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书法作为一门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唐宋元明清以及近现代的毛笔书法,都深深地影响着其它门类的艺术,从而使书法在中华文化中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人雅士从书法中获取灵感,将激情倾注在书法中,书法随着时代变迁一直繁荣发展。书法既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也
书法作为一门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唐宋元明清以及近现代的毛笔书法,都深深地影响着其它门类的艺术,从而使书法在中华文化中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人雅士从书法中获取灵感,将激情倾注在书法中,书法随着时代变迁一直繁荣发展。书法既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国古老的艺术形式。
书法之美 美不胜收
从古至今,书法一直受到国内外人们的喜爱,成千上万的书法爱好者为之着迷,甚至癫狂。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一幅好的书法作品有着线条姿态美、运笔节奏美、形体组合美、章法气势美、内容情感美、心灵意境美。孙过庭在《书谱》中说王羲之“写乐毅则情多佛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黄庭经》怡怿虚无;《太师箴》又纵横争折。暨乎《兰亭》兴集,思逸神超……”书法的意境随着书家的修养而有它不同的深度、高度和宽度。体现在书法上就是“大、重、拙”。唐代的颜真卿、清代的康有为,都力求创造出一种雄伟、高深、博大、厚拙的风格意境;而宋代的苏、黄、米诸家,则极力创造一种静远、空灵、幽深雅健的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美。
梁启超认为:中国写字有特别的工具,就成为特别的艺术。中国书法的美是线的美、力的美、光的美和表现个性的美。他说:“美术一种要素是发挥个性,而发挥个性,最真确的莫如写字。如果说能够表现个性就是最高的美术,那么各种美术,以写字为最高。”沈尹默先生说,世人公认的中国书法艺术是最高的艺术,就是因为它能显出惊人的奇迹,无色而具有图画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引人欣赏,心畅神怡。
尽管如此,但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从中获得美感的,而且不同的欣赏者从中所获得的美感也有所不同。包括书法家本身,在不同的形态或环境中创作出的作品,其意境也有着非常大的不同。书法犹如作家将字词构成的、一篇篇令人赏心悦目的诗歌,抑或是一曲曲动人心弦的乐章。
中国书法艺术的美,并不只是单一的追寻意境和风格,书法艺术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形式,从书法艺术的线条美、结体美、章法美、势态美、情感美,把中国书法艺术之美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书法艺术则正是通过这些多方面的巧妙结合,以传统书法为基石,不断开拓创新,融汇合一,才创造出了这样一种和谐之美、韵律之美,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书法风貌。
学会欣赏 然后创作
书法的审美概括起来说有两种,一是书法家自己对书法的审美。这种审美主要体现在书法家的作品和书法理论观念中,体现在书法家所创造的作品的意境中。大家知道,书法意境的创造,是和书家自身的艺术造诣、书写技巧,和对生活、对书法内容的体验、感受的深度及其艺术修养分不开的。也就是说书法的意境美是书家思想感情、个性、气质的流露。因此,每一个书法家都有一个总的意境风格。即使是同一个书法家在不同的处境下书写不同内容的作品时,也会创造出不同的意境。
二是欣赏书法者对书法艺术的审美。书法作品是书法家精神劳动的产物,也是书法家审美观念的具体的外在化的体现,但是,要真正完成作品的审美,更不能离开欣赏者与书法家精神上的融会与交流。
从书法欣赏这个角度而言,书法家创作出艺术作品,实际上任务还只完成了一半。因为一幅书法悬挂墙上,必须经过欣赏者的品评、回味、追溯、想象等一系列复杂的精神活动。这样,一幅书法作品才能让静者互动,使人感到书法作品不是静止的,而是活泼地、千姿百态的,具有无限的生命活力。书法家书写时的情感,书法作品中的韵味跃然纸上,活跃在欣赏者的脑海之中,从而拨响欣赏者心灵的琴弦,产生律调的共鸣。
