一个筋斗云,翻不出我的手掌心!若你赢了,便叫玉帝搬出去,这天宫让给你。若你输了,任我处置!”
孙悟空笑了:“好,我便与你赌。”
如来伸出了右手,那手掌看起来平平无奇,和凡人的手掌一般大小。
孙悟空哈哈大笑:“你这和尚,真是小看俺老孙!”
他纵身一跃,跳到了如来的掌心。他觉得这太简单了,这巴掌大的地方,他一眨眼就能飞出去。
“俺去也!”
悟空使出全力,一个筋斗云翻了出去。
他只觉得眼前景物飞速倒退,耳边风声呼啸。他不停地飞,不停地飞,穿过层层云雾,不知飞了多久。终于,他看到前方有五根巨大的柱子,撑着天空。
“这定是天边了。”悟空心想。
他得意洋洋地飞到一根柱子下,掏出毫毛,变成笔墨,在柱子上写下“齐天大圣到此一游”八个大字。写完,他觉得还不保险,又在柱子根部撒了一泡尿。
“这下看你还有什么话说!”
悟空心满意足,一个筋斗云,又飞了回去。
他落在如来的掌心,叉着腰大喊:“和尚,俺回来了!快叫玉帝搬家吧!”
如来面带微笑:“你这猴头,何曾离开过我的掌心?”
“胡说!”悟空急了,“俺都飞到了天边,还在柱子上留了字,不信你自己看!”
“低头看看吧。”
悟空低头一看,瞬间愣住了。只见如来佛祖的中指上,赫然写着“齐天大圣到此一游”八个大字。而那股熟悉的骚味,正从佛祖的指缝间散发出来……
“不!这不可能!这是幻术!”悟空彻底慌了,他无法接受这个事实。
“你输了。”如来的声音依旧平静。
“俺不服!再来一次!”悟空急了,他想跳出如来的手掌。
可就在这时,如来的手掌开始合拢。
孙悟空大惊失色,想用金箍棒撑开,却发现周围的空间仿佛凝固了。他眼睁睁地看着天空消失,光明被五根手指遮蔽。
一股前所未有的恐惧抓住了他。
也就在这一刻,如来佛祖准备翻掌,将这只猴子彻底镇压。
然而,就在他手掌即将翻转的那一瞬,他的动作,出现了一个极其微小的停顿。
没有人注意到这个停顿,除了如来自己。
他的手,停在了半空中。
他的目光,仿佛穿透了凌霄宝殿的屋顶,看向了无穷高远的天外。
他感觉到了。
一股若有若无的意志,正从三十三重天之外,静静地注视着他。
那道目光没有杀意,没有愤怒,甚至没有情绪。它只是在那里,平静地看着。
仿佛在看一个即将踩死蚂蚁的路人。
如来的心,猛地一沉。
他知道这道目光来自谁。三界之内,能让他如来都感到忌惮的,屈指可数。而能用这种方式“提醒”他的,更是只有那一位。
那个早已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连他也要尊称一声“道兄”的存在。
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
菩提祖师。
03
凌霄宝殿上的气氛,在那一瞬间变得极其古怪。
孙悟空还在如来的掌心拼命挣扎,嘴里大喊着“骗子”、“不服”。而如来佛祖,却保持着那个即将翻掌的姿势,停顿了整整一个呼吸。
一个呼吸,对凡人来说很短,对神佛来说,却足以想通很多事情。
如来的脸上重新恢复了平静。他心中已经有了决断。
杀,是不能杀了。
菩提祖师的那道目光,就是最明确的警告。那只猴子,是他的徒弟。他可以不管,但如来不能杀。
可不杀,就这么放了?
如来看了一眼满目疮痍的凌霄宝殿,和玉帝那张铁青的脸。这猴子把天都捅破了,如果不给三界一个交代,天庭的秩序何在?他如来的威信又何在?
