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看地图就知道:埃及周围全是沙漠,撒哈拉大沙漠,世界最大的沙漠,一望无际的黄沙,热得能烤熟鸡蛋。在这种地方,按理说不应该有文明,应该只有蜥蜴和仙人掌。
公元前5世纪,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到埃及旅游,看完之后写下了一句名言:
"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这话说得太对了。
你看地图就知道:埃及周围全是沙漠,撒哈拉大沙漠,世界最大的沙漠,一望无际的黄沙,热得能烤熟鸡蛋。在这种地方,按理说不应该有文明,应该只有蜥蜴和仙人掌。
但偏偏有一条河,从南往北流,把这片沙漠切成两半。这条河就是尼罗河。
尼罗河有多神奇?
每年夏天(大概7月到10月),上游的雨季来了,河水暴涨,淹没两岸的土地。你可能觉得这是灾难,但古埃及人觉得这是节日。
为什么?
因为洪水退去后,会留下一层厚厚的黑色淤泥,肥得流油。你往地里随便撒点种子,都能长出庄稼来。古埃及人给自己的国家起的名字就叫"Kemet",意思是"黑土之地"。
而且更神奇的是:尼罗河的洪水是可预测的。
不像两河流域的河,今天不知道明天会不会发大水,后天会不会改道。尼罗河每年都准时泛滥,准时退去,跟上了闹钟似的。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稳定。
农民知道什么时候该播种,什么时候该收获。官员知道什么时候该收税。国王知道今年能收多少粮食,明年能养多少军队。
这种稳定性,让古埃及文明一延续就是3000年。
3000年是什么概念?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到现在,也才2200多年。
在这3000年里,中国换了多少个朝代?埃及呢?还是法老。虽然换了不同的王朝,但体制基本不变,文化基本不变,连文字都基本不变。
这在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
但这也是一把双刃剑。太稳定,就意味着太保守。古埃及文明在前1000年创造了无数奇迹,后2000年基本在吃老本。
不过,这不影响它的伟大。
现在,让我们从头开始,看看这个神奇的文明是怎么诞生、辉煌、然后慢慢走向衰落的。
在埃及统一之前,尼罗河谷分成两部分:
上埃及:在南边(对,地理上的南边叫"上",因为尼罗河从南往北流,所以上游在南边)。这里的人崇拜秃鹫女神,戴白色王冠。
下埃及:在北边,靠近地中海的尼罗河三角洲。这里的人崇拜眼镜蛇女神,戴红色王冠。
两边打了很久,谁也不服谁。直到公元前3100年左右,一个叫美尼斯的国王出现了。
美尼斯是上埃及的国王,他率军北上,征服了下埃及,统一了埃及。
统一之后,美尼斯做了一件很聪明的事:他把两个王冠合在一起,做成一个红白相间的双层王冠,意思是:"我既是上埃及的王,也是下埃及的王。"
他还在上下埃及交界的地方建了一座新都城,叫孟菲斯(Memphis),意思是"两地的平衡"。这地方位置绝佳,往南可以控制上埃及,往北可以控制下埃及。
从此,埃及进入了王朝时代。
美尼斯成为第一王朝的开创者,被后世尊称为第一位法老。
什么是法老?"法老"(Pharaoh)这个词来自埃及语"Per-aa",意思是"大房子"。最开始指的是王宫,后来慢慢变成了国王的称呼。
但法老不是普通的国王。在古埃及人眼里,法老是神。
准确地说,法老是太阳神"拉"在人间的化身,是天与地的中介,是宇宙秩序的维护者。
这听起来很夸张,但对于古埃及的统治来说,这是必要的。
为什么?
