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年轻人,我得了躁郁症》:走出心灵困境的应对之道

B站影视 2024-12-11 15:18 8

摘要:《我是个年轻人,我得了躁郁症》这本带有自传性质的心理自助类图书,23岁研究生的作者李俊杰以躁郁症亲历者视角,用直接,客观,真实,把病发、病中、到康复的整个过程,用细腻的文笔呈现在读者面前,让更多的人能够勇敢的直面自己的情绪,不再害怕,了解和避免这种躁郁症。

《我是个年轻人,我得了躁郁症》这本带有自传性质的心理自助类图书,23岁研究生的作者李俊杰以躁郁症亲历者视角,用直接,客观,真实,把病发、病中、到康复的整个过程,用细腻的文笔呈现在读者面前,让更多的人能够勇敢的直面自己的情绪,不再害怕,了解和避免这种躁郁症。

如果你也处于这种症状的黑暗中,作者这本《我是个年轻人,我得了躁郁症》书籍,用平实的语言科普了每个阶段会遇到的困惑,同时,也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诚恳、细腻地描述了自己的切身感受。希望这本书能给你带来理解、共鸣和希望。

这些年,现在社会的压力下。抑郁、焦虑、躁郁,得这些症状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这本书的意义就是呼吁更多的人,关注年轻人的心理健康,也是希望患者的家人朋友和社会各界的人士理解和支持患者,给予希望和温暖,少一些歧视。

很多人对于抑郁和焦虑并不陌生,但对于躁郁症,有的人可能第一次听说。躁郁症就是自身的过分自我评判,这是心理疾病的双向情感障碍受阻的症状,所以这个躁郁症也叫双向情感障碍症。

躁郁症,其实本身就存在着时刻评判自己,贬低自己,或者脆弱的心灵,想象或者感觉身边的人都在说自己的坏话,所以得这些症状的人要学会放过自己,接受自己。

怎么接受呢,就是你不要因为一点点的小事而在心里PUA自己,内心戏比较多,想象出很多个角色在内心里不断地表演着不同的角色对话,延伸出各种可能会发生的事情。

所以,当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就要及时的提醒自己,停止这种自我批判。没有完美的人生,每个人都有会犯错和不完美的时候,不需要用高标准来要求自己。

其实,我也是一个集抑郁、焦虑、躁郁这些症状的患者,我比作者幸运。自己是不知道自己得病的,有一天你忽然觉得家里,到处都是尘埃,都是细菌,你会忍不住去到处要打扫干净,嘴里还一直说:“好脏啊,我怎么这么懒呢”,我为什么不做好一点,让它们更干净呢,这样就不会有那么多细菌了。”

还有每天起床后,第一时间就要换洗所有的被子,枕套,和穿了一晚上的睡衣。觉得自己身边所有的东西,包括自己在内都是需要消毒的。有时候自己对着某一处,自言自语,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好像要做什么,可又忘记要做什么了,有时候会飚汗,手不受控制的抖动。

发现我有这个症状是我在医院上班的闺蜜,她第一时间发现我的不对劲,她就知道我可能得了抑郁或者焦虑症等。她和其他几位要好的朋友,隔一天就来看我,和平时聊天那样慢慢指正我很多不合乎常规的地方。比如被子、床套、枕套,这些不要每天换洗,柜子、桌子、椅子、地板,也不需要每天打扫等等。

闺蜜让我没事做的话就写日记,把自己内心的东西写在本子上,或者遇到不开心的,开心的都写下来。如果实在真的没办法的话,就去沿江路跑步,一来回就有五公里了。在她们的经常光顾我家后,我才意识到我可能真的是生病了,一种自己都不知道的病。

后来我为了印证自己的猜想,去了一趟医院询问医生,医生没有给我开药。到现在我也没有吃药,只是写日记,看书,运动,听音乐。我学会接受了自己不完美,学会放下过去,放过自己,不再纠结于过去,慢慢提升自己的认知,每年设定一个小目标,用一年的时间去实现它。比如学钢琴,尤克里里,书法,绘画,健身操,拉丁舞等。

其实,看了这本书,非常感谢作者,让我有勇气可以直面自己,现在把自己说出来舒服多了。人无完人,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就好,也不必在意太多别人的想法,要和家人多聊天和沟通。把自己的一些情况讲明白,家里人是会重视的,朋友也会理解,还会帮助你。

自己淋过雨所以总想为别人撑伞。很多人饱受抑郁、焦虑、躁郁症的困扰。说了这么多,就是这本书的意义所在,让那些处在黑暗中的患者,看见温暖的阳光。让更多的人知道这本书,让更多的人关注到年轻人的心理健康。

来源:健康细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