必须镇压。
但是,怎么镇压,是个学问。
如来佛祖的手掌,终于翻了过来。
“轰隆——”
孙悟空只觉得天旋地转,一股无法抗拒的巨力传来。他像一颗石子一样,从天上坠落,穿过云层,重重地砸向了凡间的大地。
他被推出了西天门。
紧接着,如来佛祖的手掌化作了金、木、水、火、土五座相连的巨大山峰,从天而降,死死地压在了孙悟空的身上。
“啊——”
悟空发出不甘的怒吼。他拼命地想站起来,想把这山推开。但那五座山仿佛有千钧重,压得他骨骼咯吱作响。他只能把头和双臂露在外面,身体被死死地钉在了大地之上。
天庭众仙都飞出南天门,看着这一幕,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镇住了!终于镇住了!”
“佛法无边!佛祖慈悲!”
玉皇大帝也终于露出了笑容,他高声宣布,要举办一场盛大的“安天大会”,感谢佛祖出手相助。
如来佛祖面带微笑,接受了众仙的朝拜。
他看着那座五行山,心中却在想另一件事。
镇压是镇压了,但这猴子天生神力,又吃了那么多仙丹,五百年后,等这股仙力耗尽,他会不会又冲出来?
不行,还差一道保险。
如来佛祖从袖中取出了一张符咒。他对众仙说:“光是山压着还不够,这猴子戾气太重,我再给他加一道封印,磨其心性。”
他将符咒轻轻一抛,那符咒迎风而长,飘飘荡荡地落在了五行山的山顶,金光闪闪,上面写着六个大字:“唵嘛呢叭咪吽”。
符咒一落下,孙悟空立刻感到一股更强大的力量袭来,他浑身的法力仿佛被彻底锁住,再也使不出一丝一毫。
他绝望地闭上了眼睛。
众仙都在欢呼,只有观音菩萨,站在如来的身后,若有所思地看着那道符咒。
观音菩萨的道行极深,她看出了别人看不出的东西。
那张符咒,表面上看是镇压。
但那六字真言,是佛门最根本的护持之力。它在镇压孙悟空法力的同时,也在用一种极其温和的方式,保护着孙悟空的元神。
这五百年里,孙悟空虽然动弹不得,但他也不会受到任何外来的邪气侵袭,他的“真灵”不会被岁月磨损。
观音菩萨心中一动。
佛祖……这是在“保护”这只猴子?
镇压五百年,与其说是惩罚,更像是一种“雪藏”。
佛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是在忌惮谁吗?
观音菩萨抬头,看了一眼那道目光来的方向——三十三重天外。她什么也没看见,但她似乎明白了。
这场大闹天宫的闹剧,从孙悟空出世的那一刻起,或许就不是他一个人在演了。
04
五行山下,岁月失去了意义。
春天,野花开满山坡,蜜蜂在他耳边嗡嗡作响。
夏天,暴雨冲刷着他的毛发,雷电在他头顶轰鸣。
秋天,有顽皮的山猴摘了野果,丢到他嘴边。他张口吃了,却觉得索然无味。
冬天,大雪覆盖了他的身体,只露出一双火眼金睛,茫然地看着这个世界。
他从一开始的愤怒、咆哮,到后来的咒骂、祈求,最后,只剩下了麻木的沉默。
他法力全失,和一个普通的猴子没什么两样,除了死不了。
在这些漫长而孤独的日子里,他开始做梦。
他梦到的,不是花果山的逍遥自在,也不是大闹天宫的威风八面。
他梦到的,是那个他被赶出来后,就再也不敢提及的地方。
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
他梦到了那个慈祥又严厉的老人,菩提祖师。
梦里,他又回到了那个清晨。
他刚刚学会了七十二变和筋斗云,心中得意,忍不住在师兄弟面前卖弄。他变成了一棵松树,惟妙惟肖,引来了满堂喝彩。
然后,师父就出现了。
祖师把他叫到跟前,脸色平静得可怕。
“悟空,我问你,我教你这些,是让你拿来炫耀的吗?”
他当时吓坏了,跪在地上不敢说话。
“你这猴头,生性跳脱,得了点本事就不知道天高地厚。你可知,你今日卖弄神通,日后必会招来杀身之祸?”
他当时不明白,只顾着磕头求饶。
“罢了,罢了。”祖师叹了口气,“你我师徒缘分已尽,你走吧。”
他哭着抱住祖师的大腿,不想离开。
“师父!弟子知错了!您别赶我走!”
