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人在沙漠里养了一群鸡,居然解决了国际治沙难题。这是央视和国家林草局都报道过的真实案例。我知道你肯定有疑惑,鸡能把山坡啃得光秃秃,要怎么治理沙漠呢?
中国人在沙漠里养了一群鸡,居然解决了国际治沙难题。这是央视和国家林草局都报道过的真实案例。我知道你肯定有疑惑,鸡能把山坡啃得光秃秃,要怎么治理沙漠呢?
信息来源:中国林草局官网
养鸡治沙的模式在我国多地同时上演。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的库布齐沙漠是我国第七大沙漠,这里年降雨量只有400毫米,蒸发量却达到2000毫米以上,过去几乎被一片黄沙覆盖。但自从这里兴建了大批光伏发电站后,有一批养殖户打起了光伏板下养鸡的主意。
光伏板有效隔绝了阳光照射,植物和鸡群在光伏板下都能更好地生长。于是养殖户通过播撒饲料,吸引鸡来到光伏板下排泄。鸡粪是优质的有机肥,含有土壤所需的氮磷钾成分,并且含量分别是猪粪的4.1倍、5.1倍和1.8倍。此外还含有18%的粗蛋白 2.5%的脂肪,11%的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物质。
这个过程中鸡爪也没闲着,会不断刨地让这些天然有机肥进入到土壤深层,最大程度改善土质。久而久之土地肥力得到了提升,可以就地种植沙棘、梭梭等耐旱植物。这时光伏板该发挥作用了。
光伏板隔热的同时,也阻止了土壤水分蒸发,再配合清洗光伏板时流下的水,这些植物很快破土而出,有效治理了沙漠。
你问鸡不会把这些植物啃光吗?其实这批鸡在种植植物前,早就转移到别的地方了。养殖户准备了一个个移动鸡舍,采用定点喂食定点施肥的方式,带着鸡一点一点改良沙漠土质,为沙漠植绿提供条件。
类似的事情也出现在内蒙古中部的浑善达克沙地。这片沙地水土条件比较好,分布着许多小湖、河流和沙泉。然而在近代却因为过度放牧,出现了草场退化河湖萎缩的情况。上世纪末这里的沙丘面积占比已经达到了61%,颇有成为大型沙漠的趋势。
在这种情况下,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的科学家们扎根在沙地里,发现当地人主要靠牧羊为生。一头羊平均每天要吃5公斤以上的鲜草或1.8公斤的干草,这些草料足以喂养20只鸡,而且羊粪的肥效也没有鸡高。
因此他们尝试把养羊换成养鸡,并控制鸡群的数量和密度,来减少对沙地里天然草场的破坏。养鸡的效果也立竿见影。
这些鸡平时能吃草里的虫子,不仅对草地的消耗较少,而且粪便反过来促进了植被生长。没过多久就让这片沙地的植被覆盖度从不足30%,提升到60%以上。产草量更是从过去每亩不足30公斤,提升到每亩400公斤以上,创造了鸡进沙退的奇观。
而养鸡的收益也不比过去养羊差。鸡的饲养周期短、见效快,再加上它们平日长在沙地里,运动量也更大,鸡和鸡蛋的品质都远高于市面标准。当地养殖户往往还没来得及售卖,就已经在线上被订购一空。
位于浑善达克沙地内的内蒙古巴音胡舒嘎查,还推行了体验式旅游,让游客亲身体验饲养这批沙漠鸡,收获了沙漠治理和发展经济的双重成效。
参考资料:
1. 用科学技术书写防沙治沙新答卷——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2. 谁在“主宰”沙尘暴?浑善达克沙地生态治理调查与思考——中国气象局
3. 不走寻常路,浑善达克沙地里牧民养鸡治沙——北青网
4. 为了治沙,这位研究员在草地上养了5万只鸡——中国科学院大学记者团
来源:爱唠嗑的老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