因为埃及太大了,从南到北800多公里,没有电话,没有网络,靠什么让这么多人听你的?靠信仰。只有让人民相信你是神,他们才会无条件服从。
所以法老的每一个动作都有仪式感:他出行要坐金轿,穿着要华丽无比,说话要用第三人称("法老认为……"而不是"我认为……"),甚至连死了都不能说"死",要说"与太阳神重新结合"。
这一套玩下来,法老想不神都难。
美尼斯统一埃及后,前两个王朝(第一、第二王朝)都在巩固统治。到了第三王朝,埃及终于稳定了,国力也强大了。
这时候出现了一个伟大的法老——左塞尔(Djoser)。
左塞尔想给自己修个像样的坟墓。以前的法老都是修"马斯塔巴",就是一个长方形的平顶墓,像个大箱子。左塞尔觉得这太low了,配不上他法老的身份。
他找来了当时最牛的建筑师——伊姆霍特普(Imhotep)。
伊姆霍特普是个天才,他想了个办法:把六个大小不等的马斯塔巴摞在一起,小的在上,大的在下,形成阶梯状。
这就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座金字塔——阶梯金字塔。
这座金字塔高60米,在公元前2600年,这已经是个奇迹了。古埃及人看到这座建筑,纷纷跪下磕头:法老真的是神啊!
伊姆霍特普也因此名垂青史。他不但是建筑师,还是医生、祭司、哲学家。后世的埃及人把他神化了,奉为智慧之神。2000多年后,希腊人来到埃及,把伊姆霍特普和他们的医神阿斯克勒庇俄斯等同起来。
一个建筑师能被当成神来拜,这在人类历史上也是独一份。
有了左塞尔的尝试,后来的法老们纷纷效仿。金字塔越修越大,越修越壮观。
到了第四王朝的胡夫(Khufu),金字塔达到了巅峰。
胡夫金字塔,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吉萨大金字塔",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中唯一留存至今的。
它有多大?
原高146.5米(相当于40层楼)底边长230米用了230万块石头每块石头平均重2.5吨总重量约600万吨建这座金字塔用了20年,动用了10万名工人。
你可能会问:这些工人是奴隶吗?是被鞭打着干活的吗?
不是。
考古学家在金字塔附近发现了工人村的遗址,从遗骸和文字记录来看,这些工人是自由民,拿工资的,有休息日,生病了还能看医生。他们的墓地就在金字塔附近,说明他们以参与这项工程为荣。
当然,这活儿肯定很辛苦。在没有机械的时代,靠人力搬运这么重的石头,很多人累死、摔死也是正常的。但至少,这不是奴隶制度下的强迫劳动。
那他们为什么愿意来干这活儿呢?
一是工资不错;二是宗教信仰——帮法老建金字塔,是在侍奉神,这能保证自己死后也能进入天堂;三是荣誉感——参与这种世纪工程,本身就是一种光荣。
这就是信仰的力量。
但你可能还有一个疑问:这么重的石头,怎么运到那么高的地方?
答案是:斜坡。
工人们先建一个斜坡,把石头拖上去,放好一层后,再加高斜坡,再拖下一层。等金字塔建好,再把斜坡拆掉。
听起来很笨,但在当时,这就是最好的办法。
胡夫死后,被葬在金字塔的中心密室里。密室的入口被严密封死,还设了各种机关和假通道,防止盗墓贼。
但没用。
几千年下来,金字塔还是被盗了无数次。胡夫的木乃伊早就不知所踪,只剩下一个空空的石棺。
金字塔最大的讽刺就在这里:法老想要永生,结果连尸体都没保住。
狮身人面像之谜胡夫的儿子哈夫拉也修了一座金字塔,比他爸的稍微小一点。但哈夫拉比他爸聪明,他在金字塔旁边搞了一个狮身人面像(Sphinx)。
这个雕像有73米长,20米高,身体是狮子,脸是人(据说是哈夫拉自己的脸)。
为什么要搞这个?
