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还在用垂媒抢线索、拼预算、卷转化率吗?这篇文章告诉你,传统线索模式已经不灵了。从空号泛滥到成本飙升,从数据孤岛到跟进割裂,车企营销正陷入“卷而无效”的泥潭。本文拆解七大问题,帮你看清变革的方向。
你还在用垂媒抢线索、拼预算、卷转化率吗?这篇文章告诉你,传统线索模式已经不灵了。从空号泛滥到成本飙升,从数据孤岛到跟进割裂,车企营销正陷入“卷而无效”的泥潭。本文拆解七大问题,帮你看清变革的方向。
1.1 用户主权时代的来临
2025 年,中国汽车市场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最新数据,2023 年上半年 25-30 岁购车群体占比达 37.2%,首次超越 35-40 岁群体成为第一大消费主力,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在 25 岁群体中更是高达 54.3%。这一数据背后,折射出的是整个汽车消费市场话语权的根本性转移 —— 用户主权时代已经全面来临。
用户主权时代的核心特征在于消费者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而是主动的价值共创者。调研显示,75% 以上的用户在到店前已经基本确定好要选购的品牌和车型,超过 50% 的用户希望能够像其他消费品一样转到线上渠道购车。这种决策前置化的趋势,彻底颠覆了传统的 “到店决策” 模式,使得汽车营销的重心必须从线下转移到线上,从 “销售导向” 转向 “用户导向”。
更深层的变革在于用户主权意识的觉醒。年轻消费者拒绝为 “信息差” 买单,转而要求购车流程的确定性与服务体验的标准化。数据显示,90 后群体对 “无需议价” 的满意度高达 89%,远超传统购车方式。这种消费观念的转变,正在倒逼整个汽车营销体系进行根本性重构。
1.2 传统线索模式面临的挑战
在用户主权时代的大背景下,以 “数量” 为中心的传统线索模式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汽车垂媒曾经是连接车企、经销商与消费者的关键桥梁,然而,随着消费者行为模式的深刻变化和新兴渠道的快速崛起,这一模式的局限性日益凸显。
首先是线索质量的严重下滑。某新势力品牌的调研数据显示,垂媒平台提供的线索中 70% 都是空号,200 个汽车之家线索大概只能成交 3 个,转化率仅为 1.5%。某二线豪华品牌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成交率约为 1%,而某一线自主品牌的成交率也仅为 2.5-3%。这种低质化趋势不仅增加了企业的营销成本,更重要的是错失了大量潜在的优质客户。
其次是获客成本的急剧攀升。据不完全统计,2024 年汽车行业单条成交线索成本已飙升至 1580 元,同比增幅达 31.7%,部分企业的单条成交线索成本甚至突破 2000 元大关。与此同时,汽车行业的平均利润率却从 4 年前的 6.2% 跌至 4.3%,有三分之一的国内车企卖一台亏一台。这种成本与收益的严重倒挂,使得传统的 “买量” 模式难以为继。
第三是渠道的极度分散化。传统汽车营销中,线索分散在官网表单、社交媒体、线下活动、垂媒平台等 10 多个渠道,72% 的汽车经销商因线索管理混乱导致跟进延迟。各渠道间数据不互通、资源不共享、话术不一致,不仅造成营销资源的浪费,也给消费者带来了割裂的品牌体验。
2. 黄金时代的落日:汽车垂媒的崛起与辉煌2.1 汽车垂媒的诞生与发展历程
中国汽车垂媒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 21 世纪初期,这一时期正值中国互联网产业的起步阶段和汽车市场的井喷式增长期。2000 年,年仅 26 岁的李斌在北京创办了中国最早的汽车类垂直网站 —— 易车网,开启了中国汽车互联网的先河。易车网最初分为易车企业网和易车服务网两个部分,前者提供市场研究服务,后者作为汽车门户,但在互联网泡沫破灭后陷入困境。