“你必须走。”祖师的态度很坚决,“你留在这里,早晚会连累我这一洞的徒子徒孙。”
孙悟空的脑子“轰”的一下。
“师父……”
“你走吧。”菩提祖师转过身去,“你下山之后,无论惹出什么祸端,都不许对任何人说,你是我的徒弟。若敢提半个字……”
祖师的声音冷了下来:“我便将你这猴头,打入九幽之地,让你魂飞魄散,永世不得超生!”
孙悟空被这股杀意吓住了,他连滚带爬地跑出了斜月三星洞。
他以为,这是他最后一次见师父。
但在梦里,这个场景却发生了变化。
就在他即将走出山门的那一刻,祖师忽然又叫住了他。
“悟空。”
他回头,看到祖师的脸上,没有了愤怒,只有一种他看不懂的复杂和怜悯。
“师父?”
“记住。”祖师一字一句地说道,“你的七十二变,你的筋斗云,甚至你的金刚不坏,都不是你最根本的东西。这些,别人都可以给你,也都可以收走。”
悟空愣住了,他不知道师父在说什么。
“你要护住的,是你的‘真灵’。”
“真灵?”
“对,你那颗从石头里蹦出来的,不服天地,不拜鬼神,只认自己的心。那才是你最宝贵的东西。”祖师的目光仿佛看透了他的一生,“去吧。记住,无论何时,都不要让那颗心蒙了尘。”
孙悟空从梦中惊醒。
他发现自己泪流满面。
他被压在山下,风吹日晒,他没有哭。他吃铁丸,喝铜汁,他没有哭。
可是在这一刻,想起师父最后的那句话,他却哭得像个孩子。
他好像有点明白了。
他大闹天宫,求的是自由。可他到头来,只是用师父教的本事,把自己送进了另一个笼子。
他以为自己很强,可他连师父的警告都没听懂。
“真灵……”
孙悟空喃喃自语。他看着自己那只露在外面、满是污垢的手臂,忽然觉得,这五百年的镇压,或许没有那么简单。
05
灵山,大雷音寺。
安天大会早已结束,天庭的仙乐和赞美也已远去。
如来佛祖端坐在莲台之上,宝相庄严。座下,是诸佛、菩萨、罗汉,都在聆听佛法。
一切都和往常一样,平静而祥和。
但只有如来自己知道,他的心,并不平静。
自那日镇压了孙悟空之后,他就时常感到一种莫名的不安。
那种感觉,就像是走路时,明知道身后有人在盯着你,可你一回头,却什么也看不见。
他知道,那是菩提祖师的目光。
虽然那道目光只出现了一瞬间,但它带来的威慑,却比孙悟空的金箍棒要厉害得多。
如来佛祖开始在禅定中,一次又一次地回放那天的情景。
他为什么要停顿?
因为他怕了。
他怕的不是菩提祖师本人。他和菩提,同是诞生于鸿蒙之初的古老存在,论道行,论法力,大家半斤八两。真要动起手来,只会是三界崩坏,谁也讨不到好处。
他怕的,是菩提祖师的态度。
那道目光里,没有愤怒,没有威胁,只有一种冰冷的“平静”。
这种平静恰恰是最可怕的。
它代表着菩提祖师的“底线”。
孙悟空,就是他的底线。
如来佛祖开始重新审视这只猴子。
一块石头,吸收天地精华,日月灵气,自己蹦了出来。没有父母,没有族群,天生就是“孤”的。
然后,他漂洋过海,不求富贵,不求权势,只求“长生”。
这本身就很奇怪。
三界之中,求长生的多了,但有几个能摸到灵台方寸山的门?
孙悟空不仅摸到了,还被菩提祖师收为亲传弟子。
菩提祖师是谁?那是连玉帝和如来都要忌惮的隐世高人。他座下弟子三千,得道的不知凡几。但他真正倾囊相授的,恐怕只有孙悟空一个。
七十二变,那是上古大能的神通。
筋斗云,那是超越空间法则的秘术。
还有那根金箍棒,大禹治水的定海神针,重一万三千五百斤。早不被拿走,晚不被拿走,偏偏等孙悟空去了,它就“恰好”合适?
这一切,都太巧了。
巧得像是一个精心安排好的局。
如来佛祖越想,后背越是发凉。
他意识到,孙悟空大闹天宫,可能根本不是一场意外,而是一场“试验”。
是菩提祖师,在用孙悟空这颗棋子,试探天庭的底线,或者说,试探他如来的底线。
孙悟空代表着什么?