狮子代表力量,人代表智慧,法老既有狮子的力量,又有人的智慧,多完美。而且狮身人面像正好面朝东方,每天看着太阳升起,象征法老与太阳神同在。
几千年过去了,狮身人面像还在那里,静静地守护着金字塔。虽然鼻子被打掉了(有人说是拿破仑的士兵干的,但其实在拿破仑之前就已经没了),但依然威严。
无数游客来到埃及,都要和它合影。它就这样看着人类来来往往,看着朝代更迭,看着文明兴衰,一言不发。
它可能是世界上最有名的雕像之一,但也是最神秘的——因为没人知道当初为什么要建它,它到底象征着什么。
古埃及人也许知道,但他们没有留下记录。或者留了,但已经失传。
历史就是这样,有些秘密永远是秘密。
修金字塔太费钱了。
胡夫、哈夫拉、门卡拉(哈夫拉的儿子)三代法老修了三座大金字塔,把国库掏空了。后面的法老想修也修不起了。
而且金字塔这东西,越修越觉得没意思。修得再大,还不是一个坟墓?而且还会被盗。慢慢地,法老们对金字塔失去了兴趣。
到了第六王朝,中央政府已经控制不住地方了。各地的贵族越来越强大,慢慢变成了实际的地方诸侯。法老的权力被架空。
公元前2181年,古王国崩溃了,埃及进入了第一中间期。
什么是中间期?就是大混乱时代,中央政府垮了,各地军阀割据,你打我我打你,老百姓遭殃。
这种混乱持续了100多年。这100多年里,埃及没有文明进步,没有宏伟建筑,只有战争、饥荒、死亡。
直到第十一王朝的门图荷太普二世出现,他重新统一了埃及。
埃及进入了中王国时期。
中王国时期的法老们学聪明了。
他们不再修金字塔了(修不起,也没必要),转而注重实际的民生和经济。
他们修水利、开运河、发展农业、扩大贸易。法老的形象也发生了变化:从遥不可及的神,变成了"人民的牧羊人"。
第十二王朝的辛努塞尔特三世是中王国最伟大的法老之一。他南征北战,向南打到努比亚(今天的苏丹),在那里建了一连串要塞;向北打到巴勒斯坦。
但他最重要的功绩不是打仗,而是治水。
他在法尤姆地区修建了一个巨大的灌溉系统,把尼罗河的水引到沙漠里,把沙漠变成了良田。这个工程让埃及的粮食产量大增。
中王国时期还有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文学的繁荣。
古王国时期,能读书写字的只有贵族和祭司。到了中王国,识字率提高了,出现了很多文学作品。最有名的是《辛努赫的故事》,讲一个官员因为政治原因逃到国外,多年后思念祖国,最终回到埃及的故事。
这个故事被抄写了无数遍,流传了几千年。从中可以看出:埃及人是多么热爱自己的国家,多么以身为埃及人为荣。
在他们眼里,埃及之外的地方都是蛮荒之地,只有埃及才是文明的中心,只有尼罗河谷才是宜居之所。这种观念根深蒂固,以至于被流放到国外对埃及人来说,比死还可怕。
喜克索斯人的入侵好日子没过多久。
公元前1650年左右,一群外族人入侵了埃及。这些人叫喜克索斯人(Hyksos),来自亚洲。
喜克索斯人带来了埃及人没见过的新式武器:战车和复合弓。
战车是什么?就是马拉的二轮车,上面站两个人,一个驾车,一个射箭。速度快,机动性强,简直是古代的坦克。
复合弓呢?比普通弓箭的射程远一倍,威力大一倍。
埃及人的步兵在这些新式武器面前,就像用大刀对机关枪,完全不是对手。
喜克索斯人占领了下埃及(尼罗河三角洲),建立了第十五、十六王朝。上埃及的埃及法老退到南方,偏安一隅。
这对埃及人来说是莫大的耻辱。外族人居然统治了埃及!这在之前是不可想象的。
埃及人憋着一口气,要把这些入侵者赶出去。
公元前1550年左右,上埃及的法老阿赫摩斯一世发动了反击。
他学习了喜克索斯人的战术,也组建了战车部队,打造了复合弓。经过多年战争,终于把喜克索斯人赶出了埃及。
埃及再次统一。
但这次统一和之前不一样。埃及人的心态变了。
之前,埃及人觉得自己只要守好尼罗河谷就行了,外面的世界跟他们没关系。但喜克索斯人的入侵让他们明白:光防守不行,必须主动出击。
要确保埃及的安全,就得控制周边地区,建立一个缓冲区。
于是,埃及从一个封闭的农业国,变成了一个扩张的帝国。
这就是新王国时期,埃及历史上最强大的时代。
第十八王朝有一个很特别的法老——哈特谢普苏特(Hatshepsut),一个女人。
她是怎么当上法老的?
