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原以为要对簿公堂‘撕破脸’,没想到法官帮我们保住了情分,还拿回了欠款!”近日,在柳河县人民法院调解室,拿到调解协议的孙某难掩激动。这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在法官的调解下,不仅化解了债务矛盾,更留住了两人多年的友情。
“原以为要对簿公堂‘撕破脸’,没想到法官帮我们保住了情分,还拿回了欠款!”近日,在柳河县人民法院调解室,拿到调解协议的孙某难掩激动。这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在法官的调解下,不仅化解了债务矛盾,更留住了两人多年的友情。
时间拉回到2024年,郭某因生活困难向好友孙某借款1.5万元。借款到期后,郭某以没钱为由迟迟不还,双方几次协商都不欢而散,曾经的好友渐渐形同陌路。孙某无奈之下向法院起诉,希望通过法律途径追回欠款。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仔细梳理案情,发现双方争议焦点仅在还款时间与金额上,并无根本性矛盾,且彼此曾有信任基础,调解或许是更优解。
为避免“赢了官司、失了情谊”,承办法官采用“背靠背”沟通与“面对面”协商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调解工作,一方面向郭某耐心释法,明确逾期还款不仅要还本金,还需要承担利息、诉讼费等额外成本,让他认清违约后果;另一方面,倾听孙某的顾虑,安抚其情绪,引导双方换位思考。
经过多次沟通,郭某终于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不当之处,主动提出分期还款方案。孙某也体谅对方的困境,同意适当减免部分利息。最终,双方当场签订调解协议,约定郭某分期还清欠款。至此,一场剑拔弩张的纠纷就此画上句号。
在民间借贷中,务必保留书面借据、转账记录等关键证据,明确借款金额、利率、还款期限等信息。遇到纠纷时,可优先选择调解,通过理性协商减少对立,共同守护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
来源:平安吉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