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总决赛关键时刻,孙铭徽一脚把球踢飞三米高,结果CBA只罚3万不禁赛?网友炸锅:这要是普通球员早被‘杀鸡儆猴’了!”昨晚CBA官方一纸罚单,直接把#孙铭徽脚踢球#送上热搜,但仔细一看,广厦看似被重罚20万,实则核心球员全身而退。这背后到底是规则漏洞,还是CBA
“总决赛关键时刻,孙铭徽一脚把球踢飞三米高,结果CBA只罚3万不禁赛?网友炸锅:这要是普通球员早被‘杀鸡儆猴’了!”昨晚CBA官方一纸罚单,直接把#孙铭徽脚踢球#送上热搜,但仔细一看,广厦看似被重罚20万,实则核心球员全身而退。这背后到底是规则漏洞,还是CBA“和稀泥”?
先看CBA官方公布的处罚明细(划重点!):
- 孙铭徽**脚踢比赛用球,罚款3万(未禁赛);
- 广厦老板楼明大闹技术台,停赛2场+罚款5万(但老板不上场打球啊!);
- 随队人员石某某**掌掴北京队工作人员,被行政拘留8天+罚款300元(已移交公安机关);
- 广厦俱乐部**合计被罚12万+取消赛区评优资格,外加“口头警告”:再闹事就空场(但本赛季大概率不执行)。
网友神吐槽:
“罚老板停赛?他又不穿球衣!孙铭徽要是禁赛,广厦直接崩盘,CBA敢吗?”
“主场球迷骂人+打记者,最后就罚个12万?难怪有人说‘钞能力’战胜规则!”
二、孙铭徽为何逃过禁赛?规则解读藏玄机
1. 官方解释:初犯+情节“不恶劣”
根据CBA《纪律准则》第二章24条,故意踢球首次违规可罚款1-5万,仅“情节恶劣”才停赛1场。孙铭徽踢球发生在赛后,且未伤人毁物,被认定为“情绪发泄”而非恶意挑衅,罚款3万已是中等偏上处罚。
2. 媒体人揭秘:总决赛的“潜规则”
资深记者付政浩点破关键:“总决赛核心球员禁赛=直接改变冠军归属,CBA历来慎用‘极刑’。” 回顾历史,类似情况(如球员摔毛巾、踢广告牌)多数以罚款了事,除非涉及打架或辱骂裁判。
3. 争议点:他真的算“初犯”吗?
有球迷翻旧账:季后赛八强赛时,孙铭徽曾把球怒砸向观众席,但当时未受处罚。按规则,未被追责的行为不累计次数,这才让CBA认定本次是“首犯”。
三、广厦的“连环爆雷”:从老板到球迷,全员上头?
这场G5堪称“失控现场直播”:
老板楼明带头冲技术台咆哮,煽动球迷喊“黑哨”(被镜头拍个正着);
主场球迷辱骂北京队员+围堵客队更衣室,甚至有光头哥打掉记者手机(石某某身份实为随队人员,非普通球迷);
主帅王博离场时踹广告牌(神奇躲过处罚,网友调侃:“脚法比孙铭徽准”)。
CBA的“双重标准”质疑:
同样踢东西,孙铭徽罚3万,王博零处罚?联赛回应称“广告牌属广厦财产,未破坏联赛设备”。
支持严惩派:
“规则不硬气,以后谁都敢闹!青岛外援投诉孙铭徽扔球时,就该重罚立威!”
理解体谅派:
“球员输球情绪崩溃可以理解,总决赛压力太大,禁赛毁掉系列赛更可惜。”
1. 商业利益优先? 孙铭徽禁赛=总决赛悬念暴跌=收视率和赞助商损失。
2. 怕球队“掀桌子”? 参考过往案例,重罚可能引发俱乐部抗议甚至罢赛风险。
3. 规则本身模糊 “情节恶劣”全凭联赛解读,缺乏量化标准(比如踢球高度、是否对准人?)。
这场闹剧给CBA敲响警钟——罚单不能只做样子,公平性比“维稳”更重要!接下来G6,希望双方用球技说话,别让场外戏码抢了头条。希望北京队广厦队都引以为戒。最后问一句:你觉得孙铭徽该被禁赛吗?
来源:磨人的石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