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设施栽培下常山胡柚生长特性试验初报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4 04:59 1

摘要:常山胡柚(CitruschangshanensisCitrus changshanensis)是酸橙的自然杂交变种,起源于浙江省常山县胡柚家村,主产区位于浙江省的常山县、柯城区、龙游县等地,种植面积8000hm²,年产量1.2×105t,产业总产值20亿元,是

大棚设施栽培下常山胡柚生长特性试验初报

基金项目:衢州市柯城区科技计划项目“柑橘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发”

王 刚等

常山胡柚(CitruschangshanensisCitrus changshanensis)是酸橙的自然杂交变种,起源于浙江省常山县胡柚家村,主产区位于浙江省的常山县、柯城区、龙游县等地,种植面积8000hm²,年产量1.2×105t,产业总产值20亿元,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常山胡柚果实于11月中旬采收,果面橙黄色,单果重约340g,近球形至扁圆形,汁多,略带苦味,贮藏后酸度降低,可常温贮藏至翌年4月。当前,胡柚鲜果统货收购价格常年稳定在2元/kg,但人工、农资、土地等成本逐年上升,柚农承担风险能力和种植意愿逐年降低,种植意愿呈降低趋势。

研究表明,设施栽培可提早花期和果实成熟期,延长果实发育周期。设施栽培还可提高椪柑、‘象山红’、早熟温州蜜柑果实内外在品质及精品果率。设施栽培条件下,椪柑黑点病率明显降低,与露天栽培的差异极显著。‘天草’柑橘大棚设施栽培土壤环境研究发现,大棚内外土壤有机质、pH等无显著差异,设施内土壤含盐量显著高于露天种植环境,设施内氮磷钾含量有所提高。本文探索大棚设施种植模式对常山胡柚物候期、果实品质、土壤养分、黑点病防效的影响,为设施柑橘的大面积推广提供技术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与材料

试验地点位于浙江省常山县同弓乡金川源村胡柚种苗繁育中心试验基地,供试材料为20年龄枳壳砧木常山胡柚01-7品系优株,株产胡柚约75kg,试验面积1hm2;试验区域大棚设施为连栋式钢架大棚,棚跨度8 m,肩高3m,定高5.5m。试验肥料为复合肥(N-P2O5-K2O=15:5:25,pH=7.2),商品有机肥(粉状,有机质含量≥45%,总养分≥5%,水分含量≤30%,pH5.5~8.5),菜籽饼(片状,有机质含量≥80%,总养分≥3%,pH4.5~4.7,水分含量≤5%),常山胡柚专用肥(粒状,有机质含量≥25%,总养分≥28%,水分含量≤6%,pH5.8~6.2)。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设计。大棚设施种植区和露天种植区分别设3个小区,随机区组排列。果园施肥量依据为单位果实养分携出量、胡柚园土壤养分丰缺状况、胡柚树功能叶养分状况及树势等,确定目标产量为3000kg/667m2。

1.2.2 种植方式和田间管理。大棚设施种植区和露天种植区病虫害管理方式一致,黑点病防治均使用80%代森锰锌可湿粉500倍液全树喷施。种植区均采用行间距4×4m的方式种植,树形为自然开心形,修剪时确保树高控制在2.5m以下,树冠通风透光,冠幅直径控制在3.5m以内。

施肥方式相同。3~4月春肥(基肥):开沟施,株施商品有机肥30kg,菜籽饼肥5 kg / 株,常山胡柚专用肥3kg/株。6~7月壮果肥:复合肥施1.2kg/株,在有降雨的天气撒施。

1.2.3 测定项目及方法。物候期观测,对照与处理每个选择5株固定样株,详细记录春梢萌芽期、春梢停梢期、夏梢抽发期、秋梢抽发期、晚秋梢抽发期、初花期、盛花期、生理落果期、果实膨大期、果实转色期、采收期等日记;可食率、果汁率、固形物、可滴定酸等指标每个批次随机抽取20个胡柚取混合样测定;叶片叶型指标采用叶面积仪测定;土壤营养元素测定每个小区取3个土样,混合后送常山县检验检测研究院检测。