真正奠定汽车垂媒行业格局的是 2005 年李想创立的汽车之家。当时的汽车媒体市场以电视、广告、报纸和杂志等传统媒体为主,新浪、搜狐等互联网平台的汽车频道仅作为门户网站的补充项或事业部存在,并未深耕细作形成独立的 “生态圈”。因不满汽车媒体软文横行的现状,李想召集了一批爱车青年,创立了以 “用户利益第一位” 为理念的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的成功源于其独特的商业模式创新。平台搭建了 “模块化新车评测 + 用户社区” 模式,凭借真实客观的媒体测评、全面准确的车型数据库、丰富活跃的社区内容,在汽车媒体中迅速脱颖而出。不到一年的时间,汽车之家的访问量就位列国内汽车网站前列,成为消费者选车、购车的首选平台。
易车网在经历了 2000-2004 年的困境后,于 2004 年 11 月重新上线,被定位为新车导购平台,专注于经销商信息和报价查询。2009 年,易车网进行 “DNA 变革”,将战略重心重新放在个人用户上,开始提供 “看车、买车、用车、生活” 的全方位服务,并通过与传统媒体合作大规模投放广告来提升品牌知名度,改版后流量在 7 个月内增长了 5 倍。
2.2 垂媒如何重塑购车流程
汽车垂媒对购车流程的重塑是全方位和革命性的。在垂媒出现之前,消费者的购车决策主要依赖于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和 4S 店销售人员的面对面沟通,信息不对称问题严重,决策周期长,购买体验差。垂媒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
首先,垂媒构建了一个开放、透明的信息平台。汽车之家通过 “专业内容 + 用户社区” 的垂直模式,迅速超越新浪、搜狐等门户的汽车频道,成为消费者选车、购车的首选平台。平台提供的服务涵盖了汽车消费的全生命周期,从车型对比、配置分析、价格查询到用户口碑、用车体验分享等,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信息闭环。
其次,垂媒改变了消费者的决策模式。数据显示,80% 以上的用户在买车前都会通过汽车之家等垂直平台浏览资讯、对比车型。这种决策前置化的趋势,使得消费者在到店之前就已经完成了大部分的信息收集和比较工作,大大缩短了店内的决策时间,提高了购买效率。
第三,垂媒创新了汽车营销的商业模式。传统的汽车营销主要依靠品牌广告和地面推广,成本高、效率低。垂媒平台通过提供线索分发服务,实现了营销效果的可量化和可追踪。易车网在其发展高峰期,全年完成了约 5500 万个消费线索的分发,日均 15 万个。这种模式不仅降低了车企的营销成本,也提高了获客的精准度。
2.3 垂媒时代的市场格局与商业模式
2010-2020 年是中国汽车垂媒的黄金十年。在这一时期,汽车垂媒不仅确立了自己在汽车营销体系中的核心地位,更形成了独特的商业模式和市场格局。
从市场格局来看,汽车垂媒经历了从双雄争霸到三足鼎立的演变过程。2013 年 12 月 11 日,汽车之家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开盘价 30.16 美元,市值超过 30 亿美元,成为中国市值最高的汽车网站。2016 年,中国平安以 16 亿美元收购汽车之家 47.4% 的股权,正式成为其最大股东。
易车网则在 2010 年 6 月成功登陆纽交所,成为中国首家在海外上市的汽车互联网公司,市值一度达到 5 亿美元。2015 年,京东和腾讯以现金和独家资源的形式对易车网投资约 13 亿美元。2020 年 11 月 5 日,易车正式完成私有化退市,成为腾讯大家庭的一员。
2017 年,字节跳动推出懂车帝,正式入局汽车互联网,打破了原有的双雄格局。懂车帝凭借字节跳动的技术优势和流量资源,迅速崛起为第三极,形成了汽车之家、易车、懂车帝 “三垂” 鼎立的新竞争格局。
从商业模式来看,汽车垂媒主要采用 CPT(Cost Per Time,按时长付费)模式,通过向车企和经销商提供广告位和线索分发服务来获取收入。这种模式的核心是 “流量变现”,即通过聚集大量用户注意力,然后将其转化为商业价值。汽车之家在其巅峰时期,月活跃用户数量达到了 6403 万,稳居行业第一。
然而,这种以 “流量” 和 “线索量” 为核心的商业模式,也为后来的困境埋下了伏笔。当流量红利逐渐消退,用户注意力日益分散,单纯依靠 “卖流量” 和 “卖线索” 的模式就显得捉襟见肘了。
