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首批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十大重点项目”由市场监管总局、工信部联合发布,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AI、量子科技等十大前沿领域,核心解决“测不了、测不全、测不准”技术瓶颈,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保障,对应产业链投资机会明确。
今日新闻联播:首批计量重点项目(支撑新质生产力)核心解析:领域方向+投资标的
首批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十大重点项目”由市场监管总局、工信部联合发布,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AI、量子科技等十大前沿领域,核心解决“测不了、测不全、测不准”技术瓶颈,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保障,对应产业链投资机会明确。
一、核心领域与项目方向(政策聚焦)
1. 新一代信息技术:400G/800G光通信计量支撑5G/6G与AI发展,芯片研发、高精度时间频率服务等计量攻关 ;
2. 人工智能:建设数据驱动的智能感知计量测试平台,开展算法计量、智能装备测试等技术研究 ;
3. 量子科技:运动条件下冷原子绝对重力计量测试能力提升,量子传感、精密测量技术突破 ;
4. 集成电路:半导体芯片封装电路关键尺寸测量与计量标准化,突破晶圆级缺陷计量等瓶颈 ;
5. 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光伏寿命评估、能碳测量等计量技术,支撑储能与电网协同发展 ;
6. 高端装备:工业机器人、智能交通装备等运动学参数计量,原子级制造测量技术攻关 。
二、投资逻辑与核心标的
(一)核心投资逻辑
1. 政策驱动:《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明确每年遴选重点项目孵化,资金与资源向十大领域倾斜;
2. 市场空间:2025年中国制造业计量市场规模将突破1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10%,新能源、AI、芯片等领域需求激增;
3. 国产替代:高端计量设备国产化率低,重点项目推动自主知识产权装备研发,打破进口依赖。
(二)细分领域标的
1. 量子科技计量:广电计量(共建量子精密测量联合实验室,参与国际标准制定,量子业务为核心增长极);
2. 电力/新能源计量:三星医疗、华立科技、煜邦电力(计量终端核心供应商,覆盖新能源充换电、电网计量需求);
3. 高端装备计量:中国电科(旗下院所参与工业机器人、航空航天计量攻关)、中国中车(轨道交通装备计量测试) ;
4. 通用计量检测:中国中检(国家级计量检测平台,覆盖全产业链服务)、国机集团(旗下计量院所参与重点项目攻关) 。
三、关键结论
首批计量重点项目本质是通过“溯源链+创新链+产业链”融合,破解前沿产业的计量瓶颈,政策持续性强(覆盖2025-2030年)。重点关注量子计量、新能源计量、AI检测平台等细分赛道,优先选择具备技术卡位(如标准制定、联合实验室)和政策响应能力的龙头企业,长期受益于新质生产力产业化进程。
来源:作手苟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