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版《西游记》:孙悟空咬桃即扔背后的影视传奇与时代匠心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5-18 23:15 1

摘要:每当寒暑假来临,电视台总会不约而同地重播86版《西游记》。这部神剧陪伴了一代又一代观众,成为了无数人心中难以磨灭的童年记忆。剧中的经典画面数不胜数,而孙悟空在蟠桃园偷吃蟠桃的片段,更是让人印象深刻。

每当寒暑假来临,电视台总会不约而同地重播86版《西游记》。这部神剧陪伴了一代又一代观众,成为了无数人心中难以磨灭的童年记忆。剧中的经典画面数不胜数,而孙悟空在蟠桃园偷吃蟠桃的片段,更是让人印象深刻。

在这个片段里,孙悟空像个调皮的孩子,穿梭在蟠桃园中,摘下一个个硕大的蟠桃,咬上一口便随手扔掉,接着又去摘新的,那模样既可爱又带着几分顽劣。小时候看这一段,只觉得孙悟空好不懂珍惜,这么美味的蟠桃怎么能咬一口就扔呢?长大后再看,才发现这背后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在拍摄条件极为艰苦的80年代,剧组要想呈现出原著中蟠桃园的盛景,可谓困难重重。为了让场景更加逼真,杨洁导演带领剧组不惜重金从外地运来十几棵桃树种在拍摄场地。可谁能想到,由于气候等原因,这些桃树的叶子很快就掉光了。但这并没有难倒充满智慧的剧组人员,美工师们灵机一动,制作了大量假树叶,仔细涂上颜色后,小心翼翼地绑在树枝上。远远望去,这些假树叶和真的几乎一模一样,就这样,一个枝繁叶茂的蟠桃园初步呈现在了大家眼前。

解决了树叶的问题,新的难题又接踵而至——蟠桃该怎么办呢?原著中的蟠桃又大又鲜美,普通桃子根本无法替代。为了达到理想的视觉效果,道具组绞尽脑汁,最终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先用竹条和铁丝弯成桃子的形状,做出蟠桃的骨架,再用宣纸一层一层地糊在骨架上,等纸干了之后,细心地涂上桃子的颜色。经过这样一番精心制作,一个个以假乱真的“假蟠桃”就诞生了。

可孙悟空在戏里是要吃蟠桃的,这些用竹条和宣纸做成的蟠桃显然不能吃。于是,道具组又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在假蟠桃上挖一个小洞,把真正的桃子塞进去,只露出一小部分真桃肉。这样一来,在拍摄时,六小龄童饰演的孙悟空咬的就是真桃子,而呈现在观众眼前的则是又大又饱满的“蟠桃”。

但这样也带来了一个新问题,因为假蟠桃里的真桃子只有一小部分,所以孙悟空每次咬一口就不得不扔掉,否则再咬下去就会露出里面的竹条和纸浆,穿帮镜头就会出现。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剧中看到孙悟空吃蟠桃总是咬一口就扔的真正原因。看似简单的一个动作,背后却隐藏着剧组的无奈与智慧。

为了演好孙悟空吃蟠桃这一情节,六小龄童也付出了很多努力。他深知猴子吃桃的习性对于塑造孙悟空这个角色至关重要,于是连续三天蹲守在动物园,仔细观察猕猴剥桃、吃桃的动作和神态。回到剧组后,他反复练习,最终练就了“单边犬齿撕扯”的独特吃桃动作,将孙悟空的灵动和顽皮展现得淋漓尽致。在拍摄过程中,当六小龄童咬下第43个假桃时,纸浆碎屑不小心粘在了猴毛上,他灵机一动,抖肩甩头,这个即兴发挥的动作不仅巧妙地解决了尴尬,还成为了“美猴王吃桃”的标志性画面,被观众铭记至今。

除了蟠桃的问题,剧组在拍摄过程中还面临着许多其他困难。比如,整部剧的拍摄只有一架摄像机和一台特效机,经费也十分紧张。为了节省开支,剧组人员的生活非常艰苦,每餐的伙食费只有区区五毛钱,连一碗饺子都吃不起,更别说有充足的水果了。在拍摄一些需要特效的场景时,剧组没有先进的技术设备,只能用土办法来解决。像拍摄“龙宫”水下场景时,剧组就用鱼缸来模拟水下环境;拍摄神仙腾云驾雾的镜头时,演员们就踩着滑板,利用威亚来实现飞行效果。而那时候的威亚设备非常简陋,只是从工地借来的未打磨的钢丝,演员们被钢丝绑着吊在空中,一整天下来,腰上常常被勒得青一块紫一块,甚至有一次六小龄童倒吊在空中三个小时,休息时发现耳朵和鼻子都出血了。

尽管面临着如此多的困难,剧组全体人员却没有一个人打退堂鼓。他们凭借着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克服了重重难关,最终为观众呈现出了这部经典之作。86版《西游记》的成功,不仅仅在于精彩的剧情和演员们精湛的演技,更在于剧组全体人员在艰苦条件下所展现出的智慧、匠心和敬业精神。这种精神,正是那个时代影视人的真实写照,也是我们今天应该学习和传承的宝贵财富。

如今,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影视制作的技术和条件已经今非昔比。但86版《西游记》依然在观众心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它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那个纯真年代人们对艺术的热爱和对梦想的执着追求。每当我们重温这部经典之作,看到孙悟空在蟠桃园中咬一口蟠桃就扔的画面时,心中涌起的不仅仅是对剧情的喜爱,更是对那个时代影视人深深的敬意。

来源:影视大哼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