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记者从“湘雅·长沙国际消化代谢病论坛”上获悉,目前胃癌是全球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胃癌患者约占全球40%,胃癌死亡人数占全球50%,胃癌死亡率位列所有癌症前三位,且年轻患者比例上升,90后胃癌病例增多。长沙市第一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长沙医院)血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杨蔚然 通讯员 刘洁琼
近日,记者从“湘雅·长沙国际消化代谢病论坛”上获悉,目前胃癌是全球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胃癌患者约占全球40%,胃癌死亡人数占全球50%,胃癌死亡率位列所有癌症前三位,且年轻患者比例上升,90后胃癌病例增多。长沙市第一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长沙医院)血液肿瘤科主任、主任医师刘冀衡表示,早期筛查如胃镜检查对提高治愈率至关重要。
90后胃癌患者明显增多
刘冀衡介绍了门诊最近接诊的几个病例。
33岁的刘女士,近半年时常感觉上腹间断性隐痛,食欲有所减退,伴有反酸和嗳气,起初她以为是胃炎,就没在意。最近3个月,这些症状反复出现,且体重急剧下降。在家人劝说下,刘女士到长沙市第一医院血液肿瘤科就诊。检查后,她被诊断为胃印戒细胞癌,并胃周淋巴结、腹膜转移,分期已为IV期。因病情发现较晚,经过多学科(MDT)专家团队会诊后,刘女士接受了术前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目前病情逐步稳定。
35岁的钱先生,近1个月以来感到头晕、乏力不适,在当地医院检查发现全血细胞减少,以为是血液病,于是到长沙市第一医院血液肿瘤科就诊。完善骨髓检查发现有癌细胞,然而增强CT、PET—CT检查都没发现原发灶,进一步做胃肠镜检查发现胃部病变,病检证实为胃癌。
“幸好及时做了检查,然后手术,不然后果不堪设想。”28岁的张先生在单位体检时,自行加做胃镜检查,及时发现了胃癌。张先生介绍,之前感到食欲减退、乏力等不适,到医院检查发现有轻度贫血,但肿瘤标志物筛查发现CEA偏高,进一步做CT检查发现胃壁增厚,经胃镜检查确诊为胃癌。根治性手术后,目前恢复良好。
刘冀衡解释,胃癌是由胃黏膜上皮和腺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占我国恶性肿瘤的前三位,多发年龄为40至60岁,男性多于女性。近年来,年轻患者比例上升,90后胃癌病例增多。
胃癌一发现多是中晚期,由多种因素造成
刘冀衡介绍,胃癌早期症状隐匿而不典型,80%在首次确诊时就已是进展期(中晚期),这种情况由多种因素造成。
一是胃癌“狡猾”的特性,早期症状隐匿,且无特异性,可能出现的症状有上腹不适、饱胀感、嗳气、恶心、轻度反酸等,与普通的胃炎、胃溃疡、消化不良等症状相同,极易被忽视。上腹部不适或隐痛,如饭后或空腹时上腹部隐隐作痛、胀闷,类似胃炎或溃疡的症状。消化不良,反复出现饱胀感、嗳气、反酸,或食欲减退,尤其是厌油腻食物等。恶心或呕吐,若肿瘤靠近幽门,可能引发呕吐。贫血,部分患者因肿瘤溃疡慢性失血,或胃黏膜对造血原料吸收障碍导致贫血。体重下降,无明显原因的体重减轻。大便异常,解黑便或大便潜血阳性,可能提示胃部微量出血,需要重视。
二是大多数人对胃癌早期症状不重视,认为是“老胃病”,自行服用胃药可缓解,而很多药物如抑酸药确实能暂时缓解症状,但反而掩盖了病情,造成“好转”假象,让人放松警惕,以为“忍一忍就过去了”,不愿意去医院做检查。加上对胃镜检查的恐惧感,习惯拖延检查。
三是常规体检较少包含胃镜检查,公众对胃癌筛查认知度低。幽门螺杆菌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查等,针对性筛查普及率不足,高危人群主动筛查率更低。
四是忽视高危因素,长期吸烟饮酒、高盐饮食、腌制食品摄入等危险因素持续存在。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等癌前病变未规范随访,有胃癌家族史者未定期进行胃镜监测。
五是医疗资源不均,基层医疗机构胃镜设备配置不足,筛查能力有限。部分患者出现症状后,首选药物治疗而非胃镜检查。偏远地区就医不便,诊断延迟现象突出。
八成胃癌与幽门螺杆菌有关
刘冀衡介绍,在胃癌确诊病例中,80%的胃癌与幽门螺杆菌有关,且幽门螺杆菌在人群中可相互传播,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以从源头上预防患胃癌的风险。
平时的一些常见病,如消化不良的症状、消化性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等,也与细菌密切相关。据相关统计数据,长期被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人,胃癌发病率是正常人群的6倍。
目前,我国近一半的人群感染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是通过“口—口”途径传播,是典型的“病从口入”。人们在日常饮食中,同桌吃饭、不采取分餐制、不使用公筷等,均有可能相互传染。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患者,如果不及时根治,会增加患胃癌的风险。
此外,一些地区的饮食习惯也是导致胃癌的因素之一。如食物中亚硝基类化合物可诱发胃癌,长期吃高盐、腌制食品如咸鱼、泡菜、烟熏烧烤食物等,均可导致胃癌。
在诊断上,胃镜检查是胃癌早期诊断的“金标准”,可直接观察病变并取组织活检,进行病理分析,提高早期癌检出率。增强CT或PET—CT检查,主要用于判断胃癌的病灶大小、位置和是否转移,用于评估肿瘤分期及转移情况。血液检查如肿瘤标志物检查,可作为一个参考指标,用于随访或观察治疗效果。
远离胃癌要守住六大防线
刘冀衡介绍,胃癌的治疗一般包括手术治疗、化学治疗、放射治疗,还有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等。
预防重于治疗,远离胃癌要守住六大防线:
健康饮食。少吃腌制、熏烤和高盐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补充足够的纤维素,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保持营养均衡,有助于胃的健康。
筛查幽门螺杆菌。建议定期到医院检测,若检测出被感染,需及时进行治疗,能有效降低患胃癌的风险。
戒烟限酒。吸烟和酗酒都被认为是胃癌的危险因素,减少或戒掉这些不良习惯,对保护胃健康至关重要。
高危筛查。年龄≥40岁、长期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家族史、胃癌高发地区人群、高危因素如吸烟、重度饮酒、高盐、腌制饮食等,建议1~2年进行胃镜检查。
保持体重。超重或肥胖会增加多种癌症的风险,可以通过合理的饮食搭配和适度的运动保持体重,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心理减压。长期的压力和焦虑可能会对消化系统产生负面影响,进而影响胃的健康。保持积极的心态,适时运动、减轻压力,间接保护胃部健康。刘冀衡提醒,胃癌虽凶险,但可防可治,早期发现、胃镜筛查、根除感染原、健康饮食、良好心态是关键。
来源:长沙晚报掌上长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