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六十年代街头巷尾的小人书摊,是孩子们开心快乐的美好时光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1-14 08:30 1

摘要:今天的孩子或许没见过从前的小人书店(摊),但对于上世纪的福州孩子来说,那里小人书的魔力,并不输给今天的任何一款电子游戏。花上一分硬币,你就可以看一本心仪的小人书,咬咬牙花一毛多钱,你就能把全套十几集故事全看下来。

叶剑凌

今天的孩子或许没见过从前的小人书店(摊),但对于上世纪的福州孩子来说,那里小人书的魔力,并不输给今天的任何一款电子游戏。花上一分硬币,你就可以看一本心仪的小人书,咬咬牙花一毛多钱,你就能把全套十几集故事全看下来。

小人书雅称连环画,成人手掌般大小,除封面彩色的外,内文线条画皆为黑白,生动有趣的人物故事,简短通俗的文字说明,足以让当年孩子对书中的世界如痴如醉。

小时候我家周边有几家小人书店,印象深的有鼓楼路口店,离我读书的鼓一小很近;有井大路店,与牛奶供应点一起挤在门洞里;还有七星井巷口店,离我家近,是我最常去的一家。

七星井巷因为有眼七个井口的公共大井而闻名,小店就开在巷口与大路的拐角处。每天一开门,便展现它花花绿绿的行业底色,在古朴土灰的街面上格外惹眼。小店门头二三米宽,进深很浅,靠里墙一长排简易书架,层板上的小人书都用牛皮纸蒙面,面皮和书脊上分别有毛笔写的书名和编号。小人书原有的彩色封面,都裁下来贴在一人多高的书目板上,好让读者挑选。书目板可挂可摆,板面越多,说明店里存书越多。天气好的日子,店家就把最新潮最有吸引力的书目板摆在人行道上,借五颜六色吸引路人,成为这片街区最具文化与艺术品味的一道绚丽色彩。

七星巷口店小人书算多的,很多中外文学名著在看到原作之前,我在四五年级时就先看到了它的小人书版本。像《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像苏联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卓娅》等,还有建国后出版的《雷锋》《董存瑞》《黄继光》《狼牙山五壮士》《羊城暗哨》《铁道游击队》等很多,那时孩子们都爱看打仗的小人书,战争场景冲击感很强,古代将军挥戈舞戟斩敌酋,近代军人穿越炮火灭敌顽,英雄功绩深深印在脑海里,令人崇拜,有一种长大也要当英雄的暗暗冲动。

书店管理员是个年逾五十的男人,个头矮,人精瘦,夏天时总穿件松垮的白纱背心和土黄短裤,很少换装。孩子们私下都叫他小人伊伯,是从〝小人书伊伯〞简化掉“书”字演变过来的。小人伊伯脾气好,对大人孩子都是笑眯眯的,说话轻声细语。多个孩子一起来挑书时,叽叽喳喳声不停,小人伊伯会竖起食指贴在嘴唇上,示意小声一点,别吵了他人看书。帮孩子们选好书后,他一手递书一手收钱,常说一句:慢慢看呵,那边有位子。没座位时他就说,坐条凳的挤挤,挤一个都有座了。又招呼一个胖孩子,来来,你坐我位置上,边说边让出椅子,自己便一直弯腰贴扒在小桌上,记录刚租出去的图书编号和收到手的钱,一分二分的,都不遗漏。我们常去后,也学了点歪伎俩,邀上二三个伙伴同去,每人租一本,看完后悄悄互换着看。小人伊伯发现后阻止了我们,说规定不可以这样的,要我们每人补一分钱。后来去多了,脸面混熟了,他知道我们都是兜底也才几分钱的穷小子,对我们“揩油水”的小动作就睁只眼闭只眼,权当没看见。店里少收了几分钱,我们则一分钱掰二分三分用,看了二三本书。那年代小人书店属集体所有制,每一笔收入都交公,收多收少大概不影响管理人的固定月工资。

当年家家都穷,家长们关注的是填饱孩子肚子而不是填饱他们脑子,很少会主动给孩子买业余书籍,除了看电影,平时也没什么娱乐文化活动,看小人书就是那年代最好的消遣,大人爱看,小孩更爱看,消费也承受得起。家长们支持孩子上小人书店,认为孩子爱看书都是好事,给个一分两分钱,就能让孩子在一个有文化品味的地方熏陶小半天,长点课外知识。因此,书店每到中午、星期六下午和星期天,看书的孩子都很多,尤其男孩更多些。小人伊伯是人来越多手头越忙笑靥越开,店里坐不下了,他就把备用的椅凳还有一片门板摆上人行道,看书人就挤在那些高底不一的椅凳和床板上阅读,也算街头一景。一些成人或大孩子,还喜欢边看书边嗑瓜子蚕豆,瓜豆壳在人行道上洒落一地,都是小人伊伯每天收摊后去打扫干净。要落在今天,小书店如此占道经营加破坏环境卫生,恐怕早让城管端掉了。

小学毕业那年,“文革”来了,我们渐渐感觉书店里味道变了,新书不再增加,现有的小人书还从书架上不断抽走,说是“封资修毒草”,其中很多是我们没看过的新书。随之,书目板上的彩色封面也一张张揭去,留下块块刺眼的斑白。小人伊伯的书架上,再不是满满当当整齐的图书,而是这里缺几本,那里少一片。三天两头,要照上面发下来的目录,把一册册的“毒草”从书架上摘除并收进纸箱,等待处理。生意一天天冷清下来,小人伊伯脸上习惯性的微笑,也似一天天被人抽去,眼神僵直了,整个人无精打采。孩子们兴趣开始转向街头,看抄家烧旧书,看戴高帽游街,看批斗走资派,看铺天盖地的大字报,还摩拳擦掌奋力哄抢造反派的传单,比赛那些颜色零乱的纸片谁抢到最多。

冬天来了,我因学校停课无所事事,路过巷口小人书店,见门板少卸了两片,店门似开非开,走进去,店内光线黯淡,毫无生气,小人书在书架上东倒西歪零落摆放,小人伊伯倦缩在小桌后,先看着我发愣,后又认出来了,说我长高了,又问几年级了?我回答后他有些感慨,小学都毕业了,在我这看过多少书?今天你想看什么自己找,我不收你钱。沉静片刻后又喃喃自语,这店早晚要关门的,做不下去了。很快,小人伊伯的衰言应验了,进入新年后,周边的小人书店纷纷关门,小人伊伯和巷口那片曾让人们十分迷恋的色彩,也从此消失了。我们这些没学上又无处可去的孩子,就像失去了锚的船,开始在街头无目的地漫游,离开了小人书的世界,真实世界里只剩下震耳的口号与席卷一切的狂飙。

很多年后,我依然会想起小人伊伯,想起那道关闭的木门,我童年时代沐浴过的那一道文化霞光,便是在那里熄灭的。想到小人伊伯和他的小人书店,连同那花一分钱就能买来一节课快乐的岁月,被一同封进了历史纸箱,这多少有点感伤。从那以后我再没看过小人书,也无处可看了。失锚的人生小船,从童年漂向少年、青年,只是不知,在没有小人书乐趣的孩子心灵里,后来靠什么来填补?那道古朴的木门背后,还能找到童年时那片快乐的色彩吗?

文章原名《小人尹伯和那片色彩》

来源:一风200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