她老公图特摩斯二世死得早,儿子图特摩斯三世还小(而且还是她老公的妾生的,不是她亲生的)。按理说她应该摄政,等儿子长大了再还政。
但哈特谢普苏特不想还。
她一步步架空了图特摩斯三世,最后干脆自己当了法老。
问题来了:法老都是男人,她一个女人怎么当?
哈特谢普苏特的解决办法很简单:伪装成男人。
她在所有雕像和壁画里,都让工匠把她画成男人的样子:戴男法老的头巾,穿男法老的衣服,甚至还粘上假胡子(对,古埃及的法老要戴假胡子,这是权力的象征)。
铭文里也改了称呼,不说"她",说"他"。
这听起来很荒唐,但当时居然奏效了。或者说,大家都心知肚明,但没人敢说破。
哈特谢普苏特统治了20多年,期间埃及很繁荣。她没有大规模对外战争,而是注重贸易和建设。她组织了一次著名的远征,派船队到"朋特之地"(可能是今天的索马里一带)进行贸易,带回了香料、黄金、象牙、珍禽异兽。
她还修建了一座宏伟的神庙——哈特谢普苏特神庙,建在峭壁下,三层结构,有长长的坡道和柱廊,极其壮观。这座神庙今天还在,是埃及最美的古建筑之一。
但故事还有后续。
哈特谢普苏特死后,图特摩斯三世终于能亲政了。他憋了20多年的怨气,全部发泄出来:他下令把哈特谢普苏特的所有雕像、铭文全部毁掉,把她的名字从王名表上抹去,试图让她从历史上消失。
这一招差点就成功了。3000多年来,没人知道有这么个女法老。直到19世纪考古学家重新发现了她的遗迹,她才重见天日。
女人在男人的世界里争取权力,付出的代价总是格外沉重。
图特摩斯三世亲政后,爆发了。
他憋了20多年没打仗,一上台就开始南征北战。他在位期间,发动了至少17次军事远征,打到了叙利亚、巴勒斯坦、努比亚,建立了埃及历史上最大的帝国。
他最著名的战役是米吉多之战(Battle of Megiddo)。
当时,叙利亚-巴勒斯坦地区的小国组成联盟,反抗埃及。联军集结在米吉多城(今天以色列北部)。
图特摩斯三世率领大军前去镇压。到了米吉多附近,有三条路可走:两条安全但绕远,一条近但很危险——要穿过一个狭窄的山谷,如果敌人在那里埋伏,埃及军队会全军覆没。
大臣们都建议走安全的路。
图特摩斯三世说:不,我们走那条危险的路。因为敌人肯定想不到我们会走那条路。
他赌对了。
埃及军队顺利穿过山谷,突然出现在米吉多平原,把联军吓了一跳。图特摩斯三世亲自驾驶战车冲锋,大获全胜。
这一战奠定了埃及在近东的霸主地位。
图特摩斯三世被后世称为"古代世界的拿破仑"。他在位54年,把埃及推到了巅峰。
但巅峰之后,往往就是下坡路。
第十八王朝后期,出现了一个奇葩法老——阿肯那顿(Akhenaten)。
这人的想法很奇特:他觉得埃及的传统宗教不对。
古埃及有无数个神:太阳神拉、天空女神努特、冥界之神奥西里斯、鳄鱼神索贝克、猫神贝斯特……数都数不过来。每个城市有自己的主神,每个法老要祭拜一堆神,祭司集团势力庞大。
阿肯那顿说:不,只有一个真神,就是太阳神阿顿(Aten)。其他都是假神。
他下令关闭所有其他神的神庙,没收祭司的财产,推广对阿顿的崇拜。
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神教尝试之一。
为了彻底跟传统决裂,他还把首都从底比斯迁到了一个新地方,叫阿玛尔纳,建了一座新城,全是供奉阿顿的神庙。
他甚至把自己的名字都改了。他原名叫阿蒙霍特普四世(意思是"阿蒙神很满意"),改成了阿肯那顿(意思是"阿顿的仆人")。
这招太狠了,等于是跟整个宗教体系宣战。
祭司们恨死他了,贵族们也反对他,老百姓也不理解。但他不管,坚持搞他的宗教革命。
除了搞宗教,阿肯那顿在艺术上也很激进。传统的埃及艺术讲究完美、对称、理想化,但阿肯那顿要求艺术家把他画得"真实"一点。
