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软银这家日本集团在周二发布的财报中表示,已于10月份出售了3210万股英伟达股票,套现58.3亿美元。乍一看,这似乎表明英伟达的高估值令软银感到不安。如果软银——这家曾斥资185亿美元投资WeWork,最终却只将其估值定为29亿美元的公司——如今收敛了其一贯的
软银这家日本集团在周二发布的财报中表示,已于10月份出售了3210万股英伟达股票,套现58.3亿美元。乍一看,这似乎表明英伟达的高估值令软银感到不安。如果软银——这家曾斥资185亿美元投资WeWork,最终却只将其估值定为29亿美元的公司——如今收敛了其一贯的投资乐观态度,那么散户投资者或许应该密切关注。此外,迈克尔·伯里(Michael Burry)这位曾在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前做空次贷的投资者,最近对大型人工智能公司的评论也加剧了这种担忧。伯里周一在社交媒体发表文章称,这些公司“低估了”人工智能芯片的折旧,这“人为地提高了收益——这是现代最常见的欺诈手段之一”。但我们无法独立证实这些公司是否真的在这样做。伯里在帖子中表示,他将于11月25日公布“更多细节”,并敦促读者“敬请期待”。但这对于软银首席执行官孙正义来说可能还不够有吸引力。然而,这似乎并非软银所关心的问题。一位知情人士告诉外部媒体,软银此次出售与人工智能估值无关。相反,出售英伟达芯片所得的资金将用于软银对OpenAI的225亿美元投资。看起来,孙正义依然近乎迷恋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而软银集团最新的业绩似乎也迎合了他的这份“胃口”。OpenAI正为软银带来“滚滚利润”。软银集团今年4—9月净利润增至上年同期的2.9倍,达到2.924万亿日元。愿景基金业务的投资收益大幅增加。该基金投资的韩国电商Coupang及中国滴滴出行的股价上涨,OpenAI的估值上升也起到了拉动作用。此次财报计入了软银集团向美国OpenAI出资所带来的2.1567万亿日元投资收益。截至9月30日,软银集团已累计向OpenAI出资108亿美元。按市场价格计算持有资产所得出的公允价值为265亿美元。相对来说,此次在财报中计入了美国英伟达股票所带来的3544亿日元投资利润,对比OpenAI的收益来说,确实有点小巫见大巫了。
与此同时对人工智能泡沫的关注也在提升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发所最近一篇研报,AI领域的泡沫正在快速积累。一是市值大幅攀升。近段时间,以英伟达、微软、苹果等“七巨头”为代表的美国科技公司市值不断刷新纪录,总市值已超过20万亿美元,特别是英伟达成为美股史上首家市值突破5万亿美元的企业,距其市值首次达到4万亿美元尚不足4个月。同时,上述行业巨头占标普500指数权重超30%,市场集中度创历史新高。二是市场炒作成风。2025年以来,AI成为全球资本市场焦点,也成为游资炒作的首选标的,一只股票哪怕与AI仅有一丝联系,也会受到资金追捧。当整个科技界仍沉浸在因为英伟达市值过5万亿的集体狂热之中时,比尔·盖茨(Bill Gates)——这位亲历了个人电脑革命与互联网浪潮,堪称“最后的大佬”——却给市场浇上了一盆冷水。他在近期的访谈中直言不讳:我们正处在一个与2000年“.com时代”高度相似的AI泡沫之中。他警告说:“绝对有大量的投资最终将是死胡同。”AI市场未来会是软着陆还是硬崩盘,分析人士看法不一。有人云淡风轻,认为从产业革命的宏大叙事来看,这一次和当年的互联网泡沫或许真的不一样。AI技术的成熟度、资本投入的规模性以及商业需求的真实性,共同决定了这股浪潮的确定性远高于过往。有人相对谨慎,早期AI创业者杰瑞·卡普兰警告,目前的资金规模远超互联网泡沫时期,一旦破裂,后果更严重,甚至“可能会拖累整体经济”。曾领导瑞士银行商品策略团队的分析师朱利安·加兰认为,AI泡沫的狂热是互联网泡沫的17倍,2008年房地产泡沫的4倍。 来源:财经早餐
免责声明:本站系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