代表着“自然”。不受管束,无法无天,只凭本能行事。
而他如来,代表着什么?
代表着“秩序”。教化众生,制定规则,让一切都井井有条。
菩提祖师,这是在向他发起一场“大道之争”啊!
他把孙悟空这个“自然”的产物,扔进了如来这个“秩序”的世界,就是想看看,秩序是会毁了自然,还是会被自然所摧毁。
如来佛祖,在那一刻,选择了“镇压”。
他没有杀死孙悟空。
他不敢。
因为他如果杀了孙悟空,就等于向菩提祖师宣战,等于宣告“秩序”与“自然”不共戴天。
那后果,他承担不起。
所以,他停顿了。
他选择了镇压,而不是抹杀。他给孙悟空贴上了那道符,与其说是封印,不如说是“保护”。
他在用这种方式,向菩提祖师传递一个信息:
“道兄,你的徒弟,我替你管教了。但我不杀他。这五百年,算是我给天庭一个交代,也是给你一个面子。”
现在,五百年的期限快到了。
如来佛祖的不安,也越来越强烈。
五百年后,孙悟空出来了,该怎么办?
是继续镇压?还是……
如来佛祖,需要一个新的计划。一个既能维护他的“秩序”,又能让菩提祖师满意的计划。
06
时间回到孙悟空被镇压的那一刻。
三十三重天外,凌霄宝殿的金光到不了这里,灵山的佛号也传不到这里。
这里是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
一切,都和孙悟空离开时一模一样。
山门紧闭,洞府幽深。那些曾经和悟空一起砍柴、听道的师兄弟们,仿佛都陷入了沉睡。
整个道场,安静得可怕。
在道场的最深处,有一间朴素的静室。
菩提祖师,正盘腿坐在一个蒲团上。
他看起来还是那个慈祥的老人,须发皆白,面容平静。
他已经这样坐了很久,久到仿佛和这座山融为了一体。
就在凌霄宝殿上,如来佛祖伸出手掌,与孙悟空打赌的那一刻。
菩提祖师,缓缓地睁开了眼睛。
他的眼睛里,没有日月星辰,没有山川河流,只有一片虚无的混沌。
他的目光,没有被天庭的三十三重天阻挡,没有被灵山的结界遮蔽。
他的目光,只是“看”了一眼。
他看到了孙悟空的得意,看到了他的惊慌,也看到了如来手掌中,那五根化作天柱的手指。
他什么都没说,也什么都没做。
他只是,在如来佛祖即将翻掌,动了“杀心”的那一瞬,让如来“感觉”到了他的存在。
就是这一眼。
让如来佛祖,那只准备拍死孙悟空的手,硬生生地停在了半空。
为什么如来会怕?
因为,菩提祖师和如来佛祖,本是同源。
他们都是诞生于鸿蒙之初,天地未开时的第一批生灵。
他们是三界中最古老的存在。
他们见证了龙凤麒麟的崛起与没落,见证了巫妖两族的惊天大战,也见证了人族的兴起。
他们,是“大道”的不同化身。
如来,选择了“秩序”与“教化”。他建立了灵山,广收门徒,试图用佛法和规则,来度化三界,让一切都变得“可控”。他的道,是“入世”的。
而菩提,选择了“自然”与“逍遥”。他隐居在灵台方寸山,不问世事。他认为,天地万物,皆有其自身的规律,强行干涉,只会适得其反。他的道,是“出世”的。
他们是同辈,也是对手。
孙悟空的出现,是一个意外,也是一个契机。
这只天生石猴,是天地间最纯粹的“自然”之灵。他不受任何束缚,他的心中没有“规则”二字。
菩提祖师发现了这块璞玉。
他动了一个念头。
他想看看,如果他把这个最纯粹的“自然”,扔进那个最讲究“秩序”的世界,会发生什么?