中国诗人汪国真说,一般而言,一个善于欣赏别人的人,必是一个丰富的人;一个被别人欣赏的人,必是一个出色的人。欣赏是一种陶冶,一种提高,一种收获。意思是说要真正领会书法作品中所包含的美学的内涵与意义,还需要具备必要的甚至深厚的欣赏鉴赏素养。这些素养一是欣赏者起码要懂书法,甚至本身就是有较高造诣的书法家 ;二是懂得如何欣赏书法。书法的欣赏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因此有其自身的规律。
作为欣赏者要懂得书法的欣赏,还有研究这些规律,知道明辨作品好坏优劣,然后才能谈欣赏。有什么样的经历和学识,就有什么样的审美情趣和观念。所以,提高欣赏和鉴赏水平,对于书法爱好者是必要的,对于从事书法艺术者更为重要。只有不断学习和丰富个人对书法艺术的知识,不断提高文学、美学等方面的知识和修养,才能提高自己的欣赏、鉴赏水平和创作能力。
培养新人 创新发展
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突飞猛进的大环境下,在年轻的群体中,不注重汉字的书写,书法审美观念短浅幼稚,方向不明,雅俗不辨、美丑不分,与文字严重“脱籍”,将字写得东倒西歪、长撇短捺、极度冲突、夸张变形、行笔无序,不具备真善美的内蕴,丧失了汉字的起码的审美标准。作为每一个青年人特别是在校学生,书法欣赏能力的提高已迫在眉睫。
提高书法欣赏水平,不仅可以培养学习兴趣,开阔视野,提高眼界,而且还可以从中得到借鉴,提高书写能力。书法作为一门美术科目,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广泛重视,政府把书法作为美术科目,在高考中被重视,而且书法在中国有着深厚的文化传承,书法在政府的支持下,也被作为一门美术科目收录到高考中,众多考生都在高考中把书法作为一科美术科目去考。
根据资料显示,我国目前开办书法本科教育的高校已经超过一百所,目前除新疆、西藏、宁夏、青海外,全国其余省市均有书法专业的本科教育。二十多年来,我国高校更是已经培养了一百多位书法博士,而书法硕士更有5000余人。从积极的一面来看,我们这些年通过对这些书法博士、硕士和本科生的大力培养,使我们的传统文化得以更好地弘扬和传承发展,培养出大量推广传播书法艺术方面的人才,对增加国家文化的软实力起到了促进作用。
不过,一些学者对于对当代大学生群体书法进行分析,认为大学书法教育存在喜与忧。担忧的是,一在 “千人一面”或者“千篇一律”,二在“奴气”,没有读书人的骨气。
喜的是,学书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专临一家,到广临多家,再到博临古人,这都需要时间,也就是这期间还有很多可能性。对于欧阳中石的学生、书法博士叶培贵的书法作品,引发人们对欧阳中石耿耿于怀的是他在书法教育上对学生所作种种误导的不满。他带出的很多学生不但没能学习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反而成了他个人书法风格的继承者和传播者。
当代书家白蕉先生的一句话作答:“学习的标准,就可以作为欣赏的标准”。书法艺术是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发展进步的,每个时代都有它自己的特点和风格,而风格是多样性的。这种多样性,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情态和气势美的多样性,也反映了书法家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审美趣味、基本功力和创作才能。只有丰富多样的艺术风格,才能符合和满足欣赏者对艺术美的爱好和欣赏要求。因此,我们要在不断学习和提高艺术功力和艺术修养的基础上,开创出有自己独特风格的路子来。
总而言之,学书法要不断提高个人欣赏和评估书法作品的水平和能力。马克思说:“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清人叶横山说:“大凡人无才则心思不出,无胆则笔生畏缩,无识则不能取舍,无力则不能自成一家。”可见提高欣赏和鉴赏水平,对于书法爱好者是必要的,对于从事书法艺术者更为重要。只有不断学习和丰富个人对书法艺术的知识,不断提高文学、美学等方面的知识和修养,才能提高我们的欣赏、鉴赏水平和创作能力;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无愧于艺术的优秀作品。
余金玉
【作者简介】字子珠,斋号墨玉轩。1963年1月出生于景德镇,祖籍江西都昌,大学文化。中国书画院院士,北京华夏兰亭书画院客座教授,香港文联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西省国防文化陶瓷艺术书画院常务理事,景德镇市书法家协会会员,景德镇市珠山书画院副院长。
来源:书法条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