黑点病调查方法:每小区调查两株,每株分东、西、南、北、中五个方向各固定2个点,每点调查5片当年的叶片和5个果,每个小区共计调查2株100片当年的叶片和100个果,调查病果数和感病叶片数,并就每个叶片和果实的感病严重程度进行调查。果实严重度按照病斑面积占果实面积的百分比进行记录。叶片严重度用目测的方法,目测每点的发病面积占10个叶片发病面积的百分比。

1.3 数据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Excel 2013进行统计分析,图表使用OriginPro8制作。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棚设施种植对胡柚物候期的影响

设施栽培对提高棚内温度效果显著,大棚设施内最低和最高气温平均较露地提高0.5~3.5‐和3.5~9.9‐,即使露地出现2‐以下的霜冻天气,大棚内仍能维持在0‐以上。尤其在春季气温较低的环境下,大棚设施的适当升温有利于春梢的萌芽,表1结果显示,常山胡柚在大棚种植环境下,春梢萌芽期与停梢期均比露天种植的早10d,初花期、盛花期、生理落果期等也同样较露天种植早10d。秋季时由于设施种植环境温度下降较慢,设施种植中的胡柚树10月中旬晚秋梢仍在抽发,不利于胡柚树的安全过冬,实践操作中要及早剪除晚秋梢。

设施栽培改变了常山胡柚的原始生长环境,温度、光照、湿度等环境因子的改变引起了果实转色、糖分积累、叶片生长的变化。表2结果显示,设施中的胡柚叶片面积较露天种植的大1.1倍,叶长、叶宽较露天种植提高近50%,叶形指数较露天种的小,设施栽培环境的胡柚叶片整体偏大、偏宽。同时由于设施覆盖的薄膜减弱了光照、降低了昼夜温差、土壤中缺少雨水淋溶等因素,导致果实表面转色较慢,比露天种植晚15d(表1),采收期可延迟至1月中旬。

表1 设施与露天种植胡柚物候期分析结果 (月/日)

表2 设施与露天种植胡柚叶片大小调查分析结果

注:*表示独立样本T检验P

2.2大棚设施种植对胡柚园土壤的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表3),常山胡柚设施种植的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有效磷、速效钾等指标比露天种植的低,反映出设施种植的胡柚园整体土壤各养分含量较露天种植环境少,与设施中胡柚树生长量大、产量高带出养分较多有关。但土壤容重反而较露天种植低,表明设施种植的胡柚园土壤较露天种植的疏松。

表3 设施与露天种植胡柚土壤养分分析结果

土壤中重金属分析结果显示(表4),露天种植的各重金属指标与大棚设施种植的普遍接近。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本实验组连续4年均大量采用常山胡柚专用肥、商品有机肥及菜籽饼肥等有机质含量高的肥料,极少使用复合肥,仅壮果期少量使用高钾复合肥,因此果园露天与设施种植的土壤养分区别不大。设施中土壤pH偏低也体现即使大量使用有机肥,也需要调节胡柚园特别是设施栽培环境中土壤酸碱度。

表4 设施与露天种植的胡柚土壤重金属含量(mg/kg)

2.3大棚设施种植对胡柚营养成分的影响

表5 结果显示,设施栽培环境对常山胡柚果肉和果皮中的磷、钙、镁、铁、锌、钾、硒等影响不大,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差异均不显著,主要差别集中在果皮与果肉,其中磷与钾元素在果肉中含量较高,比果皮中高出78.2%与29.1%;果皮中钙、镁、铁、锌的含量比果肉高,分别高出164.1%、34.6%、35.6%与37.7%;硒含量两者差别不大。

表5 设施与露天种植胡柚果实表皮和果肉矿物元素含量(μg/g)

设施栽培环境下胡柚果肉与果皮的营养成分理化指标检测结果显示(表6),设施栽培的胡柚果肉总酸含量较露天种植的高23.3%,总糖、还原糖、维生素C、B-胡萝卜素、氨基酸、芸香苷、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柠檬苦素、诺米林等成分区别不大。从果皮与果肉上看,总糖与还原糖的含量果肉较果皮高出195.3%与256.1%,总酸、维生素C、β-胡萝卜素、氨基酸、芸香苷、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柠檬苦素、诺米林的含量果皮比果肉高26.4%、35.2%、126.9%、9.4%、1170%、791.2%、150.9%、566.7%、1343.2%与3250%。总体上设施栽培对胡柚的矿质元素、营养成分在果肉与果皮中的影响不显著,仅胡柚果肉与果皮的内在成分存在较大的差别。