于是,他收了孙悟空为徒。
他教他七十二变,教他筋斗云,教他一身通天彻地的本事。
但他唯独没有教他一件事——
如何“守规矩”。
他就是要让孙悟空,带着这一身本事,去“闹”。
孙悟空大闹天宫,表面上看,是挑战玉帝。实际上,是菩提祖师,在用孙悟空这颗棋子,挑战如来的“秩序之道”。
如来当然也看懂了。
所以,当如来镇压孙悟空的那一刻,他感到了菩提的凝视。
那道目光在告诉他:
“你可以镇压他,因为他坏了你的规矩。”
“但你不能杀他,因为他是我的‘道’。你若杀了他,就等于否定了我的‘道’。”
否定一个圣人的“道”,其后果,就是大道之争。
那将是毁天灭地的。
如来,不敢赌。
所以,他收回了杀心,选择了镇压。
而菩提祖师,在看到如来贴上那道“唵嘛呢叭咪吽”的符咒时,便缓缓地闭上了眼睛。
他知道,如来妥协了。
那道符,是如来在说:“你的‘道’,我帮你护住了。”
这场两个圣人之间的博弈,暂时,以平局告终。
07
如来佛祖很清楚,五行山,只是一个“暂停键”。
孙悟空的问题,并没有解决,只是被暂时搁置了。
这五百年,是给玉帝和天庭众仙一个交代,让他们消消气。
这五百年,也是给他自己和菩提祖师一个缓冲期,让双方都冷静一下,想想接下来该怎么办。
如来佛祖开始了他的“禅定”,但这一次,他不是在修炼,而是在“推演”。
他需要一个万全之策。
这个策略,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第一,必须彻底解决孙悟空这个“不稳定因素”。不能再让他有第二次大闹天宫的机会。
第二,必须维护他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秩序”。甚至,要借此机会,让他的秩序更加稳固。
第三,也是最关键的,这个方案,必须让菩提祖师也无话可说。
这太难了。
如来推演了无数种可能。
方案一:永久镇压。
不行。菩提祖师只同意了“五百年”。五百年后,如果他还压着孙悟空,那道冰冷的目光,恐怕会再次降临。
方案二:强行“度化”。
把他带回灵山,天天听佛法,洗去他的记忆和野性,让他变成一个听话的“斗战佛”。
这个方案看起来不错,但如来很快就否定了。
菩提祖师保护的是孙悟空的“真灵”,是那颗不服天地的心。如果如来敢抹去他的真灵,菩提祖师绝对会掀桌子。
两个方案都行得通。
如来佛祖陷入了沉思。
他看着自己建立的灵山,看着座下虔诚的信徒。他忽然意识到,他的“秩序”,似乎也遇到了瓶颈。
佛法虽好,但只在西牛贺洲流传。东胜神洲,是道家的地盘。南赡部洲,是人族的地盘,信鬼神,却不信佛。
他的“秩序”,还远远没有覆盖三界。
一个大胆的念头,在如来佛祖的脑海中浮现。
他为什么要把孙悟空当成“敌人”呢?他可不可以,把孙悟空变成“自己人”?
不是用强行度化的方式,而是用一种更巧妙的方式。
菩提祖师要的是“自然”,是孙悟空的“野性”和“真心”。如来要的是“秩序”,是孙悟空的“服从”和“归顺”。
这两者,真的不能共存吗?
如果……
如果我给他一个“目标”,一个“使命”,让他心甘情愿地去“守规矩”呢?
如果我给他一个“紧箍咒”,但同时也给他一个“取经人”,让他一路上,既要用他的“野性”去降妖除魔,又要用他的“真心”去保护师父呢?
如果我让他亲眼看到,这个世界除了天庭的虚伪,还有凡间的疾苦,让他自己去“悟”,而不是我来“教”呢?
这个计划,太完美了!
这就是——“西天取经”。
这个计划,对玉帝有交代了:孙悟空是去戴罪立功,为天庭的“安天”大业做贡献。
这个计划,对菩提祖师也有交代了:我没有抹杀他的野性,我只是给了他一个“笼子”,让他自己选择钻进来。我甚至还帮他“修心”,让他那颗“真灵”更加纯粹。
最重要的是,这个计划,对他如来自己,好处最大!
一旦取经成功,他的佛法将东传,他的“秩序”将遍布四大部洲!