3. 传统线索模式的 “七宗罪”3.1 质量泥沙俱下:假号码、重复线索与竞品探子
传统线索模式面临的首要问题是线索质量的严重恶化,这已经成为困扰整个行业的顽疾。根据多家机构的调研数据,垂媒平台提供的线索中存在大量的无效信息,主要表现为假号码、重复线索和竞品探子等问题。
假号码问题尤为严重。某新势力品牌的调研显示,垂媒平台提供的线索中 70% 都是空号,这种高比例的无效号码不仅浪费了企业的营销资源,更重要的是错失了潜在的真实客户。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部分用户可能出于保护隐私的考虑提供了虚假信息;另一方面,也存在恶意注册、机器刷单等黑灰产行为。
重复线索问题同样突出。传统汽车营销中,线索分散在官网表单、社交媒体、线下活动、垂媒平台等 10 多个渠道,数据显示有 37% 的线索存在重复。这些重复线索不仅增加了销售团队的无效工作量,还可能导致对同一客户的多次骚扰,严重影响品牌形象和用户体验。
竞品探子的存在更是让问题雪上加霜。据业内人士透露,一些竞争对手会安排人员在各大垂媒平台注册,获取竞品的销售策略、价格信息等商业机密。这种行为不仅破坏了市场竞争的公平性,也让企业投入的营销费用打了水漂。
线索质量的低下直接导致了转化率的严重下滑。行业数据显示,汽车行业的平均线索转化率仅为 12.7%,而标杆企业的转化率可达 28.3%。某汽车行业营销专家指出,即使筛选出来的有意向的线索,在邀约试驾环节也会有大量折损,成交转化率不到 5%,有的甚至只有 2% 的转化率。
3.2 成本水涨船高:CPL 持续攀升与 ROI 下降
传统线索模式的第二个严重问题是获客成本的急剧攀升和投资回报率的持续下降。这一问题在近年来表现得尤为突出,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
CPL(Cost Per Lead,每条线索成本)的上涨速度令人震惊。据行业调研数据,2024 年汽车行业单条成交线索成本已飙升至 1580 元,同比增幅达 31.7%。更为严重的是,部分企业的单条成交线索成本已经突破 2000 元大关,而在 2020 年,这一数字还不到 1000 元。这种成本的快速上涨,与汽车行业整体利润率的下降形成了鲜明对比。
成本上涨的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首先是流量红利的消退,随着互联网用户增长放缓,各大平台的流量价格水涨船高。数据显示,抖音平台汽车内容的 CPM(千次曝光成本)较 2022 年上涨了 52%。其次是竞争的加剧,所有品牌都在争夺有限的用户注意力,导致竞价成本不断推高。
更令人担忧的是 ROI(投资回报率)的持续下降。虽然营销投入在不断增加,但实际的销售转化却没有相应提升。某汽车品牌的数据显示,尽管在垂媒平台的投入增加了 30%,但实际的成交率却从 3% 下降到了 2%。这种投入产出比的恶化,使得企业陷入了“不投等死,投了找死”的两难境地。
3.3 “围墙花园” 之困:数据孤岛与用户画像缺失
传统线索模式的第三个致命问题是数据的 “围墙花园” 困境。在这种模式下,用户数据被各大平台垄断,车企和经销商无法获得完整的用户信息,更无法构建有效的用户画像。
数据所有权的问题是 “围墙花园” 困境的核心。垂媒平台掌握着海量的用户数据,包括浏览记录、搜索行为、留资信息等,但这些数据都被封闭在平台内部,车企和经销商只能获得有限的线索信息,无法进行深度分析和二次开发。这种数据的不对等,使得车企在营销决策中处于被动地位。
用户画像的缺失严重影响了营销的精准度。懂车帝的数据显示,日活跃用户数达到千万量级,平台的高浓度购车人群(意向用户占比 54%)、新能源市场风向标(新能源用户占比 53%)等核心价值凸显。然而,这些宝贵的用户洞察数据都掌握在平台手中,车企无法直接获取和利用。
更为严重的是,各平台之间的数据壁垒使得用户信息更加碎片化。用户可能在汽车之家了解车型信息,在懂车帝查看评测,在小红书参考真实车主反馈,在抖音观看直播,但这些行为轨迹被分割在不同的平台,无法形成完整的用户画像。车企只能看到用户在某个平台上的局部行为,无法把握其完整的决策路径。
这种数据孤岛现象不仅影响了营销效果,也阻碍了企业的长期发展。在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数据已经成为企业的核心资产,但在传统线索模式下,企业的数据资产被平台绑架,失去了自主发展的能力。