表 6设施与露天种植胡柚果实表皮和果肉理化指标成分检测结果

2.4大棚设施种植对胡柚黑点病防控的影响

设施栽培环境中空气湿度总体高于露天种植环境,设施内空气相对湿度平均为77.7%,露地空气相对湿度为65.1%,平均较露地高出5%~13%,因此设施环境条件下更容易滋生黑点病等病害。实际研究结果显示(表7),在同等病虫防治措施条件下,设施栽培的胡柚叶片与果实不同时间段发病程度较露天种植的轻,露天种植的果实、叶片最高防效为68.31%与92.63%,设施种植的果实、叶片最高防效为85.27%与95.24%。无论是设施种植还是露天利植,随着时间发展发病越重,尤其在果实上更明显。初次观测果实发病程度露天利植为1.51%,设施种植为0.97%,最后一次观测露天种植为12.56%,设施为6.51%。由于设施种植是一个较封闭的环境,黑点病病原菌无法随风雨进行传播,造成设施栽培环境下黑点病发生率较低。

表7 设施与露天种植对胡柚黑点病防治效果的影响

2.5大棚设施种植对胡柚品质的影响

图1结果显示,设施栽培与露天种植的胡柚可食率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不断提高,且露天种植的可食率较设施栽培的高;出汁率方面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设施栽培的胡柚率先到达顶峰,后持续下降。设施栽培的胡柚果皮普遍较薄,因此其可食率方面较露天种植的高;出汁率方面由于设施栽培的胡柚前期水分较充足,因此出汁率较露天种植高;但4月份以后,受气温回升、储藏时间延长等因素,设施栽培胡柚枯水较早,出汁率降低较早,而露天种植胡柚出汁率最高值比设施栽培胡柚延迟1个月左右出现。

露天种植的胡柚较设施栽培的可溶性固形物平均高6.93%,可滴定酸平均高32.66%,且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可滴定酸含量逐渐降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先上升后下降,露天种植的在3月1日达到顶峰,设施栽培在3~4月间达到顶峰。固酸比结果显示,设施栽培的胡柚平均固酸比为19.4,露天种植的为15.9,且两者均先上升后下降,均在4月1日达到顶峰。由于设施栽培环境相对封闭,其昼夜温差较低,导致后期果实可滴定酸难以快速的积累,且光照强度受薄膜影响较大,造成设施栽培胡柚固酸比高,比较适宜喜食低酸水果的人群食用。

图1设施与露天种植胡柚不同贮藏时间的果实品质变化

3 结果讨论

通过在常山胡柚种苗繁育中心开展常山胡柚设施栽培试验,基本探明了设施种植环境对常山胡柚物候期、土壤养分、黑点病防效、营养成分、果实品质的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物候期方面,设施栽培胡柚的春梢萌芽期、停梢期、初花期、盛花期、生理落果期等较露天种植的早10d,果实转色期、秋梢抽发期等较露天种植的晚,与在'由良'、温州蜜柑上的研究相符;土壤养分方面,受全面使用有机肥的影响,差异不显著,但设施栽培仍需注意土壤酸碱度,极易偏酸性;在黑点病防治方面,设施栽培环境下胡柚黑点病发生率显著降低,黑点病的发生与气象环境因素密切相关,病原分生孢子的泌出需要雨水的浸润,分生孢子的扩散也需要雨水的冲刷或飞溅,分生孢子的萌发也需要高湿或水膜,设施栽培下杜绝了以上雨水等因素,因此黑点病发生较轻;果皮、果肉中的营养成分及矿质元素含量两者差异不显著;在品质方面,设施栽培胡柚的可溶性固形物与可滴定酸含量显著降低,耐储性方面不及露天种植胡柚,固酸比提升明显,果实口感更甜,与钱皆兵等的研究结果相近。

综合考评,常山胡柚设施栽培能降低可滴定酸含量,提高固酸比,同时果实外观受黑点病病菌影响较小,果面光滑洁净果皮,能满足喜爱胡柚但怕酸的人群的食用需求。同时设施栽培环境下要注重偏施或全施完全腐熟的有机肥,有利于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提升胡柚种植的土壤环境,提高果实品质。由于试验时间较短,需后续进一步延长试验时间及试验范围,以获得更系统的研究数据,为后续大范围的推广奠定研究基础。

来源:青钱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