而孙悟空,这个最不稳定的“自然”因素,将成为他“秩序”中最强大的一环。
如来佛祖,终于露出了满意的微笑。他站起身,召来了观音菩萨。
“观音,五百年之期将至。”
“我这里有一件大事,需要你去做……”
“你去东土大唐,寻一个取经人。然后,再去五行山,告诉那只猴子,他的“造化”来了。”
08
五百年,对神佛来说,不过弹指一挥间。对孙悟空来说,却是他生命中最漫长的煎熬。
他身上的毛发,早已被风雨和泥土粘在了一起,看不出原来的金色。
他曾经的骄傲,也在这日复一日的孤寂中,被磨得所剩无几。
他不再是那个无法无天的齐天大圣,他只是一个被压在山下,连翻身都做不到的可怜虫。
他开始想念,想念花果山的猴子猴孙,甚至想念那个把他赶出师门的师父。
他开始后悔。
如果当初不那么张扬,是不是就不会有今天的下场?
如果当初听了师父的话,护住“真灵”,是不是就不会这么迷茫?
就在他万念俱灰的时候,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身影,出现在他面前。
是观音菩萨。
五百年前,在凌霄宝殿上,他见过她。她是站在如来身后的,那些“敌人”中的一个。
“孙悟空。”观音菩萨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一种慈悲。
“……是你?”孙悟空的声音沙哑干涩,“你也是来看俺老孙笑话的吗?”
“我受如来佛祖之命,”观音菩萨没有理会他的嘲讽,径直说道,“要去东土大唐,寻一个取经人,去我灵山求取真经,以度化众生。”
孙悟空愣了一下,随即冷笑:“取经?度化众生?这和俺有什么关系?俺只是一只被压在石头下面的猴子。”
“这路上,山高水远,妖魔横行。”观音菩萨看着他,“那个取经人,只是个凡人,他需要一个有本事的徒弟来保护他。”
孙悟空的心,猛地跳了一下。
他不是傻子。他听懂了观音菩萨的暗示。
“你……你是说……”他的声音开始颤抖。
“孙悟空,你本是天生灵猴,却因狂悖,犯下大错。如今五百年刑期已满。”
观音菩萨说:“我今日给你指一条明路。你可愿拜那取经人为师,护送他一路西行?你若肯,此乃大功德一件。待你功成之日,不但能脱离此山,更能修成正果,名留青史。”
孙悟空的眼泪,瞬间涌了出来。
五百年了!
他等的,不就是这一天吗?
他不在乎什么“正果”,也不在乎什么“名留青史”。
他只在乎“脱离此山”!
“我愿意!我愿意!”他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嘶吼,“只要能让俺出去,你让俺做什么都行!俺愿意!”
观音菩萨微微点头。
她从袖中拿出一个金箍,道:“只是你生性顽劣,我怕你中途反悔,不受管束……”
“不!俺不反悔!俺发誓!”
“口说无凭。”观音菩萨将金箍的事,和盘托出。
孙悟空没有丝毫犹豫。
“戴!只要能出去,别说一个圈,就是十个,俺也戴!”
“好。”
观音菩萨满意地笑了。
她转身离去,去寻找那个即将出长安的取经人。
而就在孙悟空喊出“我愿意”的那一刻——
三十三重天外,灵台方寸山。
那个闭目静坐了五百年的菩提祖师,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他缓缓地,收回了他那道凝视了灵山五百年的目光。
他知道,他的徒弟,终究还是选择了一条“被安排”的路。
“自然”,终究还是向“秩序”,低了头。
“也罢,”菩提祖师轻声自语,“是祸是福,终究要你自己走过。去吧,去看看这世间的疾苦,或许,那才是你真正的‘道’。”
与此同时,西天,大雷音寺。
如来佛祖紧绷了五百年的心神,终于,彻底松开了。
他感觉到了。
菩提祖师的目光,撤走了。
这位佛门的至尊,脸上露出了一丝如释重负的,复杂的微笑。
他赢了。
他没有发动一场战争,就让那个最不守规矩的“自然之子”,心甘情愿地,走上了他为“秩序”铺设的道路。
五行山下,孙悟空还不知道这一切。
他只是兴奋地,激动地,等待着那个将给他带来“自由”的凡人。
他不知道,他即将戴上的,不仅仅是一个金箍。
更是一个圣人,为他精心准备的,新的命运。
来源:每天学易点藏风聚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