3.4 内卷化竞争:同质化严重与获客难度加大
传统线索模式的第四个问题是严重的内卷化竞争。在这种模式下,所有品牌都在同一池子里 “抢鱼”,竞争手段同质化严重,获客难度越来越大。
垂媒平台的流量分配机制加剧了内卷化。各大垂媒平台的算法机制类似,都是通过竞价排名、付费推广等方式分配流量。这导致了 “价高者得” 的恶性竞争,企业不得不持续提高出价才能获得足够的曝光。数据显示,2024 年上半年有十余家车企市场营销费用同比增长,特别是在流量平台的投入大幅增加。
营销手段的同质化是内卷化的重要表现。在垂媒平台上,各品牌的展示形式大同小异,都是车型图片、基本参数、优惠信息等,缺乏差异化。内容创作也陷入了“标题党 – 同质化 – 数据造假” 的恶性循环。为了吸引眼球,各种夸张的标题和虚假的数据层出不穷,不仅降低了内容的可信度,也让用户感到疲惫和反感。
获客难度的加大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是用户注意力的极度分散,随着短视频、直播、社交媒体等新兴渠道的兴起,用户的注意力被严重稀释。其次是用户决策路径的复杂化,28.1% 的消费者将小红书作为了解汽车内容的第一选择,远超汽车垂直平台(19.2%)和短视频平台(9.1%)。用户不再依赖单一渠道,而是通过多平台交叉验证来做决策。
内卷化竞争的结果是“增量难寻,存量难守”。市场增长放缓,新用户获取成本越来越高,而老用户的忠诚度却在下降。数据显示,90% 的老车主对其他品牌有购车意向,59% 的老车主明确增换购时不会选原品牌。这种高流失率让企业陷入了 “不断花钱拉新,却留不住老客户” 的困境。
3.5 渠道分散化:多平台管理复杂性与协同难题
传统线索模式的第五个问题是渠道的极度分散化。随着数字营销渠道的不断增多,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管理复杂性和协同难题。
渠道数量的激增带来了管理挑战。传统汽车营销中,线索分散在官网表单、社交媒体、线下活动、垂媒平台等 10 多个渠道,每个渠道都有不同的规则、不同的格式、不同的反馈机制。企业需要在每个平台上建立账号、制作内容、管理互动、获取线索,这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
各渠道间的协同困难是另一个突出问题。72% 的汽车经销商因线索管理混乱导致跟进延迟。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数据不互通,不同渠道的线索信息格式不统一,难以整合;二是人员配置不足,很多经销商缺乏专业的数字化营销团队;三是流程不规范,没有统一的线索管理标准和跟进机制。
线上线下融合的难题尤为突出。虽然很多企业都在强调 O2O 模式,但实际执行中却困难重重。线上获取的线索如何有效分配给线下门店?线下的试驾体验如何反馈到线上?线上线下的价格体系如何统一?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就会造成“线上是一套,线下是另一套”的割裂局面。
渠道分散化还带来了成本的增加。企业需要在多个平台上重复投入,不仅是金钱成本,还有时间成本和管理成本。某经销商集团的调研显示,为了管理 10 多个营销渠道,他们需要配备专门的团队,每年的管理成本就高达数百万元。更糟糕的是,这种分散化还降低了营销效率,因为资源被稀释在各个渠道,难以形成合力。
3.6 跟进体验割裂:线索分配不及时与服务标准化缺失
传统线索模式的第六个问题是跟进体验的严重割裂。从线索产生到最终成交,整个流程中存在诸多断点,导致用户体验差,转化率低。
线索分配的不及时是最突出的问题。传统模式中,从客户线上留资,到分发给经销商,经销商再安排给 DCC(电话营销中心)通过电话与客户进行联系,这个过程往往需要数小时甚至一天时间。而研究表明,客户在留资后的 10 分钟内是最佳跟进时机,超过 30 分钟,意向度就会下降 50% 以上。这种延迟不仅错失了最佳沟通时机,也让客户感到被冷落,影响了品牌印象。
跟进流程的不标准化加剧了体验割裂。不同的销售顾问有不同的沟通方式,有的过于热情,让客户感到压力;有的过于冷淡,让客户觉得不被重视。话术的千篇一律更是让人生厌,很多销售还在使用 “您考虑得怎么样了?”” 我们最近有优惠活动 ” 等老套话术,无法打动已经被各种营销信息轰炸的现代消费者。
