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1月13日清晨,北京南站一列高铁披着红装,车身上“中国苹果之乡甘肃静宁”十个大字格外醒目。这趟冠名专列的首发,不只是一次发车,更是一次启航——静宁苹果正式搭乘“中国速度”,驶向全国千家万户。
“静宁苹果”号高铁,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平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秦玉龙
11月13日清晨,北京南站一列高铁披着红装,车身上“中国苹果之乡甘肃静宁”十个大字格外醒目。这趟冠名专列的首发,不只是一次发车,更是一次启航——静宁苹果正式搭乘“中国速度”,驶向全国千家万户。
静宁在哪?地图上不好找,但在中国苹果版图上,它的名号却响当当。地处北纬35°苹果黄金带,海拔高、光照足、温差大、无污染,种出的苹果色泽红亮、果肉脆甜、汁多味浓,可溶性固形物超14%,每百克苹果多酚高达174.88毫克,远超国标。这样的品质,配上国家地理标志、中国驰名商标等9项国家级荣誉及21项行业大奖,静宁苹果,名副其实。
全县150多万亩果园,年产量254万吨,鲜果产值150亿元,全产业链产值260亿元,农民收入七成靠它。这哪是种苹果?这是在种“金果子”。可好东西也怕巷子深。过去,静宁苹果靠果商收购、中间转手,价格上不去,品牌也难立。这些年,静宁人想通了一个理儿:好苹果,不能只靠“种”,还得靠“卖”。从标准化种植到精深加工,从品牌打造到市场开拓,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慢慢建起来。尤其是“保险+期货”模式,给果农兜了底,让大家敢种、愿种、安心种。
这趟高铁背后,还站着一群“搭把手”的人。中国银河证券作为定点帮扶单位,多年来在育苗、种植、加工、销售各环节持续投入,帮着静宁把苹果产业做大做优。华铁传媒则用专业眼光,把高铁变成“移动窗口”,让品牌传播更精准、更高效。政府、企业、市场三方合力,才有了这趟“甜蜜专列”的启程。
其实,我们看到的不只是一趟列车,而是一种模式的成熟。静宁苹果的成功,不是偶然。它靠的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靠的是从“种得好”到“卖得好”的思维转变,靠的是把小苹果做成大产业的决心。静宁苹果不仅卖鲜果,还做成果汁、果醋、果酒、果脯,甚至开发出苹果面膜、苹果啤酒,产业链越拉越长。出口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起海外仓和专柜,真正实现了“甜出国门”。
搭乘高铁,跑的不只是品牌,更是信心。如今,静宁苹果品牌价值已达181亿元。这个数字背后,是35万群众的脱贫致富,是无数家庭的安稳日子。而这趟高铁,正把这份“甜蜜”送往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全国最活跃的市场。它穿行的不只是城市与城市之间,更是乡村与城市之间、生产与消费之间、过去与未来之间的距离。
一颗苹果,能走多远?静宁人用行动回答:能走遍全国,能走向世界。只要我们坚持品质、用好平台、凝聚合力,黄土高原上的“红果子”,一定能成为全国人民餐桌上的“幸福果”。
这趟“静宁苹果”号高铁,不仅跑出了速度,更跑出了希望。乡村振兴,正需要这样的“加速度”。
丨来 源 丨平凉市融媒体中心
丨 编辑丨李雨亭
来源:平凉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