于是出现了很诡异的画风:阿肯那顿被画成瘦长的脸、突出的下巴、细长的脖子、大肚子、细胳膊细腿。说实话,挺丑的。有些学者认为他可能患有某种遗传病,但也有人觉得这只是一种艺术风格。
阿肯那顿搞了17年的宗教革命,最后还是失败了。
他死后,他的改革立刻被推翻。继任者恢复了传统宗教,迁回了旧都,阿玛尔纳被废弃。阿肯那顿的名字从王名表上抹去,被后世称为"异端法老"。
但他的尝试很有意义。有些学者认为,摩西的一神教思想可能受到了阿肯那顿的影响(摩西的时代大概就在这之后不久)。如果这是真的,那阿肯那顿间接影响了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诞生。
历史就是这么有趣:一个失败者的思想,却影响了整个世界。
阿肯那顿死后,继位的是一个9岁的小男孩,叫图坦卡蒙(Tutankhamun)。
这孩子可能是阿肯那顿的儿子或侄子,反正是王室血脉。他上台的时候太小,啥也不懂,实权掌握在大臣手里。
大臣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推翻阿肯那顿的改革,恢复传统。他们甚至把小法老的名字也改了,从"图坦卡顿"(意思是"阿顿的活形象")改成"图坦卡蒙"(意思是"阿蒙神的活形象")。
图坦卡蒙在位9年,18岁就死了。死因不明,有人说是疾病,有人说是意外,还有人说是谋杀。总之,一个少年法老,还没干出什么大事,就挂了。
如果故事到这里结束,图坦卡蒙就是历史上无数个短命法老之一,没人会记得他。
但命运就是这么神奇。
正因为他死得早、名气小,他的坟墓没有被盗。
古埃及的坟墓,几乎全部被盗了。盗墓这行当,在古埃及就很发达。法老刚下葬没几年,盗墓贼就光顾了。大法老的墓反而最先被盗,因为陪葬品多。
但图坦卡蒙的墓很小(可能因为他死得突然,来不及修大墓),而且位置隐蔽。3000多年来,居然没被发现。
1922年,英国考古学家霍华德·卡特在帝王谷挖了好几年,一无所获,快要放弃了。突然,他的工人发现了一个台阶。
卡特顺着台阶往下挖,发现了一道封印的门。
他在门上凿了一个小洞,用蜡烛往里照。
助手问:"你看到了什么?"
卡特说:"奇妙的东西……到处都是奇妙的东西。"
这就是人类考古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图坦卡蒙墓。
墓里有超过5000件文物:黄金王座、黄金战车、黄金棺椁、珠宝、武器、衣服、食物、香水……应有尽有。
最震撼的是图坦卡蒙的木乃伊,外面套着三层棺材。最外层是石棺,第二层是镀金木棺,最内层是纯金棺材,重110公斤。
打开金棺,木乃伊的脸上戴着一个黄金面具。
这个面具用了11公斤黄金,镶嵌着青金石和彩色玻璃,栩栩如生。当灯光照在面具上,那双眼睛仿佛在凝视着你,穿越了3000年的时光。
这个面具后来成为了古埃及的象征,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文物之一。
图坦卡蒙这个生前默默无闻的少年法老,死后却成了最有名的法老,比拉美西斯、图特摩斯还有名。
命运真是讽刺。
而且还有一个传说:卡特打开墓室后不久,资助他的金主卡纳文伯爵突然去世。后来又有几个参与发掘的人陆续死亡。
媒体炒作说这是"法老的诅咒"——谁打扰法老的安宁,谁就会死。
这当然是胡扯。卡纳文伯爵是被蚊子咬了,感染而死的(当时没抗生素)。其他人的死也都有自然原因。卡特自己活到了64岁。
但人们就是喜欢神秘的故事。"法老的诅咒"比真相更有趣,所以这个传说一直流传到今天。
如果要选一个最能代表古埃及的法老,那一定是拉美西斯二世(Ramesses II)。