多店跟进造成的混乱也很常见。因为同一线索被多家经销商跟进,很多时候留资客户会接到来自不同经销店的销售人员的电话,造成对客户的打扰。这种 “多头管理” 不仅让客户感到困惑和反感,也可能导致内部竞争,影响品牌形象。
更严重的是,很多企业缺乏对跟进过程的有效监控。销售是否及时跟进?跟进的效果如何?客户的反馈是什么?这些关键信息往往无法及时获取和分析。某车企的调研显示,超过 40% 的线索在跟进过程中流失,但企业却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3.7 价值衡量单一:唯 “线索量” 论与长期价值忽视
传统线索模式的最后一个问题是价值衡量体系的严重单一化。在这种模式下,企业过度关注 “线索量” 和 “成交率” 等短期指标,而忽视了用户的长期价值和品牌建设。
唯 “线索量” 论导致了一系列问题。为了追求线索数量,企业可能会降低留资门槛,结果获得了大量低质量线索;可能会在多个平台重复投放,造成资源浪费;可能会采用诱导性话术,虽然获得了线索,但损害了品牌形象。
对用户终身价值的忽视是另一个严重问题。传统模式只关注单次交易的成功,而忽视了汽车作为高价值消费品的特殊性。一个用户的生命周期价值不仅包括首次购车,还包括售后服务、保险续保、二手车置换、增购换购、口碑传播等多个环节。据调查研究机构 IHS 的数据,一个新用户购买的新车生命周期是 79.3 个月,大概 7 年的时间。在这 7 年中,如果能够有效经营,用户带来的总价值可能是首次购车价值的数倍。
品牌建设的缺失也是价值衡量单一化的后果。在追求短期转化的压力下,很多企业放弃了品牌建设,转而采用低价促销、夸大宣传等短期行为。虽然可能带来一时的销量增长,但长期来看会损害品牌形象,降低品牌溢价能力。数据显示,汽车行业的平均利润率从 4 年前的 6.2% 跌至 4.3%,部分原因就是品牌价值的下降。
这种单一的价值衡量体系还导致了企业行为的短视化。企业更愿意投资于能够快速见效的渠道和方式,而不愿意在内容建设、用户服务、品牌塑造等需要长期投入的领域发力。这种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的思维模式,让企业陷入了低水平竞争的泥潭,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4. 用户主权时代的消费者行为变革4.1 购车决策路径的根本性变化
用户主权时代最显著的特征是消费者购车决策路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决策地点的转移,更体现在决策模式、决策要素和决策速度的全面革新。
决策地点的线上化是最直观的变化。调研数据显示,高达 75% 以上的用户在到店前已经基本确定好了要选购的品牌和车型,超过 50% 的用户希望能够像其他消费品一样转到线上渠道购车。这种趋势在年轻消费群体中尤为明显,他们从小就生活在互联网环境中,更习惯于通过线上渠道获取信息、比较产品、做出决策。
决策模式的多元化和复杂化是另一个重要特征。新一代消费者不再满足于单向的信息接收,而是通过多平台交叉验证构建起 “认知校准 – 体验验证” 的决策闭环。他们会在小红书上查看真实车主的使用体验,在懂车帝上了解专业的评测数据,在抖音上观看直播了解最新动态,在汽车之家上进行车型对比。这种多维度、全方位的信息收集方式,使得消费者的决策更加理性和精准。
决策要素的个性化趋势日益明显。传统的价格、品牌、配置等因素虽然仍然重要,但已经不是决定性因素。2024 年的调研显示,62% 的消费者将价格作为购车首要考虑因素,较 2020 年提升 27 个百分点。但同时,78% 的受访者将 “驾驶体验” 列为购车的首要因素,超越了传统的价格与品牌因素。此外,智能化配置、售后服务、品牌文化等因素的重要性也在不断提升。
决策速度的两极分化值得关注。一方面,对于已经有明确目标的用户,决策速度大大加快。由于信息获取便利,他们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比较和决策。另一方面,对于选择困难的用户,决策过程反而延长了。面对海量的信息和众多的选择,他们可能陷入 “选择焦虑”,需要更长时间来做出决定。
