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多地经历“换季式”降温,不少人都穿上了厚衣服。是不是多穿点就能防感冒?其实,感冒还真不是“冻”出来的!
近期,多地经历“换季式”降温,不少人都穿上了厚衣服。是不是多穿点就能防感冒?其实,感冒还真不是“冻”出来的!
图源:AI生成
感冒出现4种情况不要扛
感冒的根本原因是病毒通过飞沫或接触传播进入了呼吸道。为什么有的人一降温就感冒?这是因为气温的急剧变化会让呼吸道黏膜更敏感。
当天气突然变冷时,黏膜的防御功能也会随之下降,给病毒和细菌提供了可乘之机,让人觉得“天气降温就感冒了”。
很多人认为感冒不过是流鼻涕、咳嗽,无论吃不吃药过一周就会好。但感冒症状有轻有重,完全靠“硬扛”并不科学。
对于健康成年患者来说,感冒大多呈自限性,病程一般7天左右,部分人可能持续2周。
“自限性疾病”指的是一些疾病有自己的病程,这个过程不会无限扩大,就算没有特殊的针对病因本身的治疗,在人体免疫系统正常的运作下,通常疾病也会渐渐改善。
但感冒可能引发一些并发症,轻则表现为上呼吸道不适,重则将导致肺炎、心肌炎、脑炎等。感冒出现以下4个情况应立即就医:
1.高烧持续3天以上或体温超过39℃;
2.呼吸困难、胸痛、意识模糊;
3.症状持续超10天无改善或加重;
4.儿童、老人、孕妇及慢性病患者病情较重。
感冒后要避开3个常见误区
强行“捂汗退烧”
很多人感冒时会伴有发烧症状,觉得盖上被子出了汗就能退烧。其实,过度捂汗易脱水,儿童还易发生高热惊厥,应合理散热。
滥用抗生素
阿莫西林、头孢、左氧氟沙星等常在感冒中被误用的“消炎药”其实是抗菌药,也叫抗生素,对病毒引起的感冒并无治疗效果,该药必须在专业医师或药师指导下使用。
图源:AI生成
把中成药“万能化”
中药需辨证使用,不能盲目自行用药,如果风寒感冒误服清热药,如同“雪上加霜”。
预防感冒要注意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感冒流行期间外出要注意佩戴口罩,保持室内通风,避免与感冒患者近距离接触,注意手卫生。
此外,按揉手掌上的鱼际穴可以提升阳气,预防秋冬季反复感冒。双手虎口交叉后,右手拇指指尖按压的地方就是鱼际穴,反之左手也是如此。每次连续按压1分钟,大概100次左右,按压时有酸麻感即可。
冬季运动切记“三不宜”
俗话说得好,“冬天动一动,健康一个冬”。冬季运动既能增强抗寒力,还能提升免疫力,但冬季不宜进行太过剧烈、消耗过大的活动,只要做到微微出汗、身体发热、呼吸加快的程度,就能收获健康效益。
宜缓不宜猛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国民健康指南》指出,一次完整的体育健身活动应包括准备活动、基本活动和放松活动。冬天人体肌肉较为僵硬,如果缺少必要的准备活动来预热身体,运动损伤的几率会大大提升。运动前要先热身5–10分钟,循序渐进,避免突然“发力过猛”。活动肩颈、膝踝关节,做些小幅度拉伸可有效预防运动损伤。运动后要做5-10分钟整理运动,帮助肌肉放松。宜暖不宜寒冬季晨起气温低,空气湿度大,容易刺激呼吸道和心血管系统,尤其对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不利。建议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等人群等太阳出来气温升高后再外出锻炼,最佳时段是上午9点到11点或下午3点到5点。雨雪或空气质量不佳的天气应尽量避免户外运动,可选择在室内进行原地踏步、健身操等项目,确保安全。宜护不宜露冬季早晚温差较大,户外运动时要注意衣物轻软宽松,不宜过紧。热身后身体微微出汗时,再脱去一些厚衣服。提倡“洋葱式穿衣法”(内层穿吸湿排汗的贴身衣物,中层加毛衣或抓绒保暖,外层穿防风防水的外套)。运动过程中可根据体感适时增减衣物,防止出汗后受凉。
需要注意的是,感冒的人不宜进行剧烈运动,因为感冒发烧后一个“致命操作”可能猝死,建议彻底恢复后再开始锻炼。
来源:智慧生活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