这老兄活了90多岁,在位67年,生了至少100个孩子,修了无数座神庙,打了无数场仗,留下了无数铭文,到处刻着"我是拉美西斯,万王之王"。
他是古埃及最会搞个人宣传的法老,没有之一。
拉美西斯二世年轻时就开始打仗。他最著名的战役是卡迭石之战(Battle of Kadesh),对手是赫梯帝国(今天土耳其一带)。
这一战打得很激烈。埃及军队差点被全歼,拉美西斯本人差点被俘。但他临危不乱,亲自驾驶战车冲锋,杀出重围,最后双方打成平手。
按理说,平手就是平手,没什么好吹的。
但拉美西斯回到埃及后,把这场仗说成了大胜。他命令在所有神庙的墙上都刻上卡迭石之战的浮雕和铭文,说他一个人杀退了千军万马,简直是战神附体。
实际情况呢?双方打得两败俱伤,最后签了和平条约。这是人类历史上已知最早的国际和平条约之一,条约的副本现在还在联合国总部展出。
但老百姓不知道啊,他们只看到神庙墙上法老的英雄事迹,于是都觉得拉美西斯是个伟大的战神。
这就是宣传的力量。
拉美西斯不光会打仗(虽然战绩其实一般),还会搞基建。
他修了无数座神庙,最著名的是阿布辛贝神庙(Abu Simbel)。
这座神庙在努比亚,靠近埃及南部边境。神庙的正面有四座巨大的拉美西斯雕像,每座高20米,坐在那里,俯视着尼罗河。
神庙的设计很巧妙:每年有两天(2月21日和10月21日,据说是拉美西斯的生日和登基日),太阳光会穿过神庙长长的通道,正好照在最里面的拉美西斯雕像上。其他日子,阳光都照不到那么深。
这在3000多年前,是多么精密的天文学和几何学计算!
20世纪60年代,埃及修建阿斯旺大坝,阿布辛贝神庙面临被淹没的危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组织了一次史无前例的拯救行动:把整座神庙切成2000多块,搬到高处,重新组装。
这项工程耗资4000万美元(60年代的4000万!),动用了来自50个国家的专家。最后奇迹般地成功了,连那个"阳光照射"的天文现象都保留了下来(只是日期稍微偏了一两天)。
人类用现代科技,拯救了古代的奇迹。
拉美西斯二世死后,被制成木乃伊。他的木乃伊保存得非常好,3000年后的今天,科学家还能看清他的面容:高鼻子、方下巴,头发染成红色(古埃及人觉得红头发显得年轻)。
X光检查显示,他死的时候牙齿几乎掉光了,脊椎严重弯曲,患有关节炎,但活了90多岁,在古代算是超级长寿了。
1976年,拉美西斯的木乃伊被发现开始腐烂(真菌感染)。埃及政府决定把他送到法国治疗。
于是出现了一个魔幻的场景:一具3000年前的木乃伊,拿着护照(职业栏写着"法老,已故"),乘坐飞机前往巴黎。法国政府以国家元首的礼仪迎接他,仪仗队向他致敬。
试想一下:一个3000年前的国王,在3000年后依然受到国家元首级别的待遇。这大概是拉美西斯做梦都想不到的场景吧。
拉美西斯二世死后,埃及开始走下坡路。
他的继任者不如他能干,国力在衰退。更糟糕的是,外部环境也在恶化。
公元前12世纪,一场大灾难席卷了整个东地中海世界。
一群被称为"海上民族"(Sea Peoples)的神秘入侵者出现了。没人知道他们从哪里来,为什么来,他们就像海啸一样,摧毁了一个又一个文明:
赫梯帝国,灭亡迈锡尼文明(希腊),灭亡乌加里特(叙利亚的重要港口),灭亡塞浦路斯的城市,被烧毁这些海上民族然后杀向埃及。
幸运的是,拉美西斯三世(不是拉美西斯二世,差了两代)是个能干的法老。他组织军队在尼罗河三角洲打了一场大战,勉强击退了海上民族。
但埃及也元气大伤。从此以后,新王国开始走向衰落。
公元前1070年,新王国结束,埃及又一次分裂。
接下来的几百年里,埃及被各种外族轮流统治:
