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上了年纪,身体慢慢开始“唱反调”。以前能连走三公里不带喘的,现在走个十分钟就腿发沉。有时候还觉得小腿绷着、脚冰凉,甚至一动就疼。这时候常有人问:是不是血管出问题了?是不是血栓?
人上了年纪,身体慢慢开始“唱反调”。以前能连走三公里不带喘的,现在走个十分钟就腿发沉。有时候还觉得小腿绷着、脚冰凉,甚至一动就疼。这时候常有人问:是不是血管出问题了?是不是血栓?
血栓这种东西,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它不是突如其来的“炸弹”,但也不是悄无声息的“小感冒”。关键是,它有迹可循。尤其是每天散步时,身体给出的信号,常常能透露出一些端倪。
一个人要是每次走路走到一半,腿就开始酸、胀,甚至得停下来休息几分钟才能继续走,这就要留心了。尤其是小腿肚子,像是被什么东西勒得紧一样,不是肌肉拉伤的那种疼,是一种向内“涨”的感觉,沉沉的。
这很像“间歇性跛行”,在外科门诊见得多了。不少人以为是筋骨老化,其实背后可能是下肢动脉被斑块堵住了,血供跟不上。血栓如果已经部分阻塞血管,走路一旦耗氧增多,很快就“露馅”了。
有些老人家散完步回来脱鞋,会突然发现两条腿粗细不一样。一条腿肿得明显,尤其从脚踝到膝盖这段,按下去一会儿都弹不回来,像是水肿。但偏偏另一条腿没事。
这不是普通的静脉回流差,而是很可能已经有深静脉血栓形成。特别是血栓堵住了大腿或小腿深处的静脉,血液回流受阻,液体渗出组织间隙,人就肿了。长期忽略这种单侧肿胀,最严重的后果,是血栓脱落造成肺栓塞。
正常人散步,越走脚越热,那是血液循环加快的表现。但有一些人越走脚越冷,甚至脚趾都发白了,穿两层袜子都不顶事。这种冷,不是天气冷,而是血流“断顿”了。
血管堵了,血到不了脚,自然就冷了。尤其是下肢动脉硬化严重的人,脚趾颜色改变、发凉发麻,其实都是身体在“抗议”:我缺血了!如果这时候还坚持走,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缺血性坏死。
小腿抽筋,很多人都经历过。但如果你发现自己每次走到一半,小腿就抽筋,尤其是在晚上或走完路后抽得更厉害,那就要警惕了。
这不是普通缺钙或者劳累引起的抽筋,而是血管供血不畅导致肌肉缺氧。肌肉在运动时需要更多的血氧,血流过不来,就容易痉挛。长期反复这样,可能就是血栓在作怪。
有些人走完一段路,总觉得脚踝或者脚背隐隐作痛,站着的时候没事,走起来才疼。换了好多双鞋也没改善,甚至穿软底鞋也一样。
这其实是血栓压迫周围神经或者局部缺血引起的疼痛。很多人不容易把这种浅层的疼跟血管病联系起来,但临床上,慢性血栓患者的疼痛往往就藏在这些“模糊地带”。
如果一个人之前还能轻松走个两三公里,现在却感觉腿越来越重,没走多久就累得不行,不是单纯体力问题。尤其是腿发沉、发木,甚至像被灌了铅一样提不起来,这很可能是血液流通差造成的肌肉能量供应不足。
这种“腿沉”不是肌肉疲劳,而是一种缺血的警告。血栓堵住的地方越多,腿部供血越差,走路的耐力就越差,严重时连生活自理都成问题。
静坐不动,血液流速慢,血管问题不容易暴露。可一旦开始走路,尤其是快走、爬坡这种稍微费力的运动,身体对血氧和养分的需求猛然增加,血液循环必须加速。
这时候,如果血管里有“堵点”或“死角”,就容易在散步这类低强度的运动中被“激活”出来。走不远、走不快、走得难受,就是身体在告诉你:血管的路,不通了。
别以为只有上了岁数的人才会长血栓。现在不少年轻人,久坐、熬夜、抽烟、饮食油腻,再加上缺乏运动,血液黏稠度高得吓人,早早就埋下了血管病的隐患。
尤其是有些人长时间坐办公室,下肢静脉回流慢,一旦形成血栓,没症状的时候最危险。一动突然脱落,可能就是肺栓塞,甚至猝死。所以散步不仅是保健的方式,更是身体给你的“预警机制”。
虽然散步时身体的表现很能说明问题,但真正要判断血栓,还得靠专业检查。彩超能看到血管内是否有堵塞,D-二聚体能初步筛查血栓风险,必要时做静脉造影或CT血管成像。
如果你经常有这些症状,特别是单侧腿肿、持续抽筋、发凉发白,一定别再拖着了。早发现、早处理,血栓并不可怕。怕的是它悄无声息地变严重,最后引发致命后果。
医学上强调“动则血行”,适量的散步本身就是一种促进血液循环的好习惯。但它更重要的意义,是可以在不经意中暴露潜在病变。
别把散步当成例行公事,每次走的时候观察自己身体的反应,哪怕是一点点不对劲,也值得留心。血栓不是一夜之间形成的,它会“预告”,只要你愿意听身体的声音。
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刘建民.血栓形成与预防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循环杂志,2021,36(2):105-110.
[2]王晓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早期识别与诊治进展[J].临床血液学杂志,2022,35(4):245-250.
[3]张力文,李晨曦.老年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与血栓关系探讨[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0,39(10):1123-1127.
来源:马医师健康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