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被供着,狗能吃肉,人却怕它通灵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1-14 08:00 1

摘要:历史上确实有人吃过猫肉,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猫肉口感酸柴,不适合作为日常食物,人们不吃猫肉不是因为害怕,而是尝试后发现不值得食用,古代人能够接受吃蝎子、蛇和蝉蛹,猫没有被端上餐桌与健康无关,而是文化观念给它贴上了特殊标签,隋唐时期宫廷流行猫鬼巫术,传说猫能够

历史上确实有人吃过猫肉,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猫肉口感酸柴,不适合作为日常食物,人们不吃猫肉不是因为害怕,而是尝试后发现不值得食用,古代人能够接受吃蝎子、蛇和蝉蛹,猫没有被端上餐桌与健康无关,而是文化观念给它贴上了特殊标签,隋唐时期宫廷流行猫鬼巫术,传说猫能够害人,武则天因为担心萧妃化作猫来报复,便下令禁止养猫,这个事件传播开来后,猫就成了权力斗争中的牺牲品,再没有人愿意接触它了。

猫逐渐被捧上高位,佛教传入后寺庙开始养猫,用来镇住邪气驱赶鬼怪,猫生性安静动作灵巧,很适合担任护法角色,明朝皇帝朱厚熜特别喜爱猫,给它们封官职用金棺材下葬,太监想升官得先讨好猫,宫里的猫活得比人还尊贵,文人也跟着追捧,陆游写诗说带着盐巴接回小猫,把猫当成宝贝养着,猫从抓老鼠的工具变成有性格有感情的家人。

宋朝之后,猫就不再需要抓老鼠了,人们养猫主要是为了找乐子,而不是防鼠患,猫本身爱干净,不爱乱叫,性格又带着几分清冷,很受文人墨客的喜欢,如今城市里独自生活的年轻人,还有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也愿意养只猫做伴,一个人住的时候,猫能陪着说说话,还不用每天带出门遛,家里空间不大,花费也不多,更重要的是它不缠人,人可以忙自己的事,猫就安静地睡觉,这种彼此独立的感觉,反而让人更想亲近它。

法律也开始保护猫了,2024年修订的动物防疫法里专门提到“伴侣动物”,把猫和狗都算在里面,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已经出台规定禁止虐待宠物,吃猫肉这件事过去可能没人管,现在很容易被人举报,甚至可能违法,年轻人听到谁吃猫肉,第一反应是这人精神有问题,猫的身份从“不能吃”变成了“不该吃”。

广东那边还有人吃猫肉,这道菜叫"龙虎斗",不过最近几年老店都悄悄撤掉了猫肉菜单,因为顾客一投诉,舆论压力太大,老板实在扛不住,越南那边吃猫的习惯也没多少人跟着学了,年轻一代觉得吃猫是野蛮行为,算不上地方特色,猫的形象也在变化,从以前吓人的猫妖猫仙,变成了动漫里的萌角色,比如《百妖谱》里的猫精,看着可爱一点不吓人,以前的禁忌现在成了娱乐素材。

狗和猫在中国人眼里很不一样,狗能看家护院,对人忠诚听话,功能清楚明白,古代还拿狗做祭祀,死后埋在一起,叫做犬冢,猫却显得神秘难驯,喜欢独来独往,经常跟一些神神叨叨的事情扯上关系,人们觉得猫可能通灵,但又离不开它,猫不像狗那样被当作工具或者财产,反而更像是家里一个不讲道理但必须尊重的成员,你养它的时候它不一定搭理你,你不理它它也不会走,这种不远不近的关系,反而让猫在中国文化里站住了脚。

猫的地位变了,其实是因为人对动物的态度在变化,从过去看重实用,到后来产生情感依赖,再到如今有了法律保护,猫一步步从边缘走到了中心位置,它自己没变,是人看待它的眼光变了,现在谁家养了猫,邻居不会问这猫能不能吃,而是关心猫乖不乖,猫还是那只猫,只是人不再把它当成食物,而是当作家人来对待。

来源:花神一点号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