利比亚人建立了第二十二、二十三王朝努比亚人(埃及南边,今天的苏丹)建立了第二十五王朝亚述人短暂占领过埃及波斯人两次征服埃及,建立第二十七和第三十一王朝这些外族统治者有个共同特点:他们都学埃及人,自称法老,采用埃及的礼仪和文化。
为什么?因为埃及文明太古老、太辉煌了,即使被征服,文化上依然是征服者的老师。
就像后来征服中国的蒙古人、满人,也都被中华文化同化了一样。
但埃及毕竟不如从前了。曾经的帝国,变成了被人争夺的肥肉。
公元前332年,亚历山大大帝来了。
这个年轻的马其顿国王,横扫了整个波斯帝国。他来到埃及,埃及人不但没抵抗,反而夹道欢迎——因为他打败了埃及人最痛恨的波斯人。
埃及祭司宣布亚历山大是"法老",是太阳神的儿子。亚历山大很高兴,在埃及北部建了一座城市,就叫"亚历山大里亚"(Alexandria)。
这座城市后来成为古代世界最伟大的城市之一,有著名的亚历山大图书馆、灯塔(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是希腊化世界的文化中心。
亚历山大死后,他的将军托勒密占据了埃及,建立了托勒密王朝。
托勒密家族是希腊人,但他们学埃及人,自称法老。这个王朝统治埃及300年,期间亚历山大里亚成为仅次于罗马的大城市。
但托勒密王朝有个大问题:家族内斗太厉害。
他们学了埃及法老的传统:兄妹结婚、近亲通婚,目的是保持血统纯正。但这导致了严重的遗传问题和权力斗争。父子相残、兄弟相杀、母子反目,简直比宫斗剧还精彩。
托勒密王朝最后一位法老,也是埃及历史上最后一位法老,叫克利奥帕特拉七世(Cleopatra VII),我们一般叫她"埃及艳后"。
克利奥帕特拉上台的时候,埃及已经摇摇欲坠。罗马帝国崛起了,正在吞并整个地中海世界。埃及想要独立,只能依靠罗马的庇护。
克利奥帕特拉很聪明。她勾引了罗马最有权势的两个男人:
第一个是恺撒。她让人把自己裹在地毯里,偷偷送进恺撒的宫殿。地毯打开,一个美女出现。恺撒被她迷住了,支持她当埃及女王,还跟她生了一个儿子。
恺撒死后,她又勾引了安东尼(马克·安东尼,恺撒的部下)。两人不但是情人,还是军事同盟。他们想联手对抗罗马的另一个强人——屋大维(后来的奥古斯都大帝)。
公元前31年,双方在阿克兴海战决战。安东尼和克利奥帕特拉的舰队惨败。
两人逃回埃及。屋大维追来,包围了亚历山大里亚。
安东尼听说克利奥帕特拉自杀了(其实是假消息),绝望之下自杀。克利奥帕特拉发现安东尼死了,知道大势已去。
她让人送来一条毒蛇(据说是眼镜蛇,埃及王室的象征),让蛇咬了自己的手臂。
埃及最后一位法老,就这样死了。
屋大维占领了埃及,把它变成罗马的一个行省。
从此,埃及不再有法老。
一个延续了3000年的文明,终于落下了帷幕。
埃及被罗马吞并后,古埃及文明迅速消亡。
罗马人不懂埃及文化,也不在乎。神庙荒废了,祭司失业了,象形文字慢慢没人认识了。
公元4世纪,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古埃及的神庙被改成教堂,或者干脆被摧毁。那些刻着象形文字的石碑,被当成建筑材料,砌进了新的房子里。
到了公元5世纪,最后一批懂象形文字的人死了。从此,那些刻在神庙、石碑、纸草上的文字,变成了无法解读的密码。
1500多年来,无数学者试图破译象形文字,全部失败。
直到1799年,拿破仑远征埃及时,法军士兵在罗塞塔镇挖战壕,挖出了一块石碑——罗塞塔石碑。
这块石碑上刻着同一段文字的三种版本:象形文字、世俗体埃及文、古希腊文。
古希腊文可以读懂,所以这块石碑成了破译象形文字的钥匙。
一个法国语言学家商博良(Jean-François Champollion)花了20年时间,对比三种文字,终于在1822年宣布:象形文字破译成功!