4.2 线上信息获取渠道的多元化
用户主权时代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线上信息获取渠道的极度多元化。这种多元化不仅体现在渠道类型的增加,更体现在各渠道功能的差异化和专业化。
社交媒体平台的崛起彻底改变了信息传播格局。2024 年的调研数据显示,28.1% 的消费者将小红书作为了解汽车内容的第一选择,远超汽车垂直平台(19.2%)和短视频平台(9.1%)。小红书在用户购车全周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51.4% 用户用于 “初步筛选,圈定备选”,57.7% 用于 “对比备选车型,深入研究”,30.7% 用于 “最后坚定购买信心”。
短视频平台成为信息传播的新阵地。抖音、快手等平台通过短视频和直播的形式,为用户提供了更加生动、直观的信息体验。数据显示,抖音平台汽车内容的 CPM 较 2022 年上涨了 52%,反映出车企对这一渠道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直播卖车更是成为新趋势,通过实时互动和场景化展示,大大提高了用户的购买转化率。
垂直平台的专业化优势依然明显。汽车之家、易车、懂车帝等传统垂媒虽然面临挑战,但在专业内容和工具服务方面仍有不可替代的价值。特别是在车型对比、配置查询、价格走势等需要专业数据支撑的场景中,垂直平台仍然是用户的首选。
新兴渠道的崛起带来了更多可能性。B 站凭借其独特的社区文化和年轻用户群体,成为汽车文化传播的重要平台;知乎以其高质量的问答内容,满足了用户对深度分析的需求;微信视频号则通过社交推荐机制,让优质内容更容易触达目标用户。这种渠道的多元化,为不同类型的用户提供了更多选择。
4.3 社交化决策与个性化需求的凸显
用户主权时代,消费者的决策越来越呈现出社交化和个性化的特征。这种变化深刻影响着汽车营销的策略和方式。
社交化决策成为主流趋势。消费者不再是孤立地做出购车决策,而是在社交网络中寻求认同和建议。数据显示,57.1% 用户通过小红书了解汽车内容,“汽车之家”” 懂车帝 “等垂直平台、抖音及熟人推荐也进入 TOP5 信息源。特别是在“ 她经济 ” 崛起的背景下,女性用户对社交化决策的依赖程度更高,2023 年女性用户占比达 25.9%,同比增加 12.6%。
KOL 和 KOC 的影响力日益扩大。在信息过载的时代,消费者更愿意相信 “懂行” 的人。从专业的汽车评测人,到普通的真实车主,他们的意见都可能影响购买决策。特别是在小红书等平台上,用户更看重真实、具体的使用体验分享,而不是官方的宣传话术。
个性化需求的爆发式增长是另一个重要特征。消费者不再满足于标准化的产品和服务,而是追求能够体现个性、符合需求的定制化方案。调研显示,85 后 / 90 后更愿为 “自动泊车”” 语音交互 ” 等智能配置多支付 10%-15% 溢价。61% 消费者将定制能力列为购车关键指标,基于模块架构开发的车型用户活跃度较传统车型激增 83%。
圈层化消费特征明显。不同的兴趣圈层有着不同的消费偏好和决策逻辑。比如,越野爱好者更关注车辆的越野性能和改装潜力,新能源用户更看重智能化水平和充电便利性,家庭用户更关注空间和安全性。这种圈层化特征要求企业必须采用更加精准的营销策略,而不能再用 “一刀切” 的方式对待所有用户。
5. 变革已非选择,而是唯一出路当Z世代成为消费主力,他们的购车决策路径早已不再是“看广告-搜垂媒-到店试驾”的线性流程。他们活在社交媒体里,相信KOL的实测,乐于在直播间互动,习惯用小程序一键预约。他们不再是被动等待召唤的“线索”,而是拥有绝对主权、期待被尊重和个性化对待的 “用户”。
在用户主权时代,继续坚守以“数量”为中心、以“收割”为目的的传统线索模式,无异于刻舟求剑。
这场变革,早已不是“要不要做”的选择题,而是“如何活下去”的必答题。
Olivia,,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一个致力于分享加倍干燥专业干货的空想家。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来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