那一刻,沉默了2000年的古埃及文明,重新开口说话了。
考古学家开始大规模发掘埃及。他们挖出了神庙、金字塔、坟墓,读懂了墙上的文字,了解了法老的故事,还原了古埃及人的生活。
原来,古埃及人是这样的:
他们热爱生活,追求快乐。墓室壁画里,常常画着宴会、歌舞、美食。他们重视家庭。很多铭文里,丈夫称赞妻子"像呼吸一样必要",妻子说丈夫"是我的阳光"。他们有幽默感。有张纸草画的是动物世界:老鼠当法老,猫伺候老鼠,世界颠倒过来了,很讽刺。他们怕死,但也接受死亡。他们相信来世,所以花大力气制作木乃伊、修建坟墓,准备死后的生活用品。他们的《亡灵书》里有一段祷文,死者的灵魂要在冥界法庭上声明:
"我没有杀人,我没有偷窃,我没有撒谎,我没有虐待动物,我没有让人挨饿……"
如果他说的是真的,他的心脏会在天平上与"玛阿特之羽"(真理之羽)比重。如果心脏比羽毛重(说明做过坏事),就会被怪物吃掉。如果心脏和羽毛一样轻,他就能进入永生的乐园。
这是人类最早的"末日审判"概念之一,后来影响了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活着的时候过得好一点死了以后不要被遗忘做个好人,问心无愧3000年过去了,金字塔还在,神庙还在,木乃伊还在,象形文字还在。
拉美西斯的雕像还坐在那里,俯视着大地。
图坦卡蒙的黄金面具还在博物馆里,凝视着每一个参观者。
胡夫的金字塔还屹立在吉萨高原,见证着日升月落。
他们真的做到了永生。
不是靠木乃伊,不是靠魔法,而是靠他们留下的这些东西——建筑、文字、艺术、思想。
当你站在金字塔前,你会感受到一种巨大的震撼,不仅是因为它的宏伟,更是因为它的年代。
它建于4500年前。
4500年是什么概念?
耶稣诞生的时候,金字塔已经存在了2500年。
罗马帝国崛起的时候,金字塔已经存在了3000年。
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时候,金字塔已经存在了4000年。
而它今天还在那里,还会在那里几千年。
时间摧毁了无数帝国,改变了无数文明,但它无法摧毁金字塔,无法摧毁古埃及人对永恒的追求。
也许,这就是古埃及文明最伟大的地方:
在一个一切都会消逝的世界里,他们创造了接近永恒的东西。
尼罗河还在流淌,就像3000年前一样。
太阳还在升起,照耀着沙漠,照耀着金字塔,照耀着这片曾经诞生过伟大文明的土地。
法老已经远去,但他们的故事永远流传。
这就是古埃及文明最后的胜利。
【作者的话】
写完这篇,我想起一个问题:为什么古埃及文明能持续3000年,而其他文明都没这么长?
答案可能就在尼罗河。
尼罗河太规律了,规律到让人可以预测未来。这种可预测性带来了稳定,稳定带来了保守,保守带来了延续。
古埃及人觉得:既然一切都这么好,为什么要改变?
所以他们的艺术风格3000年几乎不变,社会结构3000年基本不变,连文字都3000年大同小异。
这是优点,也是缺点。
优点是文明持续了很久;缺点是缺乏创新,最后被更有活力的文明超越。
相比之下,两河流域、希腊、罗马,都更动荡,但也更有创新精神。
文明和生命一样:太安逸会衰老,太动荡会死亡。
只有在稳定与变革之间找到平衡,才能既长久又繁荣。
古埃及选择了长久,牺牲了创新。
也许这是一个值得的选择,也许不是。
但至少,他们实现了自己的目标:让自己被记住,被记住很久很久。
当我们今天站在金字塔前,仰望那些巨石,我们就是在证明:
他们成功了。
来源:汪心
